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細辛湯

FU ZI XI X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肝經 14%
膽經 14%
腎經 13%
脾經 13%
肺經 12%
心包經 7%
膀胱經 5%
心經
肝經
膽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細辛湯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通鼻竅的功效。配合附子溫陽散寒,可以更有效地驅散寒邪,溫通經絡,改善肢體冰冷、寒邪入體等症狀。
  2. 宣肺通鼻: 細辛還具有宣肺通鼻的功效,可以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在一些寒邪阻滯肺經,導致鼻塞流涕的疾病中,細辛可以幫助疏通鼻竅,恢復正常呼吸。

附子細辛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寒,通絡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通絡、止痛之效。附子細辛湯主治寒邪客於經絡,致使肢體疼痛麻木,川芎可配合附子細辛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2. 輔助附子細辛溫陽散寒: 川芎雖不具溫陽之效,但其疏通經絡的作用可幫助附子細辛的藥力更好地到達病竈,發揮溫陽散寒的功效,提高療效。

附子細辛湯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陽散寒:附子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膀胱經,為溫陽散寒之要藥。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亦具溫陽散寒之效。二藥合用,相輔相成,溫陽散寒之力更強,能有效治療因寒邪入侵所致的陽氣虛衰、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呼吸微弱等症狀。

二、 回陽救逆:附子具有回陽救逆之效,能激發陽氣,回升陽氣,救治危重病人。細辛亦具溫經通脈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末端供血,與附子合用,可更有效地回陽救逆,挽救生命。

附子細辛湯為溫經散寒之經典方劑,其中麻黃的應用,旨在發汗解表,助陽氣通行。麻黃性味辛溫,歸肺膀胱經,擅長開腠理、達皮毛,促進汗腺分泌,使寒邪從汗而解。在本方中,附子與細辛同用,共奏溫里散寒之效,但易致腠理閉塞,寒邪難出。此時,加入麻黃,其輕揚之性可引導藥力達肌表,既增強溫經散寒之力,又防止內熱不得外散,確保藥效全面,病邪無所遁形。此外,麻黃還能調節氣機,促進氣血運行,對症見惡寒肢冷、脈微欲絕者尤為適宜,故麻黃於附子細辛湯中不可或缺,三藥相輔相成,共奏溫陽散寒、開腠解表之功。

主治功效


附子細辛湯,乃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含細辛、川芎、附子、麻黃,其主治功效為頭痛延伸至腦後或額頭和眼睛相連處,患者常希望用熱東西熨燙。

  1.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2.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3.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4.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附子細辛湯證屬頭痛,外感風寒,頭汗少,痛連腦後或額頭目系處,欲熨者。治法以辛溫解表,散寒止痛為原則。方中:

  1. 麻黃:辛、溫,發散風寒,是方主藥。
  2. 細辛:辛、溫,解表散寒,兼可通鼻竅。
  3. 川芎:辛、溫,行氣活血,主治頭痛,同時兼治頭痛,能達四竅。
  4. 附子:辛、甘,大熱,溫腎助陽,益火消陰,散寒止痛。

諸藥合用,辛溫解表,散寒止痛,行氣活血,治風寒頭痛。

總結:附子細辛湯,由麻黃、川芎、附子、細辛四味中藥組成,具有辛溫解表、散寒止痛、行氣活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頭痛。

傳統服藥法


黑附子1錢,細辛1錢,白朮1錢,川芎2錢5分,甘草(炙)5分,生薑5片。
上(口父)咀。用水煎熟,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牙齒酸弱牙齒痛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細辛湯, 出處:《杏苑》卷五。 組成:黑附子1錢,細辛1錢,白朮1錢,川芎2錢5分,甘草(炙)5分,生薑5片。 主治:少陰頭疼,足寒氣逆,脈細。

附子細辛湯,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一。 組成:細辛1兩,川芎1兩,附子半兩(生,去皮臍),麻黃2錢半(去節)。 主治:頭痛連腦戶或額間與目相連,欲得熱物熨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