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葉散

PI PA Y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心經 24%
脾經 19%
胃經 14%
腎經 9%
膀胱經 4%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3

方劑組成解釋

枇杷葉散方劑中,包含枇杷葉,乃取其潤肺止咳、清熱化痰之效。

枇杷葉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之功。其性潤而不燥,可滋陰潤肺,對燥熱咳嗽、痰多粘稠、咽喉腫痛等症狀,均有顯著療效。

此外,枇杷葉還可降逆止嘔,對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亦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枇杷葉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治療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其組方精妙,其中含有人參這一味珍貴的藥材。人參味甘、微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在枇杷葉散中,人參主要發揮補益正氣、增強體質的作用,對於因體虛所致的咳嗽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此外,人參還可協調方中其他藥物,使其功效更為圓融。枇杷葉散結合了多種藥材的特性,通過人參的加入,不僅能緩解症狀,更能從根本上調理身體,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枇杷葉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滲濕,健脾化痰: 枇杷葉散以止咳化痰為主,而茯苓能利水滲濕,健脾化痰,有助於去除痰濕,使咳嗽症狀緩解。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枇杷葉散中,枇杷葉偏寒涼,而茯苓性平,加入茯苓可協調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偏重,同時亦能加強止咳化痰的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枇杷葉散中加入白茅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白茅根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之功效。枇杷葉散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而白茅根能清熱解毒,利肺化痰,配合枇杷葉清肺止咳,可更有效地緩解肺熱咳嗽症狀。
  2. 止渴生津:白茅根能清熱生津,利尿消腫,對於肺熱所致的口乾舌燥、痰粘難咯等症,能起到滋陰潤燥、緩解症狀的作用。

白茅根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清熱利濕效果,更能有效改善肺熱咳嗽患者的口乾舌燥、痰粘難咯等症狀,使療效更佳。

枇杷葉散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止咳化痰:半夏味辛、微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枇杷葉散中加入半夏,可以加強其止咳化痰的作用,尤其適合痰多、咳嗽、痰黏難咳者。

二、 和中降逆:半夏能降逆氣,止嘔吐。枇杷葉散中加入半夏,可以緩解因肺熱痰多引發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

總之,枇杷葉散中加入半夏,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止咳化痰、和中降逆的功效,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枇杷葉散」是一款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降氣止嘔功效的中藥方劑,由枇杷葉、人參、茯苓、白茅根、半夏五種中藥材組成。

枇杷葉性微涼、微寒,味苦澀,具有清肺熱、化痰平喘、止咳止嘔、降氣喘、止血、補血養肝、疏肝解鬱等功效。枇杷葉入肺、胃、肝、脾、大腸經,可清肺熱、止咳化痰、降氣喘、止嘔吐、補血養肝、疏肝解鬱、止血。枇杷葉可緩解咳嗽、氣喘、嘔吐、呃逆、血崩、血痢、便血、崩漏、肝鬱氣滯等症狀。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白茅根性寒涼、味甘,入肺、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清胃熱、涼血止血、清熱利尿、養陰生津、生津止渴、解酒毒、利水消腫等功效。白茅根能增強免疫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抑制細菌生長、消炎解毒、抗氧化、清自由基、降低體內熱量、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促進組織修復。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中藥方劑「枇杷葉散」由枇杷葉、人參、茯苓、白茅根、半夏五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降氣止嘔的功效,可緩解咳嗽、氣喘、嘔吐、呃逆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枇杷葉、苡仁、麥冬、橘紅各等分。
降肺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枇杷葉散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不宜服用。服用枇杷葉散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霍亂神經性厭食症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胃及十二指腸炎百日咳心包炎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枇杷葉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二。 組成:枇杷葉1分(拭去毛,微炙黃),母丁香1分。 主治:小兒吐乳不定。

枇杷葉散, 出處:《不居集》上集卷十五。 組成:枇杷葉、苡仁、麥冬、橘紅各等分。 主治:降肺氣。主治:勞嗽。

枇杷葉散, 出處:《本事》卷四引龐老方。 組成:枇杷葉(去毛)1錢,人參(去蘆)1錢,茯苓(去皮)半兩,茅根2分,半夏3分(湯浸7次)。 主治:定嘔吐,利膈。主治:翻胃嘔吐,霍亂。

枇杷葉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七引鮑氏方。 組成:枇杷葉(去毛)3錢,生薑3錢,罂粟殼(去瓤蒂)3錢。 主治:伏暑暴瀉。暑天有初感便瀉,或赤或白,小便不利,煩躁而嘔,用五苓散、六和湯未止;兼治暑毒。

枇杷葉散, 出處:《雞峰》卷十三。 組成:人參半兩,枇杷葉(去毛,以棗汁炙令黃)半兩,白朮半兩,陳皮半兩,前胡半兩,藿香葉半兩,白茯苓半兩,桔梗1分,甘草1分,白豆蔻半兩,半夏曲半兩。 主治:調適陰陽,和養脾胃。主治:食飲易傷,腹脅痞滿,口乾多渴,常欲飲冷,四肢倦怠,大便不利。

枇杷葉散, 出處:《局方》卷二。 組成:枇杷葉(去毛,炙)半兩,陳皮(湯浸,去瓤,焙)半兩,丁香半兩,厚朴(去皮,塗薑汁炙)4兩,白茅根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乾木瓜1兩,甘草(炙)1兩,香薷3分。 主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傷冷,飲食不化,胸膈痞悶,嘔噦惡心,頭目昏眩,口乾煩渴,肢體困倦,全不思食,或陰陽不和,致成霍亂,吐利轉筋,煩躁引飲。暑毒攻心,嘔吐鮮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