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第一真黃風湯」中的「黃耆」,乃為其君藥,旨在扶正固本,增強機體免疫力。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方中以之為主,意在補脾益氣,提升患者正氣,抵抗外邪侵襲。同時,黃耆亦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供應,有助於傷口癒合,加速機體恢復。
故「第一真黃風湯」以黃耆為君藥,旨在通過補氣固表、扶正祛邪,達到治療疾病之目的。
「第一真黃風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散寒: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黃風湯主要針對風寒襲表所致的疾病,而防風可以有效驅散表寒,減輕患者的風寒症狀。
- 疏散表邪: 防風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幫助體內邪氣外散。黃風湯的組成多偏於辛溫發散,配合防風有助於疏散表邪,使患者體內的寒邪更容易排出。
因此,防風作為「第一真黃風湯」的組成藥物,在祛風散寒、疏散表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為治療風寒表證提供有效幫助。
「第一真黃風湯」中加入茯苓,主要考慮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其利水滲濕作用能幫助排除體內濕氣,改善風濕痹痛,同時也能健脾益氣,促進水液代謝。而其寧心安神功效,則有助於緩解因濕邪困脾、心神不寧所導致的失眠、健忘等症狀。
因此,茯苓在「第一真黃風湯」中扮演著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協調各藥功效的角色,有助於改善風濕痹痛、心神不寧等症狀。
第一真黃風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黃風湯主要針對濕熱痰濁引起的疾病,而半夏能夠有效祛除濕痰,改善呼吸道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備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痰濕阻滯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黃風湯中常加入其他具有燥濕化痰功效的藥物,而半夏的加入可以起到輔助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第一真黃風湯」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燥濕: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化痰、燥濕健脾的功效。對於黃風所致的痰濕阻滯,氣機不暢,橘皮能有效疏肝理氣,燥濕化痰,使氣機通暢,改善症狀。
- 和胃降逆: 橘皮能和胃降逆,對於黃風引起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第一真黃風湯」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黃風症多由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所致,導致氣血凝滯、經絡阻塞,引發疼痛腫脹。當歸能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消散腫脹。
- 補血益氣,滋養肝腎:黃風症患者往往伴隨氣血虧虛、肝腎不足。當歸能補血益氣,滋養肝腎,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康復。
因此,「第一真黃風湯」中加入當歸,既能針對黃風症的病因病機進行治療,又能改善患者的整體體質,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第一真黃風湯」中使用赤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黃風所致的熱毒壅盛、血瘀阻滯等症狀,赤芍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 緩解疼痛:赤芍具有舒筋活絡、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黃風所引起的疼痛症狀,例如關節疼痛、肌肉疼痛等。
總而言之,赤芍在「第一真黃風湯」中發揮着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緩解疼痛的作用,是治療黃風的重要藥材之一。
「第一真黃風湯」中使用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一、調和藥性:甘草性味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黃風湯中可能包含一些性質偏寒或燥熱的藥材,甘草能緩解其副作用,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過於刺激腸胃或傷害身體。
二、增強療效: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能增強一些藥材的抗炎、止咳等功效,使整體療效更顯著。
此外,甘草還有解毒、緩解疼痛、益氣等作用,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第一真黃風湯》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真中風,初感一切形證」,即針對外風直中臟腑、經絡所致的中風初起症狀。古代醫家認為「真中風」多因正氣不足,外風乘虛內襲,導致氣血逆亂、痰濕阻絡,症見突然昏仆、口眼喎斜、肢體麻木或偏癱等。此方以扶正祛風、化痰通絡為核心,適用於中風初期,病邪尚淺、正氣未大虛的階段。
二、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邏輯
扶正固表:
- **嫩黃耆(3錢)**爲君,益氣固表,補脾肺之虛,使衛外有力以抵禦風邪。
- **炙甘草(5分)**輔助黃耆補中益氣,调和諸藥。
祛風透邪:
- **防風根(8分)**爲臣,善走表祛風,解表散邪,與黃耆相配(玉屏風散之意),固表不留邪,祛風不傷正。
化痰通絡:
- **雲茯苓(3錢)、制半夏(1錢半)、福橘皮(1錢)**健脾化痰,理氣和中,針對風痰阻絡的病機。
- **竹瀝(3錢)、薑汁(5分)**增強化痰開竅之力,竹瀝清熱化痰,薑汁溫散痰濁。
活血養血:
- **當歸身(3錢)、赤芍藥(1錢半)**養血活血,既能助黃耆補氣生血,又防風邪夾瘀滯絡。
- **豨薟(3錢)**祛風濕、通經絡,專治肢體麻木不遂。
(二)治療原理
此方體現「標本兼治」法則:
- 治本:黃耆、甘草補氣固本,當歸養血,茯苓健脾,從氣血、脾胃層面培補正氣。
- 治標:防風祛外風,半夏、橘皮、竹瀝化痰,赤芍、豨薟活血通絡,直接針對風、痰、瘀等病理因素。
整體協同:以補氣固表爲基礎,結合祛風、化痰、活血,使外風得散,內痰得化,氣血暢通,符合中風初起「風邪外襲、痰瘀內阻」的病理特點。
三、總結
《第一真黃風湯》爲扶正祛風之劑,透過益氣固表、化痰通絡、活血祛風的綜合作用,治療真中風初期的表裏同病。其組方嚴謹,兼顧氣血痰瘀,反映古代醫家對中風病機的深刻認識,尤其重視「正虛邪中」的關鍵病機。
傳統服藥法
嫩黃耆3錢,防風根8分,雲茯苓3錢,炙甘草5分,制半夏1錢半,福橘皮1錢,當歸身3錢,赤芍藥1錢半,豨薟3錢。
上以長流水煎,入竹瀝3錢,薑汁5分,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第一真黃風湯, 出處:《醫略十三篇》卷一。 組成:嫩黃耆3錢,防風根8分,雲茯苓3錢,炙甘草5分,制半夏1錢半,福橘皮1錢,當歸身3錢,赤芍藥1錢半,豨薟3錢。 主治:真中風,初感一切形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