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眼枸杞煎

點眼枸杞煎

DIAN YAN GOU QI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偏寒 (0.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7%
腎經 16%
大腸經 12%
心經 11%
肺經 8%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胃經 3%
膽經 3%
肝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肺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點眼枸杞煎」方中加入枸杞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明目: 枸杞葉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之效。對於眼部熱毒所致的紅腫、疼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2. 滋陰潤燥: 枸杞葉富含維生素A、C等營養物質,能夠滋養肝腎,潤燥護目。對於因肝腎陰虛所致的眼乾澀、視力下降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之,枸杞葉在「點眼枸杞煎」方中起到清熱明目、滋陰潤燥的作用,可有效改善眼部不適症狀,提升視力健康。

點眼枸杞煎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明目: 杏仁性味苦甘,微寒,入肺、大腸經。具有清肺熱、降氣止咳、潤腸通便的作用。對於眼部熱毒引起的紅腫、疼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杏仁能清熱解毒,達到明目的效果。
  2. 滋陰潤燥: 杏仁能滋陰潤燥,可緩解眼部乾燥、澀痛等症狀。枸杞滋陰補腎,與杏仁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陰養目的效果。

點眼枸杞煎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抑制眼部炎症,如赤眼、眼痛、腫脹等,尤其針對因熱毒引起的病症。
  2. 收斂止痛: 黃連性收斂,能收斂眼部組織,減緩炎症反應,緩解眼部疼痛,有助於促進眼部組織修復。

此外,黃連與枸杞等藥材搭配,能互相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清熱解毒、收斂止痛的療效。

點眼枸杞煎為傳統中醫眼科方劑,其組成精妙,旨在滋養肝腎、明目增視。方中輕粉(氯化亞汞)之應用,古籍記載用於眼部疾病,取其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之效。但現代醫學警示,輕粉含汞,過量或長期使用可能引發中毒,對肝腎功能造成損害,使用時需極度謹慎,應遵醫囑,切忌擅自加減劑量。此外,方中枸杞子補肝腎、明目,與輕粉相輔相成,增強療效。整體而言,點眼枸杞煎結合了滋補與解毒之效,是治療肝腎不足、目疾的有效方劑,但在使用輕粉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避免不良反應。

「點眼枸杞煎」方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大青鹽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眼部紅腫熱痛、眼屎多、視物模糊等症狀,大青鹽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引藥入眼,增強療效:枸杞性平,味甘,滋陰補腎,但其清熱解毒之效不及大青鹽。加入大青鹽,可以引導枸杞的藥力深入眼部,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點眼枸杞煎》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普濟方》,主治「眼赤痛,晝夜不開」,即現代所稱急性結膜炎、角膜炎等外障眼病,症見雙眼紅腫灼痛、畏光流淚、難以睜眼,屬風熱上攻或肝火熾盛所致。

二、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1. 枸杞葉(半斤,研汁)

    • 性味甘涼,歸肝經。《本草綱目》載其「除煩益志,補五勞七傷,壯心氣,去皮膚骨節間風,消熱毒,散瘡腫」。此方取其汁,能清肝明目、涼血退赤,為君藥,針對目赤腫痛之本。
  2. 杏仁(七枚,去皮尖研)

    • 性味苦溫,《神農本草經》言其「主咳逆上氣,金瘡,風痺,頭痛」。此方借其宣散之性,疏風散邪,兼能潤燥(眼部乾澀),輔助枸杞葉通絡止痛。
  3. 黃連(一分,搗末)

    • 大苦大寒,《珍珠囊》謂其「瀉心火,除脾濕」,為清熱解毒要藥。此處少量用之,直折火勢,清心肝之熱以消目赤,為臣藥。
  4. 膩粉(一錢,即輕粉)

    • 辛冷有毒,《本草衍義》稱其「去痰涎,殺蟲」。此方取其微量外用,能拔毒消腫,抑菌斂瘡,針對熱毒瘡腫之标。
  5. 青鹽(半錢)

    • 鹹寒,《本草備要》云其「涼血明目,治目痛赤澀」。此藥引諸藥入腎經,助水制火,兼能防腐,增強清熱退赤之效。

三、方劑配伍邏輯
全方以枸杞葉為君,清肝涼血;黃連、杏仁為臣,一清一散,泄熱疏風;膩粉、青鹽為佐使,解毒斂瘡。諸藥以汁液浸泡,取其輕清上浮之性,直達目竅。

四、治療原理推論

  • 清熱解毒:黃連、枸杞葉協同清泄肝心火毒,治本。
  • 疏風散邪:杏仁宣散風熱,開鬱結之氣機。
  • 消腫止痛:膩粉拔毒,青鹽涼血,共消局部紅腫。
  • 外用直達病所:以藥汁點眼,使藥力迅速作用於眼部,避免內服傷胃。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想,針對風熱壅盛之眼疾,標本兼顧,清瀉並行。

傳統服藥法


枸杞葉半斤(研取汁),杏仁7枚(去皮尖,研),黃連1分(去須,搗羅為末),膩粉1錢,青鹽半錢。
上除枸杞汁外,以新綿裹,納淨瓷盒中,將枸杞汁浸一復時後,絞捩去滓。
以銅箸頭取少許點目中,每日3-5次。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枸杞煎」。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寒,體寒者慎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角膜炎眼睛紅痛

相同名稱方劑


點眼枸杞煎,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組成:枸杞葉半斤(研取汁),杏仁7枚(去皮尖,研),黃連1分(去須,搗羅爲末),膩粉1錢,青鹽半錢。 主治:眼赤痛,晝夜不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