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水沃雪丹方劑中加入附子,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熱,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水沃雪丹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病症,附子可以溫暖陽氣,驅散寒邪,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
二、 扶正固本: 附子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補益心腎之功效。水沃雪丹方劑中往往會加入其他寒涼藥物,附子可以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避免寒涼藥物過度損傷陽氣,使治療更加安全有效。
水沃雪丹方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方中加入赤小豆,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促進水分代謝,改善水腫現象。
- 清熱解毒: 赤小豆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以緩解因濕熱蘊結而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例如口苦、口渴、小便赤黃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水沃雪丹」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脾胃虛弱,腹脹減食,甚者水氣」,其病機核心為脾胃陽虛,運化無力。
- 腹脹減食:脾胃陽虛,中焦氣化失司,水穀不化,積滯成脹,甚則胃納受阻而食慾不振。
- 水氣病:陽虛不能制水,水濕停聚,泛溢肌膚或內停成飲,可能表現為肢腫、腹水或痰飲。
方名「水沃雪」寓意陽氣(附子)如熱水澆雪,能迅化解陰寒水濕之邪,凸顯其溫陽逐水之效。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附子
- 炮製特點:附子去皮臍後,以小豆水煮至水盡,既減毒性,又取小豆利水之功,增強附子溫陽滲濕之效。
- 藥理作用:
- 溫補脾腎陽虛:附子大辛大熱,通行十二經,能振奮脾腎之陽,助氣化以消陰翳。
- 散寒逐水:陽氣足則寒水自化,針對「水氣」病機,改善腹脹、水腫。
2. 輔藥:生薑自然汁
- 協同附子:生薑辛溫,既可制附子毒性,又能溫胃止嘔,助附子宣散水濕。
- 化飲和胃:針對脾胃虛寒之嘔逆、食欲不振,生薑能醒脾開胃。
3. 佐藥:陳皮湯送服
- 理氣健脾:陳皮辛香走竄,行氣寬中,解附子溫補之壅滯,助脾胃運化水穀。
- 燥濕化痰:輔助化解水濕停聚,與附子共治「水氣」。
4. 劑型設計:煮糊為丸
- 緩釋藥力:丸劑形如水沃雪般漸化,延續附子溫陽之效,避免燥烈傷陰。
- 保護脾胃:生薑糊丸兼顧護胃,契合脾胃虛弱患者之需。
三、方劑配伍原理總結
此方以附子為核心,通過「溫陽-利水-行氣」三層次作用,直擊脾胃陽虛、水濕內停之病機:
- 溫陽固本:附子振奮脾腎之陽,恢復氣化功能。
- 滲濕逐水:結合小豆、生薑,促使水濕從二便或汗液排出。
- 行氣助運:陳皮調暢氣機,打破「濕阻氣滯」惡性循環。
全方體現「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治療思想,標本兼治,適用於虛寒性腹脹、水腫等症。
傳統服藥法
附子4兩(去皮臍,切作片子,小豆4升,水1鬥,煮令水盡,揀出附子,末之)。
以生薑自然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陳皮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水沃雪丹,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附子4兩(去皮臍,切作片子,小豆4升,水1鬭,煮令水盡,揀出附子,末之)。 主治:脾胃虛,腹脹減食,甚者水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