方劑組成解釋
連翹歸尾煎以連翹為主要藥材,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其藥性可有效針對熱毒所致的各種病症,例如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等。
- 配合歸尾,增強療效:歸尾,即牛膝的根部,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可活血通絡、引藥下行。與連翹搭配,一寒一溫,相輔相成,既可清熱解毒,又可活血化瘀,使藥力更深入病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連翹歸尾煎中加入當歸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引血下行:當歸尾性溫,善於引血下行,可將連翹的清熱解毒之效引至下焦,並促進瘀血排出,有利於治療下焦濕熱、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如:婦科炎症、痛經、月經不調等。
二、調和藥性:連翹性寒,易於傷陰,而當歸尾則性溫,可調和連翹的寒性,避免其過寒傷陰,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長期服用。
連翹歸尾煎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連翹性寒,歸尾性溫,二者搭配雖能清熱解毒,但寒熱並用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寒熱之弊,使藥力更平和,避免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益氣健脾、緩解疼痛、解毒抗炎等功效,與連翹、歸尾搭配,能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連翹歸尾煎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腫止痛的功效,與連翹、地榆、赤芍等藥物一同使用,可以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對於熱毒壅盛、癰腫瘡瘍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配伍增效: 金銀花與連翹、地榆等藥物配伍,可以形成協同作用,加強藥效。例如,金銀花與連翹一同使用,可以提高清熱解毒的功效;金銀花與地榆一同使用,可以加強消腫止痛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連翹歸尾煎主治「一切無名癰毒、丹毒、流注等毒有火者」,意指此方針對因火熱毒邪蘊結所致的外科瘡瘍病症。
- 無名癰毒:泛指局部紅腫熱痛、化膿性感染,病機屬熱毒壅滯。
- 丹毒:皮膚忽然焮紅灼熱,多因血分熱毒外發。
- 流注:深部膿腫或遷移性膿腫,乃濕熱火毒流竄經絡。
此三者共通點為「毒熱熾盛」,故方中重用清熱解毒、涼血活血之品,兼以酒煎增強行散之力。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與功效
連翹(君藥,7-8錢):
- 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為「瘡家聖藥」,善透血分熱毒,尤宜癰腫瘡瘍。
- 現代研究:含連翹苷、揮發油,具抗炎、抗菌作用。
金銀花(臣藥,4-5錢):
-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與連翹相須為用(如《銀翹散》配伍),增強解瘡毒之效。
紅藤(臣藥,4-5錢):
-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多用於腸癰(如《紅藤煎》),此處取其通絡散瘀、消癰之功。
當歸尾(佐藥,3錢):
- 活血化瘀,專攻血分瘀滯。「歸尾破血」,助消散癰腫,兼防涼藥冰伏氣血。
甘草(使藥,1錢):
- 調和諸藥、緩急解毒,並製約苦寒藥性。
槐蕊(隨證加減):
- 涼血止血、清肝瀉火,邪熱火盛時加入,增強清血分實熱之效。
(二)酒煎與服法原理
- 酒煎:酒性辛溫,能行藥勢、通血脈,助藥力直達病所,尤宜經絡阻滯之瘡毒。
- 暖臥片時:促進藥力溫通,使腠理開泄,邪隨汗解。
(三)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主,活血散結為輔」,針對熱毒壅滯、氣血不暢之瘡瘍:
- 清熱解毒:連翹、金銀花、紅藤直接清解熱毒,抑制病勢。
- 活血透膿:歸尾、紅藤疏通血絡,防毒邪內陷,促進腫消痛止。
- 協同增效:酒煎與暖臥加強藥力透散,符合「火鬱發之」之理。
三、現代應用推論
若以現代醫學角度,此方可能適用於細菌性皮膚感染(如蜂窩組織炎)、深部膿腫等炎症反應劇烈者,其抗炎、抗菌、改善微循環的組方邏輯,與抗感染聯合活血理念相契合。
傳統服藥法
連翹7-8錢,歸尾3錢,甘草1錢,金銀花4-5錢,紅藤4-5錢。
如邪熱火盛者,加槐蕊2-3錢。
用好酒2碗,煎1碗服。服後暖臥片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連翹歸尾煎,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連翹7-8錢,歸尾3錢,甘草1錢,金銀花4-5錢,紅藤4-5錢。 主治:一切無名癰毒、丹毒、流註等毒有火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