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補肝地膚子散」方劑中加入「地膚子」,主要是基於其藥性具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癢: 地膚子性寒,味甘苦,入肝、膀胱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抑制肝火上炎所致的皮膚病症,例如濕疹、蕁麻疹、皮炎等,與方劑的「補肝」目的相輔相成,達到內外兼治的效果。
- 利水滲濕: 地膚子能利水滲濕,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皮膚問題,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這對於某些因肝腎不足而導致濕氣滯留體內的情況,能起到疏通經絡、排除濕氣的作用,進一步改善肝臟機能。
補肝地膚子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之效。地膚子性寒,味甘淡,入肺、膀胱經,亦有清熱利濕、涼血止癢之效。二者配伍,可增強滋陰涼血的功效,適用於肝血不足、肝陰虛所致的各種症狀,如目赤腫痛、口乾舌燥、皮膚瘙癢等。
- 清熱解毒:生地黃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瀉肝火,解毒消腫。地膚子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清熱利濕,涼血止癢。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一些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補肝地膚子散 」
補肝地膚子散,出自於《聖濟總錄》,為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利尿、滲濕除濕、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癢、活絡止痛和利水消腫的功效。由地膚子、生地黃兩味中藥組成,主要用於肝虛目昏、風熱目赤腫痛等症狀。
一、地膚子 性涼味甘,歸肺、腎經,具有清熱利尿、滲濕除濕、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癢、活絡止痛和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水腫、濕熱病症、皮膚瘙癢、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痠疼、跌打損傷、腸風下血、崩漏帶下等症狀。地膚子中的有效成分包括多酚類、黃酮類、植物鹼類等,具有抗氧化、抗炎、利尿、止痛等作用。
二、生地黃 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三、肝虛目昏 肝臟虛弱引起的視力模糊,眼睛昏花。症狀包括:視力下降、眼睛疲勞、眼睛乾澀、畏光、流淚等。肝虛目昏的原因包括:肝血不足、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等。治療方法包括:補益肝血、滋陰補腎、疏肝理氣等。
四、風熱目赤腫痛 風熱之邪侵犯眼睛,導致眼睛紅腫疼痛。症狀包括:眼睛發紅、腫脹、疼痛、流淚、畏光等。風熱目赤腫痛的原因包括:風熱之邪侵犯眼睛、肝火上炎、肺熱上蒸等。治療方法包括:清熱瀉火、疏風解表、清肝明目等。
總 080; 補肝地膚子散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利尿、滲濕除濕、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癢、活絡止痛和利水消腫的功效。由地膚子、生地黃兩味中藥組成,主要用於肝虛目昏、風熱目赤腫痛等症狀。在使用補肝地膚子散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應慎用。
- 服用補肝地膚子散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 服用補肝地膚子散期間,應多喝水,以幫助藥物排出體外。
- 如果服用補肝地膚子散後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地膚子1斤(陰乾,搗羅為末),生地黃5斤(淨湯搗絞取汁)。上藥相拌,曬乾,為細散。
每服2錢,空心以溫酒調下,夜臨臥以溫水調再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肝地膚子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地膚子1斤(陰乾,搗羅爲末),生地黃5斤(淨湯搗絞取汁)。 主治:肝虛目昏;風熱目赤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