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毒湯

洗毒湯

XI D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50%
膀胱經 50%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洗毒湯中加入地膚子,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功效。

地膚子味甘,性寒,入肺、膀胱經。其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清除體內熱毒,而利濕止癢則能針對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瘡瘍等症狀。

洗毒湯本身屬於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方劑,地膚子的加入則進一步加強了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並針對濕熱所致的皮膚病症,發揮更顯著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洗毒湯之主治病證為「一切惡瘡疥癩」,泛指皮膚科中病情頑固、癢痛劇烈或膿皰糜爛之疾,如疥瘡(螨蟲寄生所致)、癩病(如麻風或嚴重痲疹)、濕疹、癰疽潰爛等。「惡瘡」強調其症狀凶險或遷延難癒,「疥癩」則多與瘙癢脫屑、皮膚增厚或滲液相關。此方外用以湯液頻浴,透過藥力直達病所,清滌患處。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君藥:地膚子(掃帚子)

  • 性味歸經:味苦甘、性寒,入腎、膀胱經。
  • 傳統功效
    • 《本草綱目》載其「利小便,清濕熱,治皮膚風熱」;《名醫別錄》稱其「去皮膚中熱氣,散惡瘡」。
    • 外用可滲濕止癢,清熱解毒,針對「惡瘡疥癥」之濕熱蘊結病機。其寒性可消炎,苦味能燥濕,甘緩以護膚。
  • 現代藥理
    • 含皂苷、生物鹼等成分,具抗炎、抑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作用,可減輕皮膚紅腫及滲出液。
    • 對過敏性皮膚病(如濕疹)可能調節免疫反應,抑制瘙癢介質釋放。

2. 煎湯頻浴之劑型設計

  • 外治直達病所:皮膚病灶多表淺,浴洗使藥液直接接觸患處,透過浸潤滲透發揮清熱、殺蟲(如疥螨)、收斂之效。
  • 頻浴加強療效:多次使用維持藥效濃度,尤其對滲液性瘡癬,可逐步清除膿痂、減少感染。

3. 治療原理推演

  • 清熱解毒:地膚子寒性清解熱毒,抑制局部炎症反應(如瘡面紅腫灼熱)。
  • 祛濕止癢:其燥濕之力減少組織滲液,改善濕瘡流滋;配合浴洗物理清除分泌物。
  • 殺蟲抑菌:對疥瘡等寄生蟲或細菌感染,可能透過成分直接破壞病原體。

綜合分析

洗毒湯雖僅單味地膚子組成,然其藥性專一,外治法契合皮膚病「局部病變」特性。針對「惡瘡疥癩」之濕熱毒邪為患,透過清熱、燥濕、解毒、止癢多重作用,達到滌除病邪之效,體現中醫「簡便驗廉」之外治智慧。

傳統服藥法


地膚子(即掃帚子)半升。
煎湯頻浴。數次漸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疥癬痲風 [漢生氏病]

相同名稱方劑


洗毒湯, 出處:《回春》卷八。 組成:地膚子(即掃帚子)半升。 主治:一切惡瘡疥癩。

洗毒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引《外科精要》。 組成:苦參、防風、甘草、露蜂房各等分。 主治:蝕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