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救湯

心救湯

XIN JI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5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8.7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心經 23%
胃經 16%
腎經 12%
肝經 11%
肺經 6%
脾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心救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益氣固脫:人參為補氣之聖藥,能補益元氣,振奮心陽。心救湯多用於心氣不足,心陽虛衰所致的危重病症,如心悸、氣短、面色蒼白、脈微細等。人參可補益心氣,改善心臟功能,增強患者的抵抗力,有助於迴天救逆。

二、救逆回陽:人參具有回陽救逆的功效,能溫補心陽,改善心臟血液循環,提高患者的血液供應量。心救湯常用於危重病症,人參能起到救治危急之效,使患者回陽復脈,轉危為安。

心救湯中包含附子,乃因其具有回陽救逆之效,可溫通心陽,振奮心氣。

附子性溫,入心、腎經,其辛辣之味可溫暖心陽,驅散寒邪,改善心氣虛寒所致之胸悶、心悸、氣短等症狀。

此外,附子亦可回陽救逆,應用於心陽衰微、脈微欲絕等危重病症,可溫補心陽,恢復心臟功能。

故心救湯中加入附子,可有效治療心陽虛寒之證,並可增強心臟功能,起到回陽救逆之效。

心救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助心陽:白朮性溫,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等功效。心為陽髒,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不足,心陽不振。白朮健脾益氣,有助於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補益心陽,改善心氣虛弱的症狀。
  2. 補中益氣,扶正祛邪:心救湯常用於治療心氣虛弱、心悸氣短、神疲乏力等症,而白朮具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可扶助正氣,抵抗邪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心臟恢復正常功能。

心救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助陽: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補火、通經活絡的作用。心救湯主治心陽虛衰,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面色蒼白、手足不溫等症。肉桂溫陽助陽,可以增強心臟功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心陽虛衰的症狀。

2. 通陽散寒: 肉桂能通陽散寒,溫通心脈,改善心陽虛導致的寒凝心脈,進而改善心悸、胸悶等症狀。

因此,心救湯中加入肉桂,可以溫陽助陽,通陽散寒,改善心陽虛衰的症狀,達到治療心悸、失眠、面色蒼白、手足不溫等症的效果。

心救湯中加入水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水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竅之效。心救湯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神志恍惚等症,而水菖蒲可通過開竅醒神,助於恢復神志,改善心神不安。
  2. 化痰止咳:水菖蒲亦具化痰止咳之效,可用於治療痰濁壅塞、胸悶氣短等症。心救湯中常加入其他化痰止咳藥物,水菖蒲的加入可增強其化痰止咳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心救湯中包含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高良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心救湯為溫陽救逆之方,用於寒邪內侵、心陽不振所致的胸悶氣促、心悸嘔吐等症狀。高良薑的加入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增強心陽,有助於改善症狀。
  2. 調和藥性,增效作用: 心救湯中包含多味藥材,如乾薑、附子等,藥性偏溫燥。高良薑的加入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同時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使其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心救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陰寒直中腎經」所引發的急危重症,其症狀表現為:

  1. 舌黑眼閉:舌質漆黑為腎陽極度衰微,陰寒凝滯之象;眼閉不開屬陽氣脫陷,神機失用。
  2. 下身盡黑:腎主下焦,寒邪侵襲,血脈凝滯,故見膚色黧黑。
  3. 上身盡青:寒邪上逆,陽氣不能宣通,氣血瘀阻於胸膈以上。
  4. 二便失禁:腎司二陰,陽氣衰敗則大便滑脫、小便自遺,屬「關門不固」之危候。

此證為真陽暴脫、陰寒內盛之險證,心救湯以大劑溫補回陽為法,急救垂絕之腎陽,佐以開竅醒神,力挽狂瀾。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附子、人參

  • 附子(1個,炮):大辛大熱,直入少陰,溫腎陽、逐陰寒,為回陽救逆第一品。其用量以「個」計,推測為大劑急投,破陰回陽。
  • 人參(5兩):益氣固脫,與附子合用(參附湯意),能「回陽氣於垂絕,祛陰寒於頃刻」,兼具補氣生津之效,防陽藥燥烈傷陰。

2. 臣藥:白朮、肉桂

  • 白朮(半斤):健脾燥濕,大劑量用於固守中焦,既可助附子溫化寒濕,又能止瀉(與人參配伍為「術附湯」),挽回大便滑脫。
  • 肉桂(1兩):溫補命門之火,助附子引火歸元,兼通血脈以解身青、身黑之瘀滯。

3. 佐使藥:菖蒲、良薑

  • 菖蒲(5分):開竅醒神,針對「眼閉」之陽氣閉鬱,通心氣以蘇神識。用量輕,防其辛散耗氣。
  • 良薑(3錢):溫中散寒,助附子、肉桂驅散中下焦陰冷,兼止腹痛。

整體配伍特點

  • 重劑溫陽:人參、附子、白朮用量極重,集中火力急救腎陽,並固護脾胃。
  • 標本兼治:既回陽救逆(治本),又開竅、止瀉(治標),層次分明。
  • 藥效判據:服藥後若二便得控,表示腎陽漸復,氣化功能恢復,故「身黑身青」等陰寒之象可隨之化解;若仍二便失禁,則提示陽氣未回,病重難治。

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通過溫補少陰(腎)、兼顧太陰(脾),以「益火之源」來消散陰寒。腎陽得溫則二便自調,脾陽振奮則氣血能榮,故膚色轉常;菖蒲引藥入心,神機得蘇則眼開。全方緊扣「陰寒直中」病機,藥專力猛,為古代急救陽衰寒盛之峻劑。

傳統服藥法


人參5兩,附子1個,白朮半斤,肉桂1兩,菖蒲5分,良薑3錢。
水煎服。藥後倘得大便止而小便不遺,便有生機,再進1劑,則眼開而舌黑可去,身黑身青俱可盡解;苟服藥後仍如前大小便不禁,不必再服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心救湯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但是陰虛火旺、心陽偏亢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陰部感到寒冷

相同名稱方劑


心救湯, 出處:《石室秘錄》卷六。 組成:人參5兩,附子1個,白朮半斤,肉桂1兩,菖蒲5分,良薑3錢。 主治:陰寒直中腎經,舌黑眼閉,下身盡黑,上身盡青,大便出,小便自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