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煙丸
AI Y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四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1)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艾煙丸中添加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因濕熱、毒邪等因素導致的炎症反應,減輕局部組織的紅腫熱痛。艾煙丸中含有艾葉等辛溫之物,易於引發局部燥熱,黃連可起到平衡溫燥,防止藥物過於燥烈的作用。
- 抑菌消炎: 黃連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進一步減少感染的風險。艾煙丸多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皮膚病等,黃連的加入能增強藥效,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炎症消退。
艾煙丸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艾煙丸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而杏仁的潤肺作用可以緩解肺燥,並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 宣肺化痰:杏仁還具有宣肺化痰的作用,可以幫助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通暢。這對於一些痰多咳嗽的患者來說,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總之,杏仁在艾煙丸中起到潤肺止咳、宣肺化痰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以更好地治療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艾煙丸中包含膽礬,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點特性:
- 收斂止血: 膽礬性寒,味苦澀,具有收斂止血之效,可有效控制因外傷、炎症等導致的出血情況。艾煙丸主治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症,膽礬的收斂止血作用正好配合方劑功效。
- 殺菌消炎: 膽礬具有殺菌消炎的作用,可抑制細菌的繁殖,防止傷口感染。艾煙丸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膽礬的殺菌消炎作用能幫助傷口快速癒合,減少感染風險。
總之,膽礬在艾煙丸中扮演著收斂止血、殺菌消炎的角色,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的功效。
中藥方劑「艾煙丸」中含有「鉛丹」,這源於古代醫學對鉛丹的特殊理解和應用。
首先,鉛丹具備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古人認為其能有效治療外傷感染和皮膚病。其次,鉛丹有收斂止血的效果,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和創傷潰瘍。
然而,鉛丹是重金屬化合物,具有明顯的毒性,長期服用或外用會造成慢性鉛中毒,損害人體健康。因此,現代醫學已不再使用鉛丹入藥,建議患者選擇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艾煙丸中加入輕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殺蟲: 輕粉性寒,味苦,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艾煙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而輕粉可以有效殺滅皮膚表面的病菌及寄生蟲,達到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效果。
- 引藥入膚: 輕粉性質較輕,易於揮發,在燃燒艾葉時,輕粉的藥性會隨煙霧擴散,並附著於患處皮膚,起到引藥入膚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皮膚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艾煙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及藥理簡述
艾煙丸由黃連、杏仁、膠瀝、鉛丹、輕粉五味藥物組成:
- 黃連:苦寒,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能清泄實熱,尤其擅長清瀉上焦火熱。
- 杏仁:味苦性溫,潤肺止咳、平喘利咽,具宣降肺氣之功。
- 膠瀝:清熱解毒、燥濕止痛,適用於濕熱蘊結之病症。
- 鉛丹:性澀,具收斂固脫、止血止痢之效。
- 輕粉:辛寒有毒,解毒消癥、化腐生肌,外用可治瘡瘍,內服則需謹慎。
主治功效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艾煙丸主治「赤目」。所謂「赤目」,即指眼睛紅腫、疼痛等炎症表現。綜合分析其藥理與古代記載,可推斷其治療機理如下:
- 清熱解毒,瀉火明目:方中黃連、膠瀝、輕粉皆具清熱解毒之功,其中黃連苦寒,能直瀉上焦火熱,為治療赤目的主藥。輕粉亦能解毒,膠瀝清熱燥濕,三藥合用,可有效清除目部之火熱毒邪,消除炎症,緩解紅腫疼痛之症狀。
- 收斂固脫,止血消腫:鉛丹具收斂固脫之效,能收斂瘡口,消腫止痛。赤目多有黏膜充血、滲出,鉛丹能收斂滲出物,減輕炎症反應,輔助達到治療目的。
- 潤肺利咽,輔助治療:杏仁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利咽的功效,雖非直接針對「赤目」,但肺與目在經絡上有所聯繫,且部分目疾亦與肺熱有關,杏仁可起到輔助治療、清散肺熱之效,間接利於赤目之痊癒。
治療原理
艾煙丸的治療原理在於清熱解毒、瀉火明目,並輔以收斂止血、潤肺利咽。針對赤目之火熱毒邪,以黃連、膠瀝、輕粉為主力,清熱解毒,瀉火明目,輔以鉛丹之收斂止血,以緩解炎症、減少滲出,再配以杏仁之潤肺利咽,則更能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古代用法
《聖濟總錄》中提及,本方將以上藥物粗搗篩散,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加入竹葉七片煎煮至七分,去滓再入芒硝半錢匕,於飯後放溫服用,臨睡前再服一次。此用法體現了古代醫家對藥物劑量、煎煮方法及服用時間的嚴格要求。竹葉清熱利尿,芒硝可助清熱瀉火,皆為輔助藥,加強本方清熱瀉火之功,並能引藥力下行,幫助邪熱從大小便排出。
總結
綜上所述,艾煙丸針對「赤目」的主要作用在於清熱解毒,瀉火明目。通過諸藥的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目部紅腫疼痛等炎症表現。 其組方精妙,配伍合理,體現了古代醫家辨證論治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黃連(去須)1兩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14粒,膽礬(研)半豆許,鉛丹(研)半兩,膩粉1分。
上藥再同研勻,入粟米粥和,以艾煙薰之,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用1丸,以綿裹井花水浸,點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艾煙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 組成:黃連(去須)1兩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14粒,膽礬(研)半豆許,鉛丹(研)半兩,膩粉1分。 主治:赤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