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腎散

PAO SH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8%
脾經 16%
肺經 14%
大腸經 12%
肝經 10%
膀胱經 9%
胃經 8%
小腸經 3%
膽經 3%
心經 1%
三焦經 1%
腎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膀胱經
胃經
小腸經
膽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炮腎散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溫陽助陽: 巴戟天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溫陽助陽的功效。對於腎陽不足、陽痿早洩、腰膝痠軟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 巴戟天亦具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功效。炮腎散中常配伍其他利水滲濕藥物,可助於祛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減輕疼痛。

總而言之,巴戟天在炮腎散中發揮補腎壯陽、溫陽助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炮腎散中包含甘遂,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兩點:

  1. 瀉火逐水: 甘遂性寒,味苦,歸膀胱經,具有瀉火逐水之效,可治療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水腫等症狀。炮腎散中常因腎陽虛而引起水濕停滯,甘遂可有效去除水濕,改善腎陽不足之症狀。
  2. 通利小便: 甘遂能通利小便,將體內積聚的濕氣排出,有助於改善腎臟功能,促進腎氣的恢復。炮腎散針對腎臟疾病,甘遂的通利小便作用,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溫腎補腎的效果。

炮腎散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炮腎散中常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痠痛、小腹冷痛等症,木香可以幫助理氣止痛,改善疼痛症狀。
  2. 健脾和胃: 腎虛常伴有脾胃虛弱,木香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提高療效。

炮腎散方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瀉肺降氣、利水消腫之功效。方中炮製後的腎臟多屬溼熱蘊結,而葶藶子可清利肺熱,並利水消腫,使水溼得以降泄,緩解腎臟的負擔。
  2. 通絡止痛:葶藶子還能通絡止痛,配合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協同作用,疏通經絡,改善腎臟局部循環,減輕疼痛。

炮腎散方中包含沉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腎助陽: 沉香性溫,味辛,歸脾、腎經,具有溫腎助陽、行氣止痛的功效。腎為先天之本,主生殖、精氣,腎虛則陽氣不足,容易出現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沉香溫腎助陽,可補腎陽氣,改善腎虛症狀。

二、 行氣止痛: 炮腎散方中常配伍其他溫腎補陽藥物,但同時也可能出現氣滯血瘀的情況,導致疼痛。沉香行氣止痛,可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使藥效更加顯著。

總而言之,沉香在炮腎散中既能溫腎助陽,又能行氣止痛,是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炮腎散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瀉熱除煩之效。炮腎散多用於腎虛水腫、小便不利等症,澤瀉能利水消腫,有助於改善腎臟功能,減少水腫。
  2. 清熱解毒: 澤瀉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泄腎經之熱,對於腎虛引起的發熱、口渴等症有一定輔助作用。

因此,炮腎散中加入澤瀉,不僅能利水滲濕,改善腎虛水腫,更可清熱解毒,輔助治療腎虛引起的各種症狀。

炮腎散中添加輕粉,源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炮腎散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陰囊濕疹、睪丸腫痛等症狀,而輕粉能清泄濕熱,並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從而達到消炎止癢的效果。此外,輕粉還有燥濕的作用,能有效去除濕氣,進一步緩解濕熱下注所引發的症狀。因此,輕粉的加入,對於炮腎散的整體療效有著重要的貢獻。

炮腎散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利水、消腫散結的功效。炮腎散常用於治療腎虛水腫,而檳榔可以幫助利尿消腫,減少水腫的症狀。
  2. 通利腸道:檳榔亦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便,對於腎虛導致的便祕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炮腎散中加入檳榔,可幫助通便,進一步改善腎虛症狀。

炮腎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炮腎散中常配伍補腎藥物,如熟地、山藥等,容易造成脾胃虛弱,氣機不暢。陳皮加入可助消化,增強脾胃運化,避免補腎藥物滋膩礙脾。
  2. 降逆止嘔:陳皮能降氣止嘔,對於腎虛導致的氣逆上衝、噁心嘔吐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炮腎散中常用於腎虛陽痿、腰膝痠軟等症,這些症狀也常伴有氣逆上衝,陳皮的降逆作用有助於緩解不適,提高藥效。

炮腎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腎虛相關的病症,尤其是對於肝腎不足所引起的症狀。在其組成中,芫花(學名:Bassia scoparia)之所以被納入,主要是因為它具有潤腎、通利尿道的效果。

芫花的功效在於其所含的揮發油和黃酮類化合物,能促進腎臟的血液循環,增強腎臟的功能,對於改善水腫和排尿不暢的症狀尤為有效。此外,芫花還具備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幫助清除體內的毒素,進一步提升腎臟的健康。

