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蒼朮、厚朴、陳皮、茯苓、半夏、黃連、燈心。
內濕,食下嘔吐,腹中脹滿,小便短赤,加山、枳實、黃連、炒蘿蔔子;外濕,身體腫痛,寒熱往來,小便短赤,加羌活、木通、黃芩;小便不利,加豬苓,澤瀉;濕熱發黃,如盦相似,加茵陳
上細切。
作1服,用水2盞,加生薑3片,大棗1枚,煎1盞,去滓,納鹽2字服。
方劑組成解釋
- 蒼朮:燥濕健脾,利水消腫。
- 厚朴:燥濕化痰,行氣寬中。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燈心草:清熱利尿,通淋止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燥濕化痰、利水消腫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津。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口乾、便秘、尿黃等,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加減滲濕湯, 出處:《松崖醫徑》卷下。 組成:蒼朮、厚朴、陳皮、茯苓、半夏、黃連、燈心。 主治:內傷飲食生冷,外受山嵐露雨,水土之氣,而致中濕,脈沉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