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丸

CHI XIAO DO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三

熱性指數

33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6%
脾經 26%
心經 15%
小腸經 10%
肝經 10%
大腸經 10%
腎經
脾經
心經
小腸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赤小豆丸方劑中含有赤小豆,乃因其藥性平和,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效。

赤小豆味甘、性平,入心、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健脾益氣之功效。其利水作用強於其他豆類,可有效祛除體內濕熱,緩解水腫、腹脹等症狀。同時,赤小豆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治療濕熱引起的瘡瘍腫毒、目赤腫痛等病症。

此外,赤小豆還具有健脾益氣之效,可改善脾胃功能,增強食慾,促進營養吸收。因此,赤小豆作為赤小豆丸的組成成分,可發揮其多方面的藥用價值,有效改善相關病症。

赤小豆丸中包含硫磺,主要考量其燥濕殺蟲的功效。

赤小豆性寒,善於利水消腫,而硫磺性溫,以其燥濕之力,可助赤小豆驅除體內濕邪。此外,硫磺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對於濕邪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赤小豆丸中加入硫磺,旨在增強其燥濕殺蟲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濕邪所致的疾病。

赤小豆丸方中加入附子,看似矛盾,實則暗藏玄機。赤小豆性寒,善於利水消腫,常用於水腫、腳氣等濕濁停滯之症。而附子性熱,溫陽散寒,能振奮心陽,回陽救逆。

此方加入附子,主要為兩點:一是防止赤小豆寒涼之性過度,避免損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二是附子能助赤小豆利水消腫,使水濕之邪更快排出,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因此,附子於方中,起著溫陽散寒,助赤小豆利水消腫的作用,使藥效更佳。

主治功效


赤小豆丸

赤小豆丸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為赤小豆、硫磺和附子,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溫裡補腎、益氣活血、散寒止痛、溫中健脾、消積化滯的功效,主治脹肚、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溫病初起、熱勢甚盛、如狂亂發斑等症狀。

赤小豆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入心、小腸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消腫排膿的功效,可治療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溫病初起、熱勢甚盛、如狂亂發斑等症狀。

硫磺

硫磺味辛、性溫,入肝、腎、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的功效,可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如癰疽、疔瘡、瘡瘍、痢疾等,以及某些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

附子

附子味辛、甘,性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的功效,可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

赤小豆丸方劑組成介紹

  • 赤小豆: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消腫排膿。
  • 硫磺: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總結

赤小豆丸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溫裡補腎、益氣活血、散寒止痛、溫中健脾、消積化滯的功效,主治脹肚、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溫病初起、熱勢甚盛、如狂亂發斑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燥烈的性質,陰虛火旺、內熱熾盛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炎腳氣病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赤小豆丸, 出處:《雞峰》卷十三。 組成:赤小豆1兩,好硫黃1兩,附子半兩(生)。 主治:腹脹。

赤小豆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二。 組成:鬼臼半兩,赤小豆3分,鬼箭羽半兩,朱砂半兩(細研),雄黃半兩(細研),阿魏半兩(别研)。 主治:山嵐瘴瘧。

赤小豆丸, 出處:《千金》卷九。 組成:赤小豆2兩,鬼箭羽2兩,鬼臼2兩,丹砂2兩,雄黃2兩。 主治:斷瘟疫。主治:瘟疫轉相染著,乃至滅門延及外人,無收視者。

赤小豆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一。 組成:赤小豆(半生,半炒)、香附(半生用,半酒炒)、晚蠶沙(半生,半炒)、草烏(半生,半麻油炒)各等分。 主治:風腳氣。

赤小豆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一。即《聖惠》卷。 組成: 赤小豆丸(《普濟方》卷一五一。即《聖惠》卷十六“鬼箭羽丸”。)出處:《普濟方》卷一五一。即《聖惠》卷十六“鬼箭羽丸”。 。 主治:小豆丸(《普濟方》卷一五一。即《聖惠》卷十六“鬼箭羽丸”。)出處:《普濟方》卷一五一。即《聖惠》卷十六“鬼箭羽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