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骨膏

透骨膏

TOU G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8.6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心經 16%
肺經 13%
胃經 13%
脾經 11%
膀胱經 6%
大腸經 6%
腎經 6%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透骨膏中添加八角,主要原因在於其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八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其辛溫之性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適用於寒邪凝滯所致的疼痛。此外,八角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症狀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透骨膏中加入八角,有助於溫經散寒,活血化瘀,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促進傷口癒合。

透骨膏是一種常見的中藥膏劑,其主要功能在於透達經絡、調理氣血、舒緩疼痛等。而蟾酥作為其組成成分之一,具有獨特的療效,能夠增強透骨膏的功效。蟾酥是從蟾蜍的腺體中提取的天然藥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它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對於局部的血液循環有顯著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淋巴排毒,達到消腫的效果。

此外,蟾酥還具有解毒功能,可以用於減輕因外傷或風濕引起的疼痛和不適。這使得透骨膏在治療各種關節痛、風濕痛及跌打損傷等方面更為有效。因此,蟾酥的加入不僅增強了透骨膏的止痛效果,也進一步提升了其在中醫臨牀中的應用價值。綜合來看,蟾酥在透骨膏中的應用是基於其特有的藥理活性,有助於更好地達成治療效果。

透骨膏中添加巴豆,乃因其具有「拔毒消腫,行瘀止痛」之效。巴豆性味辛熱,具有強烈的通經活絡作用,能深入肌膚,將深層的瘀血、毒素拔出,對於跌打損傷、筋骨疼痛,以及外傷感染等病症,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不可自行配製或使用。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根據病情選擇適當劑量,避免過量使用而導致中毒。

透骨膏中包含「粉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增強藥效:粉霜具有潤滑、吸收、滲透的特性,可幫助其他藥材成分更易滲透至皮下組織,達到更有效的治療效果。同時,粉霜也可防止藥材散失,延長藥效。
  2. 保護藥效:粉霜可形成保護膜,防止藥材成分揮發、變質,並隔絕外界環境的影響,保持藥效的穩定性,確保藥物治療的效果。

因此,粉霜在透骨膏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不僅增強藥效,更能保護藥材成分,使藥效發揮到最佳狀態。

透骨膏是一種傳統中藥外用膏劑,主要用於舒筋活血、消腫止痛。其中包含的雄黃,作為一種重要成分,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雄黃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砷,具有驅風解毒之效,對於關節疼痛、風濕等病症有良好的療效。此外,雄黃也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腫脹和疼痛,增強透骨膏的消炎和止痛效果。

儘管雄黃在中醫中廣泛應用,但應謹慎使用,因其含有砷,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有毒性。此外,在製作透骨膏時,需確保用量適中,以發揮其療效而不致危害健康。綜上所述,雄黃的添加是因其強效的消腫止痛和解毒功效,為透骨膏的療效增添了重要一環。

透骨膏中加入麝香,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麝香氣味芳香,性溫通,能穿透血脈,驅散瘀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能起到明顯的治療效果。

2. 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癒合: 麝香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供應,加速傷口癒合,同時也具有消炎止癢的作用,對於外傷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透骨膏中加入麝香,旨在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功效,加速傷口癒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透骨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疔腫惡毒」,屬中醫外科範疇,指因熱毒蘊結、氣血瘀滯所致的局部腫痛、瘡瘍癰疽等症。古代外用膏方多透過皮膚滲透,直接作用於患處,發揮消腫散結、活血化瘀、解毒止痛之效。

組成邏輯與可能功效

  1. 生地黃、熟地黃(各半斤)

    • 生地清熱涼血、解毒生津;熟地滋陰補血,兩者合用兼顧清熱與養血,避免外用寒涼過度損傷局部氣血。可能透過滋潤皮膚、緩解熱毒熾盛引起的紅腫熱痛。
  2. 馬鞭草(半斤)

    • 性寒,具清熱解毒、活血散瘀之效。外用可助消腫散結,針對「惡毒」之熱毒瘀滯。
  3. 吳茱萸(三兩)

    • 辛熱散寒,雖內服多用於溫中,但外用可引藥透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助他藥行散瘀滯。其辛熱之性與寒涼藥配伍亦可防冰伏邪氣。
  4. 白麵(三兩)

    • 作為賦形劑,可調和藥粉與米醋成膏,亦有緩和刺激、黏附藥物之效。
  5. 骨碎補(四兩)、鱉甲(三斤,炙)

    • 骨碎補補腎堅骨、活血續傷;鱉甲滋陰軟堅散結,針對「疔腫」之硬結深層瘀毒,可能透過軟堅透絡作用,使藥力透達病所。
  6. 敗薑屑(四兩,即乾生薑)

    • 辛溫走表,外用可溫通經絡、散寒活血,助他藥穿透皮膚,增強透骨之效。
  7. 蒲黃(二兩)

    • 化瘀止血,外用可散局部瘀血,改善腫痛。
  8. 米醋調製

    • 醋性酸收,能軟堅散結、增強藥物滲透力,古方常用於外敷活血消腫之劑。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清熱解毒、活血透絡」為核心:

  • 清熱解毒:馬鞭草、生地黃為主,配伍鱉甲軟堅,針對熱毒蘊結。
  • 活血透絡:骨碎補、蒲黃、吳茱萸、乾薑助化瘀通滯,結合米醋穿透力,使藥效深入患處。
  • 寒熱並用:寒涼藥清熱,配辛溫藥(吳茱萸、乾薑)防寒凝,促進局部氣血運行,符合「熱者寒之,佐以辛散」思路。

整體而言,透骨膏藉外用直接作用,透過皮膚吸收,達到消腫散結、拔毒止痛之效,尤其適合深部癰腫或頑固瘡毒。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半斤,熟地黃半斤,馬鞭草半斤,吳茱萸3兩,白麵3兩,骨碎補4兩,敗薑屑4兩(即乾生薑),鱉甲3斤(炙),蒲黃2兩。
上為細末,用米醋調作膏子。
於火上溫熱,於避風處塗於痛處,用紙裹著,候藥冷再用熱塗,如此7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透骨膏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相同名稱方劑


透骨膏, 出處:《本草綱目》卷四十一。 組成:八角兒(楊柳上者。陰乾,去殼)4個(如冬月無此,用其窠代之),蟾酥半錢,巴豆仁1個,粉霜、雄黃、麝香各少許。 主治:疔腫惡毒。

透骨膏, 出處:《瑞竹堂方》卷二。 組成:生地黃半斤,熟地黃半斤,馬鞭草半斤,吳茱萸3兩,白面3兩,骨碎補4兩,敗薑屑4兩(即乾生薑),鱉甲3斤(炙),蒲黃2兩。 主治:一切風濕走註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