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菖蒲丹
CHANG P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幼幼新書》卷六引張渙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3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菖蒲丹方劑中包含水菖蒲,主要基於其藥性與功效。水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脾、胃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健脾、祛風止痛之效。其揮發油中的菖蒲酮、α-蒎烯等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有助於醒神開竅,治療神志不清、癲癇等症。同時,水菖蒲亦可健脾化濕,利水消腫,對於濕濁內阻、脾胃不和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因此,水菖蒲作為菖蒲丹的組成成分,可起到開竅醒神、健脾化濕、祛風止痛等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菖蒲丹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其安神定志和益智開竅的功效。
菖蒲本身具有開竅醒神、化濕止嘔的作用,但單用可能效果不足,而遠志則能起到輔助作用。遠志味甘、性溫,入心經,能寧心安神、益智開竅,與菖蒲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醒腦開竅、安神定志的效果,對於治療神志不清、心神不寧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效果。
菖蒲丹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菖蒲性寒,善於清熱化濕,但容易傷陽氣。桂枝性溫,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與菖蒲配伍,可溫和其寒性,避免傷及正氣,並增強其祛濕止痛之效。
2. 協調藥性: 桂枝辛甘溫,可調和營衛,促進血液循環,使菖蒲的藥效更易於發揮。同時,桂枝還能緩解菖蒲可能引起的寒涼之感,使藥性更加平和。
菖蒲丹方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安神定志,緩解心悸失眠:菖蒲具有開竅醒神之效,而酸棗仁則善於養心安神,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可有效改善因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狀。
2. 滋陰養血,緩解肝鬱氣滯:菖蒲性溫燥,長期服用易耗傷陰血,酸棗仁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可補益肝腎,緩解因菖蒲使用而引起的肝鬱氣滯等不良反應。
菖蒲丹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菖蒲丹主要針對濕邪、寒邪入侵導致的疾病,而黃耆可補益正氣,提升機體免疫力,抵抗外邪侵襲,並促進傷口癒合,增強藥效。
- 協調藥性: 菖蒲丹中包含多種寒涼藥材,如菖蒲、石菖蒲等,容易損傷脾胃陽氣。黃耆性溫,可中和寒涼之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度損傷,確保藥效發揮。
菖蒲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扶正固本,增強體質: 菖蒲性寒,擅長化濕開竅,但其寒性過於強勁,易傷陽氣。人參性溫,具有大補元氣、扶正固本之效,可中和菖蒲的寒性,防止其過度耗損陽氣,並增強患者的體質,以利於疾病的康復。
-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菖蒲善於開竅醒神,人參則補益心脾,二者相輔相成,可以更好地改善神志昏迷、心神不安等症狀,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菖蒲丹中加入黃連,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解毒:菖蒲丹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而黃連性苦寒,具備極佳的清熱解毒功效,可抑制邪毒的蔓延,與菖蒲等藥物相輔相成,加強整體療效。
- 瀉火除濕:菖蒲丹除了清熱解毒外,亦需兼顧瀉火除濕,黃連可入心、胃經,具有清心瀉火、燥濕止瀉之效,可有效解決濕熱內蘊所致的各種症狀,使藥效更趨全面。
總而言之,黃連的加入不僅強化了菖蒲丹的清熱解毒功效,更兼顧了瀉火除濕的功能,使其藥效更趨完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菖蒲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數歲不能語」,即幼童因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導致語言發育遲緩,甚或數歲仍無法正常言語。中醫認為,「心主神明」,言語與心、腎、腦等密切相關,若心氣不足、腎精不充,或痰蒙清竅,皆可能影響言語功能。
組成藥物分析與邏輯推理
此方以「通竅醒神、益氣安神」為核心,藥物配伍如下:
菖蒲(九節者)
- 性辛溫,歸心、胃經,為「開竅化痰」要藥,尤其九節菖蒲更具通利心竅、醒神益智之效,直接針對「竅閉不語」。
遠志(去心)
- 辛溫苦泄,能「交通心腎」,化痰安神,助菖蒲開竅,並改善心腎不交所致的神志不聰、言語不利。
桂心
- 辛甘大熱,溫通心陽,《本草匯言》謂其「宣導百藥」,助氣血上榮於腦,改善陽虛氣弱之證。
酸棗仁
- 甘酸平,養心益肝、安神定志,佐制菖蒲、遠志之辛散,以防耗傷陰血,兼治伴隨的夜啼驚悸。
黃耆、人參
- 甘溫益氣,補脾肺之虛,針對「氣弱不充」所致的神疲、言語遲滯,與桂心共助氣血生化。
黃連
- 苦寒清心火,一防桂心溫燥太過,二治心經鬱熱擾神,與人參、黃耆形成「補瀉兼施」之局。
治療原理
此方以「通補並行」為法:
- 通竅:菖蒲、遠志化痰開竅,直接改善語言障礙之標。
- 補虛:人參、黃耆、桂心益氣溫陽,酸棗仁養血安神,調理心脾腎之不足,治其本虛。
- 調和寒熱:黃連與桂心、人參並用,寒溫互制,避免過燥或鬱熱。
全方標本兼顧,使氣血充、心竅開、神智明,則言語自利。加生薑湯送服,更助藥力上行,溫通經絡。
延伸思考
古人治「語遲」多從心腎論治,此方未用熟地、龜板等補腎藥,推測其證偏重心氣虛兼痰阻,若見腎精虧者,或可加補腎填精之品。
傳統服藥法
菖蒲(1寸九節者)1兩,遠志(去心)1兩,桂心1兩,酸棗仁半兩,黃耆半兩,人參(去蘆)半兩,黃連(去須)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服1-2丸,煎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開竅醒神、安神定志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同名稱方劑
菖蒲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六引張渙方。 組成:菖蒲(1寸九節者)1兩,遠志(去心)1兩,桂心1兩,酸棗仁半兩,黃耆半兩,人參(去蘆)半兩,黃連(去須)半兩。 主治:數歲不能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