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錠子

蟾酥錠子

CHAN SU DING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9.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心經 17%
胃經 13%
肺經 13%
脾經 11%
大腸經 6%
腎經 6%
膀胱經 6%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蟾酥錠子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蟾酥,這是一種由蟾蜍腺分泌的天然物質,具有多種藥理作用。首先,蟾酥富含多種生物鹼,如蟾毒素,這些成分具有強烈的抗菌、抗炎和抗腫瘤效果,能夠有效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此外,蟾酥還被認為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從而對某些慢性疾病有輔助療效。古代醫學書籍中記載,蟾酥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咳嗽、哮喘等症狀,並且經過不斷的臨牀驗證,證明其安全性與有效性。儘管蟾酥的藥用價值被廣泛認可,但由於其毒性,使用時必須謹慎,應依據醫生的指導進行調配,以避免不良反應。因此,蟾酥在蟾酥錠子中的應用,不僅強調了中醫藥對於天然資源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古老醫學智慧的現代價值。

蟾酥錠子為一種傳統中醫外用藥物,主要由蟾酥、雄黃、冰片等多種藥材精製而成,其中加入八角茴香,雖非直覺上與其他成分相連,卻有其獨特意義。八角茴香,又稱大茴香,性溫味辛,歸肝、腎經,在此方中主要發揮行氣止痛、溫陽散寒之效。由於蟾酥錠子多用於治療各種腫毒、疔瘡等外感風寒濕邪所導致之病證,八角茴香的加入能增強整體方劑的溫通散結作用,有助於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病灶部位的康復過程。此外,八角茴香還具有一定的防腐抗菌功能,可輔助防止傷口感染,確保治療效果。

蟾酥錠子中包含粉霜,主要原因如下:

  1. 增稠劑及穩定劑: 粉霜具有增稠作用,能使藥液變得黏稠,有助於成錠,且能穩定藥物成分,避免藥效流失。
  2. 潤滑劑: 粉霜具有一定潤滑性,能降低錠劑成型過程中的摩擦力,避免藥材粉末黏附模具,確保製錠品質。

粉霜的添加,能有效提升蟾酥錠子的品質,確保其穩定性、溶解性以及服用時的口感。

蟾酥錠子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解毒增效: 蟾酥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的作用,但其毒性較強。雄黃性溫,善解毒,能與蟾酥相輔相成,降低其毒性,並提升其解毒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2. 抑制蟲害: 雄黃具有驅蟲止癢之效,可有效抑制蟲害滋生,防止藥物被污染,確保藥效穩定,提高藥物安全性。

總而言之,雄黃在蟾酥錠子中扮演著解毒增效和抑制蟲害的重要角色,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蟾酥錠子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活血化瘀功效: 蟾酥性寒,善於解毒消腫,但單獨使用容易導致寒凝血瘀。麝香性溫,走竄力強,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與蟾酥相配,可相互協調,既能發揮蟾酥的解毒消腫之功,又能避免寒凝血瘀之弊,增強活血化瘀功效。

2. 提升藥效: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之效,能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在蟾酥錠子中加入麝香,能提高蟾酥的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

蟾酥錠子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雖然具有獨特的療效,但其成分中包含巴豆,這在使用上需特別謹慎。巴豆是一種具有較強刺激性的藥材,主要成分是巴豆素,對腸道蠕動有明顯促進作用,因此在中醫中常用於通便。然而,巴豆的使用需考慮劑量,過量可引發腹痛、嘔吐等不適。而蟾酥錠子的功效在於祛痰、解毒,巴豆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排毒和行氣的效果。在配方中,巴豆可促進蟾酥的作用,兩者相互協調,共同達到化痰解毒的目的。但對於孕婦、脾胃虛弱者等禁忌人羣來說,因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需避免使用。因此,雖然巴豆在蟾酥錠子中發揮了一定的療效,但中醫師在開方時,必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謹慎選擇,以保證治療的安全和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蟾酥錠子】的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如下: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魚臍疔瘡」。此瘡名見於古代醫籍,屬疔瘡之一種,其形狀中心凹陷如臍,色紫黑,多因毒邪蘊結、氣血凝滯而成。古人認為此瘡凶險,需以毒性藥物攻毒外出。本方外用為主,以針刺破瘡後納藥,利用藥物腐蝕、拔毒之力,促使瘡毒潰散。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蟾酥

  • 特性:辛溫,大毒,具強效攻毒消腫、麻痹止痛之功。
  • 作用:直接腐蝕疔瘡惡肉,開泄毒壅,為攻毒拔膿之核心藥物。

2. 臣藥:八角(或八角兒窠)、巴豆

  • 八角(或楊柳上蟄蟲窠):辛溫,推測取其蟲類毒性,助蟾酥攻毒,或具局部刺激作用。
  • 巴豆:辛熱大毒,蝕瘡排膿,破積逐瘀,與蟾酥協同增強腐蝕瘡頭之效。

3. 佐使藥:粉霜、雄黃、麝香

  • 粉霜(輕粉或汞化合物):辛冷有毒,殺蟲攻毒,助君藥滲透瘡根。
  • 雄黃:辛溫解毒,燥濕殺蟲,抑制瘡毒蔓延。
  • 麝香:芳香走竄,活血散結,引藥透達病所,並緩解他藥峻烈之性。

4. 輔助材料

  • 黃蠟:為賦形劑,調和諸藥成錠,便於局部使用。
  • 雀兒糞(白丁香):古籍載其腐蝕死肌,可能用於瘡口後期收斂或觀察療效。

治療原理推論

  1. 攻毒透邪:以蟾酥、巴豆等大毒之品直攻瘡毒,速潰瘡頭,使邪有出路。
  2. 腐蝕拔膿:粉霜、雄黃加強消蝕惡肉,配合針刺破瘡,引流膿血。
  3. 通絡止痛:麝香行氣活血,緩解局部氣滯血瘀之疼痛。
  4. 辨證用藥
    • 用「榆條兒」送藥,或取其纖維導引藥力深達。
    • 觀察「瘡回(縮小)則停藥」,體現古人對療效的動態判斷,避免過度攻伐。

此方集中醫「以毒攻毒」思想,針對疔瘡急症,以峻藥外治速效。然其藥物多為大毒之品,僅適用於毒盛體實之證,非尋常瘡癰所能輕投。

傳統服藥法


蟾酥不拘多少,八角凡4個(冬月天無八角,只用八角兒窠3個,用楊柳上者),粉霜少許,雄黃少許,麝香少許,巴豆1個(去皮)。
將八角兒先研如泥,化開黃蠟少許,入前藥末,和成膏子,如麥粒大。
如有患瘡者,先用針針破。疼時,用榆條兒送下藥,後用雀兒糞於瘡口內放2個。如瘡回者,不須下藥;如不痛依再下藥。
忌飲冷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蟾酥錠子, 出處:《外科啓玄》卷十一。 組成:天南星2錢,款冬花2錢,巴豆2錢,黃丹2錢,白砒2錢,獨活5分,斑蝥(去頭足)10個。 主治:疔毒攻心,欲死者。

蟾酥錠子,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四。 組成:蟾酥不拘多少,八角兒4個(冬月天無八角,隻用八角兒窠3個,用楊柳上者),粉霜少許,雄黃少許,麝香少許,巴豆1個(去皮)。 主治:魚臍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