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黃膏
QING HUA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49
熱/寒比例
極寒 (0.02)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9%
肝經 19%
心經 11%
胃經 11%
膽經 11%
脾經 11%
腎經 7%
小腸經 7%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輕黃膏中包含輕粉,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蘊結、瘡瘍腫痛等症。在輕黃膏中,它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減輕皮膚病症的炎症反應。
- 燥濕止癢:輕粉性燥,能燥濕止癢,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症,具有較好的療效。輕黃膏中,輕粉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有效改善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的瘙癢症狀。
輕粉為毒性藥物,使用時需謹慎,應遵醫囑,嚴格控制用量,避免過量使用。
輕黃膏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能清熱瀉火,解毒消腫。輕黃膏常用於治療濕熱瘡瘍、濕疹、皮炎等,而黃連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清除毒素,達到清熱解毒之效。
- 燥濕止癢: 黃連性寒燥,能燥濕止癢,對於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膚瘙癢等,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黃連在輕黃膏方劑中,以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輕黃膏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黃水瘡、頭瘡,搔癢浸淫,皮膚濕疹」,均屬濕熱蘊結皮膚之證。
- 黃水瘡:瘡面滲出黃色黏液,多因濕熱毒邪侵襲,皮膚潰爛化膿。
- 頭瘡、濕疹:濕熱上蒸或外發肌表,致紅腫瘙癢、糜爛流滋。
古人以「輕黃膏」外治,取其殺菌燥濕之效,直接遏制瘡面感染,收斂濕濁。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輕粉(水銀昇華製成的氯化亞汞)
- 性味辛寒,有毒,外用能強力殺蟲攻毒,抑制瘡面腐敗。
- 古代用於惡瘡、癬癩,以其揮發之性深入皮膚,破壞濕熱環境。
川黃連
- 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治濕熱瘡瘍要藥。
- 含小檗鹼等成分,抗菌消炎,減少滲出,促進瘡面乾燥。
兩藥配伍思維
- 協同作用:輕粉殺毒治標,黃連清熱治本,共奏「濕去熱清」之效。
- 載體選擇:麻油或凡士林調膏,既能潤澤保護瘡面,又助藥物貼附滲透。
推論現代適應症
此方針對細菌性或濕熱型皮膚病,如:
- 膿皰瘡(黃水瘡)、脂溢性皮炎(頭瘡)
- 急性濕疹(滲出明顯者)
- 局部瘙癢伴感染傾向者
方劑特色
以簡峻小方直折病勢,體現中醫「外治祛邪」思維,適合濕熱毒邪初起、未深入血分者。
傳統服藥法
輕粉、川黃連各等分。
殺菌,燥濕。
上為細末,用麻油或凡土林油混合成膏。
洗淨患處,將藥膏塗布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輕黃膏,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輕粉、川黃連各等分。 主治:殺菌,燥濕。主治:黃水瘡、頭瘡,搔癢浸淫,皮膚濕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