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山茱萸湯中包含山茱萸,主要原因有二:
- 滋腎固精: 山茱萸性溫,味酸,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的功效。方中以山茱萸為君藥,用以滋補腎陰,固腎氣,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滑精、尿頻遺尿等症。
- 收斂固澀: 山茱萸酸收之性,可收斂固澀,止汗止瀉。對於腎虛引起的盜汗、遺精、遺尿等症狀,山茱萸能起到收斂固澀的作用,使腎精不至於外泄。
山茱萸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是基於其 溫腎助陽,散寒止痛 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 溫腎固精,澀精止遺 的作用相輔相成。
山茱萸湯主要用於治療腎虛遺精、腰膝痠軟等症,其中山茱萸為君藥,溫腎固精。而吳茱萸則為佐藥,其溫腎助陽之性,可以 加強山茱萸溫腎固精之效,同時還能散寒止痛,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冷。
因此,吳茱萸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提升方劑的療效,更能使溫腎固精的效果更加顯著。
山茱萸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補腎固精,其組成成分多為滋補之品。方中包含胡椒,雖看似與整體方劑性質不同,實則另有深意。胡椒性熱味辛,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並有醒脾開胃之效。在山茱萸湯中加入胡椒,旨在調和諸藥,使其補而不滯。胡椒的溫熱特性可助長方中其他藥材的補益作用,促進藥物吸收,增強整體療效。此外,胡椒還能刺激消化,預防因大量補益藥物引起的消化不良,確保治療過程順利進行。此種配伍,彰顯了中醫藥方劑組方的精妙與智慧。
山茱萸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溫腎暖肝、固澀止瀉。其中,烏頭作為關鍵成分,其辛熱之性質,能驅寒除濕,溫通經絡。烏頭內含烏頭鹼等生物鹼,雖有毒性,但經炮製後可減輕毒性,增強溫陽散寒效果。與山茱萸同用,山茱萸滋腎補肝,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腎助陽、固攝下元之效。在山茱萸湯中,烏頭與其餘藥材如乾薑、甘草等配合,既增強了溫補腎氣之力,又調和了藥物性味,確保了方劑的安全性和療效。烏頭在該方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理學中“以毒攻毒”、“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是中醫辨證施治的具體體現。
山茱萸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精妙,旨在溫腎壯陽、固澀止瀉。方中蛇床子之應用,取其溫腎助陽、祛風濕之效。蛇床子性溫,味辛,歸腎經,善於溫補腎陽,對腎虛腰痛、宮冷不孕等症有獨特療效。此外,其燥濕殺蟲之功,用於治療帶下、濕疹亦有顯著效果。在山茱萸湯中,蛇床子與山茱萸相互配合,增強溫腎壯陽之力,並輔以其他草藥,共同達成調理腎氣、固澀止瀉之目的,適用於因腎氣虧虛所致之各種虛寒性病證。
山茱萸湯中加入高良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助陽氣: 山茱萸性寒,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脾胃虛寒,影響藥效。高良薑溫中散寒,可溫暖脾胃,助陽氣,避免山茱萸過於寒涼,使藥力更易於發揮。
- 調和藥性: 山茱萸偏於滋陰,而高良薑則偏於溫陽,二者相互配伍,可以達到陰陽調和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協調,更利於人體吸收。
山茱萸湯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潛陽: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山茱萸性溫,味酸,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止汗的功效。兩者搭配,一寒一溫,相輔相成,既能滋陰潛陽,又能固澀止汗,使肝腎陰虛所致的盜汗、虛勞、腰膝痠軟等症狀得到緩解。
- 制約山茱萸之燥:山茱萸性燥,長期服用易傷胃。牡蠣入胃經,具有養胃生津之效,可以制約山茱萸的燥性,避免其對胃的損傷,使藥物更平和,更利於患者服用。
山茱萸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腎助陽,溫寒止瀉: 山茱萸性寒,滋陰固澀,但容易寒凝脾腎,導致陽氣不足,出現腹瀉等症狀。乾薑性溫,入脾、胃、腎經,可溫中散寒,溫腎助陽,有助於緩解山茱萸的寒性,溫暖脾腎,促進藥效發揮。
二、 配伍增效: 山茱萸與乾薑相配,一寒一熱,寒熱相濟,既能滋陰固澀,又能溫補脾腎,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在治療腎虛陽痿、遺精滑泄等病症時,乾薑有助於溫補腎陽,提高山茱萸滋腎固澀的效果。
山茱萸湯中加入零陵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腎助陽,止瀉固精: 零陵香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固精止瀉之功效。山茱萸湯主治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遺精滑泄等症,而零陵香能溫補腎陽,固攝精氣,與山茱萸、肉桂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補腎固精之效。