因此,炮腎散中加入芫花,不僅能夠增強方劑整體的療效,還能針對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調理,達到更好的療效。在中醫理論中,這種組合能更好地調和腎和肝的功能,以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

炮腎散方中加入大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利濕:大麥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炮腎散多用於腎虛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大麥可健脾利濕,促進水液代謝,利水消腫,協同其他藥物改善腎虛水腫之症狀。
  2. 清熱除煩:大麥亦具清熱除煩之效。腎虛水腫常伴有心煩失眠、口渴等症狀,大麥清熱除煩,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症狀,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炮腎散主治功效分析

炮腎散,出自《奇效良方》,其組成藥味繁複,各司其職,整體而言,旨在治療水氣腫滿之症。從其組方及古籍描述來看,此方劑主要針對因水濕停聚、氣機不利所導致的腫脹病症。

治療原理分析:

炮腎散的治療核心在於攻逐水濕、疏通氣機、兼顧脾腎。其組方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治療思路:

  1. 峻下逐水,消腫散滿: 方中甘遂、澤瀉、葑藶子、芫花皆為利水消腫之藥。甘遂性猛峻,能直達水邪所在,強力攻逐水濕;澤瀉利水滲濕,引水下行;葑藶子苦寒,能瀉肺中水邪,平喘消腫;芫花辛溫有毒,可消腫散結,其辛散之性亦有助於推動水液的運行。此等峻下之藥合用,針對水濕內停所致腫脹,有直接的消散之效。

  2. 行氣化滯,通暢水道: 水液的運行有賴於氣機的推動,故方中亦重視行氣。木香、沉香、陳皮皆能行氣。木香辛香苦溫,能疏理脾胃之氣,解鬱散滯;沉香辛溫,溫中散寒,兼能行氣止痛,對氣滯所致的腹脹有緩解作用;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能夠促進脾胃氣機的運轉,使水濕得以下行。氣機暢通,則水濕易於排泄。

  3. 溫補脾腎,扶正祛邪: 脾腎為水液代謝之關鍵,脾主運化,腎主水液。方中巴戟天能溫補腎陽,強筋健骨,增強腎氣;大麥和中益胃,降氣消食,可輔助脾胃的運化功能。此等藥物的使用,既能扶助正氣,增強機體的抗邪能力,又能防止峻下藥物過於耗傷正氣。

  4. 消食殺蟲,兼顧雜證: 檳榔有消食化積、殺蟲消癥之效;輕粉有殺蟲解毒、防腐止膿之用。此等藥物的使用,一方面可幫助消化,緩解積滯;另一方面則可應對可能存在的蟲積等病理情況,體現了兼顧雜證的治療思路。

古籍描述分析:

《奇效良方》中記載,本方主治「水氣腫滿」。服藥方法亦頗具特色,需將藥末摻入豬腰子中煨熟,並配以蔥白粟米粥服用。這種服藥方式一方面可以藉助豬腰子的補益之性,減少峻下藥物的耗傷;另一方面,蔥白和粟米粥則能和胃健脾,保護胃氣。藥後至五更出現「大小便下赤黃惡物」是判斷療效的關鍵,說明方劑的攻逐水濕之功已發揮作用。

總結:

炮腎散的組方,體現了「開鬼門、潔淨府」的治水原則,以峻下逐水為主,輔以行氣、溫補之藥,達到疏通水道、消散腫滿的目的。此方劑針對水濕停聚所致的腫脹病症具有一定的療效,在古代醫學中亦有其獨特的價值。

傳統服藥法


巴戟(去心,麩炒)1分,甘遂(炒黃)1分,木香1分,苦葶藶(炒)1分,沈香(銼)1分,澤瀉1分,膩粉1錢,檳榔(1枚生,1枚炮)半兩,陳皮(去白)半兩,芫花(醋拌炒)半兩,麥糵半兩。
上為末。
每服2錢,用豬腰子1枚,以竹刀割開,去筋膜,切作3片,摻藥末在內,用濕紙裹,慢火煨令香熟;先煮蔥白3莖令熟,細切,將蔥白與粟米同煮粥1碗。先食粥一半,方食腰子,藥後再食粥令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炮腎散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炮腎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慢性肝硬化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炮腎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四十。 組成:巴戟(去心,麸炒)1分,甘遂(炒黃)1分,木香1分,苦葶藶(炒)1分,沉香(銼)1分,澤瀉1分,膩粉1錢,檳榔(1枚生,1枚炮)半兩,陳皮(去白)半兩,芫花(醋拌炒)半兩,麥糵半兩。 主治:水氣腫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