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平肝上清丸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功效,用以治療肝陽上亢、熱盛動風引起的眩暈、耳鳴、頭脹痛等症狀。
知母性寒,入肺、腎經,能清肺熱,滋腎陰,對於肝火上炎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口苦咽乾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同時,知母還可輔助其他藥物,如石決明、鉤藤等,共同起到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平肝上清丸中加入石膏,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的功效。對於肝陽上亢、熱盛動風所致的眩暈、頭痛、煩躁、失眠等症狀,石膏能有效清泄肝火,達到平肝熄風的效果。
- 清熱解毒: 石膏也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上擾引起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平肝上清丸中加入石膏,能夠起到清熱平肝、熄風解毒的功效,是其有效治療肝陽上亢、熱盛動風症狀的重要組成部分。
平肝上清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功效,可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狀。
- 抑菌消炎:黃連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抑制細菌的生長,有效控制炎症的發展。
平肝上清丸以黃連為君藥,配合其他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中藥,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平肝熄風、明目止痛的功效。
平肝上清丸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痢、降逆止嘔、安神止痙的功效。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胃、膽、大腸經。其清熱瀉火,善於治療肝膽火盛、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同時兼具止瀉、止嘔作用,有助於平息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耳鳴目眩等症狀。
此外,黃芩還能安神定志,對於肝火上炎引發的神志不安、心煩失眠亦具一定療效,配合其他藥材,可更全面地達到平肝上清、清熱解毒、安神定志的功效。
平肝上清丸中加入石斛,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滋陰清熱: 石斛性寒,味甘,入胃、腎經,能滋養陰液,清泄虛熱,對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降肝火: 石斛能清降肝火,對於肝火旺盛引起的口苦咽乾、心煩易怒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因此,石斛在平肝上清丸中起到滋陰清熱、降肝火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平肝上清的效果。
平肝上清丸中包含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表: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肝火上炎引起的頭暈、頭痛、目赤等症狀。
- 疏風止痛: 薄荷氣味芳香,能疏風散寒,止痛止癢,對於因肝風內動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因此,平肝上清丸中添加薄荷,可發揮清熱解表、疏風止痛的功效,有助於平肝熄風,改善肝火上炎引起的各種不適。
平肝上清丸中包含茺蔚子,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疏肝解鬱:茺蔚子味辛,性溫,入肝經,能疏肝理氣,解鬱調暢氣機,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頭暈目眩、頭痛、耳鳴等症狀。
- 清熱涼血:茺蔚子亦具清熱涼血之效,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治療肝火上炎所引起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
因此,平肝上清丸中加入茺蔚子,可發揮其疏肝解鬱、清熱涼血之效,達到平肝上清之目的。
平肝上清丸中加入車前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 車前子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瀉的功效。平肝上清丸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頭暈頭痛等症狀,而車前子可清熱利濕,降低肝火,緩解眼部炎症,達到清熱平肝的效果。
- 利水通淋: 車前子具有利水通淋的作用,可促進體內濕氣排出,減少肝火上炎的誘因。同時,車前子還能改善肝臟的排毒功能,降低肝臟負擔,進一步促進肝火消退,達到平肝降火的效果。
平肝上清丸中加入蔓荊子,主要基於其清熱解表、疏散風熱、平肝熄風的功效。
蔓荊子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止痛止癢、平肝熄風的功效。其清熱解表之功,可散發表之風熱,而平肝熄風則可治療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頭痛、目赤腫痛等症狀。
因此,平肝上清丸中加入蔓荊子,能有效地清熱解表、平肝熄風,達到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狀的效果。
平肝上清丸中加入青葙子,主要基於其清肝明目的功效。
青葙子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明目的作用。其可有效地清熱瀉火,平肝熄風,用於治療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頭昏目眩等症狀。
在平肝上清丸中,青葙子與其他藥物如石決明、菊花等配合,共同發揮清肝明目的功效,改善肝火上炎引起的各種眼部病症。
平肝上清丸中加入夏枯草,主要是利用其清肝火、散鬱結的功效。夏枯草性寒,味苦,入肝經,能清肝經熱,散肝鬱,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等症狀有較佳的療效。
在平肝上清丸中,夏枯草與其他藥材如菊花、石決明等共同作用,起到清熱瀉火、平肝潛陽的效果,適用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口苦咽乾、失眠多夢等症狀。
平肝上清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平肝上清丸中藥性較偏寒涼,加入甘草可以中和寒性,使藥性更溫和,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
-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抗氧化等功效,可以輔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甘草可以增強黃芩、龍膽草等清熱瀉火藥物的療效,進一步達到平肝清熱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平肝上清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偃月障症」,屬中醫眼科特定病名,其典型症狀為:雙眼無明顯紅腫疼痛,卻視物模糊;風輪(黑睛)上方漸生白色翳膜,形如彎月,緩慢向下延伸。此症多因肝經鬱熱上炎、陰虛火旺,或風熱外襲,導致目絡壅滯、清竅失養而成。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清肝瀉火、散風明目」為核心,兼顧滋陰解毒,其配伍邏輯如下:
清熱瀉火
- 生石膏、知母:清胃肺熾熱,直折上炎之火,防其灼傷目絡。
- 黃連、黃芩:苦寒入肝膽,瀉肝經實熱,解毒涼血。
疏風明目
- 薄荷、蔓荊子:輕揚上行,宣散頭目風熱,緩解翳膜遮睛。
- 青葙子、夏枯草:專入肝經,清肝火、散結消翳,針對目生障膜。
滋陰利水
- 石斛:養胃陰滋腎水,潤燥以制火亢,防熱邪傷陰。
- 車前子、茺蔚子:利水泄熱,導火下行,使邪有出路。
調和緩急
- 甘草:和中調藥,緩和諸藥苦寒之性。
綜合機理
此方透過「瀉實火、散風熱、滋真陰」三路並進:
- 瀉火以除肝膽鬱熱之根源;
- 散風以解外邪凝聚之翳障;
- 滋陰利水以固本防復發。
適用於肝火上衝、兼風熱夾雜之眼疾,尤其針對「熱鬱陰傷」型的偃月障症,透過消除內熱、疏散外邪,使目絡通暢而視物復明。
傳統服藥法
知母肉2兩,生石膏1兩,黃連8錢,黃芩8錢,石斛5錢,薄荷4錢,茺蔚子1兩半,車前子8錢(炒),蔓荊子6錢,青葙子5錢,夏枯草7錢,甘草3錢。
上為細末,水打為丸。
每服3錢,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平肝上清丸, 出處:《眼科臨症筆記》。 組成:知母肉2兩,生石膏1兩,黃連8錢,黃芩8錢,石斛5錢,薄荷4錢,茺蔚子1兩半,車前子8錢(炒),蔓荊子6錢,青葙子5錢,夏枯草7錢,甘草3錢。 主治:偃月障症,兩眼不疼不紅,視物昏蒙;風輪上邊一條白膜,如彎月然,緩緩下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