- 引藥入腎,增強療效: 零陵香氣味辛香,能引導藥物深入腎經,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作用,進一步增強補腎固精的療效。
山茱萸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白芷性溫,味辛甘,能解表散寒、通竅止痛。山茱萸性溫,味酸澀,具有補肝腎、固精縮尿之效。白芷與山茱萸搭配,可調和藥性,避免山茱萸過於燥烈,使藥性更為平和。
- 增強功效: 白芷具有通鼻竅、止痛的作用,能改善因腎氣虛弱導致的鼻塞、流涕等症狀。與山茱萸配伍,可增強固腎、止瀉、止汗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山茱萸湯為一傳統中醫處方,其組成中含浮萍,主要取其輕揚升散之性。浮萍味辛,性微寒,入肺、膀胱經,能發汗解表,利水消腫,對風熱感冒、水腫等症有效。山茱萸湯主治肝腎不足,腰膝酸軟,目眩耳鳴等症,加入浮萍,旨在調節人體水液代謝,增強藥方袪風濕、利小便之功。浮萍與山茱萸等藥相配,有助於改善因肝腎虛損所致的水液代謝失調,達至滋補肝腎、強腰固腎之目的,並兼顧治療外感風熱或水濕內停所引發的相關症狀,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隨。
主治功效
山茱萸湯
**主治功效:**補腎固精,益氣養血,溫腎壯陽,調經止帶,止遺澀精,補益肝腎,健脾益胃。
組成:
- 山茱萸15g:補腎澀精,益氣養血,固澀止帶。
- 吳茱萸9g:溫陽散寒,補腎壯陽,止嘔止瀉。
- 胡椒9g: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下氣消痰。
- 烏頭9g: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蛇牀子9g:祛風除濕,殺蟲止癢,壯陽補腎。
- 高良薑9g: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降逆止嘔。
- 牡蠣15g:補腎固精,益氣養血,收斂固澀。
- 乾薑9g: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
- 零陵香9g:化濕醒脾,溫中止嘔,溫中散寒。
- 白芷9g: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
- 浮萍9g: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癢清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
臨牀應用:
- 腎虛精虧:症見腰膝痠軟,遺精早泄,月經不調,崩漏帶下,小便頻數,尿道刺痛等。
- 脾腎陽虛:症見畏寒肢冷,腹痛吐瀉,大便稀溏,食慾不振,面色萎黃,疲倦乏力等。
- 肝腎陰虛:症見頭暈耳鳴,視物模糊,口乾舌燥,盜汗遺精,失眠多夢,手足心熱等。
- 氣血虛弱:症見面色蒼白,氣短乏力,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等。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 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患者慎用。
注意事項:
- 服用本藥期間,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 本藥不宜久服,以免傷陰耗氣。
- 如服藥後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山茱萸湯具有補腎固精,益氣養血,溫腎壯陽,調經止帶,止遺澀精,補益肝腎,健脾益胃等功效。臨牀應用廣泛,可治療腎虛精虧,脾腎陽虛,肝腎陰虛,氣血虛弱等症狀。但本藥不宜久服,以免傷陰耗氣。服用期間,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如服藥後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山茱萸(生)4兩,吳茱萸(生)4兩,胡椒2兩,大川烏頭1兩,蛇床子(生)2兩,高良薑(生)1兩(以上6味,為粗末,以好酒拌勻,不可太濕,裛一伏時,慢火炒令乾,不得有煙,取出冷),牡蠣4兩(炭火燒令赤,取出,放冷地上),乾薑2兩,零陵香2兩,香白芷2兩,浮萍草(陰乾)2兩。
固足經,益陽火。
上為粗末。
每用水2鬥,稱藥半兩,煎5-7沸,去滓,盛盆內,以氣熏足,候通手淋洗,如冷再暖亦得。凡淋浴了,著襪臥為佳,若小浴尤佳。若欲坐湯中,須用水5鬥,藥末1兩半,煎十餘沸,通手乃可坐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山茱萸湯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肝腎功能受損。
相同名稱方劑
山茱萸湯, 出處:《雞峰》卷十三。 組成: 山茱萸湯(《雞峰》卷十三。)出處:《雞峰》卷十三。組成:山茱萸(生)4兩,吳茱萸(生)4兩,胡椒2兩,大川烏頭1兩,蛇床子(生)2兩,高良薑(生)1兩(以上6味,爲粗末,以好酒拌勻,不可太濕,裛一伏時,慢火炒令乾,不得有煙,取出冷),牡蠣4兩(炭火燒令赤,取出,放冷地上),乾薑2兩,零陵香2兩,香白芷2兩,浮萍草(陰乾)2兩。主治:固足經,益陽火。 。 主治:固足經,益陽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