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救心蕩寒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扶正固本: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等功效。心屬火,寒邪侵襲則心陽虛衰,導致心悸、氣短、面色蒼白等症狀。人參可補益心陽,振奮心氣,從而改善心功能。
二、溫陽助氣:寒邪傷陽,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心胸憋悶、四肢厥冷等症狀。人參可溫陽助氣,促進氣血流通,緩解寒邪對心臟的阻滯,改善心悸、胸悶等症狀。
救心蕩寒湯中加入高良薑,是基於其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
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對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胃脘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高良薑還能促進消化,增進食慾,配合其他藥物,可更好地起到救心蕩寒的作用。
救心蕩寒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回陽救逆:附子性熱,具有回陽救逆之功效,可溫補心陽,振奮心氣,對於心陽虛衰、心氣不足所導致的心悸、氣短、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散寒止痛:附子辛溫,可溫經散寒,止痛。對於寒邪客心,導致的心痛、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救心蕩寒湯中加入附子,可有效溫補心陽、散寒止痛,治療心陽虛衰、寒邪客心所導致的各種心臟疾病。
救心蕩寒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心主血脈,其氣化運轉需脾氣的資助。救心蕩寒湯用於治療心悸、胸悶等症,往往伴隨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白朮能補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為心臟提供充足的營養和動力,從而緩解心悸等症。
- 燥濕除寒:白朮能燥濕除寒,而寒邪阻滯心陽,易導致心悸、胸悶等症。白朮溫陽化寒,可以溫暖心陽,化解寒邪阻滯,恢復心氣的正常運作,從而達到治療心悸、胸悶的效果。
主治功效
救心蕩寒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陰寒直中少陰腎經,手足青黑。
病機分析:
古文指出:「陰寒宜中少陰經腎中,手足青黑者,不治之症也。蓋陰毒結成於脾胃之間,而腎中之火全然外越,如何可救。」 此病機為陰寒邪氣直入少陰腎經,導致腎陽虛衰,腎中真火外越。同時,陰寒之邪結於脾胃,阻礙脾胃運化,進一步加重病情。由於腎主四肢,腎陽虛衰則四肢失於溫煦,故見手足青黑。
治療原理:
救心蕩寒湯的治療原理在於「助心中之火不使遽絕,則相火得君火之焰而漸歸。」,並達到「火生土,而脾胃之氣轉,一陽來復,大地皆陽春,手足四肢盡變溫和矣。」的目標。具體而言:
溫補心陽,引火歸元:
- 方中重用人參大補元氣,補益心氣,助心陽以維繫生機。
- 高良薑辛熱,溫中散寒,溫心陽並直入心經,協助附子迅速發揮作用。
- 附子大辛大熱,回陽救逆,溫壯腎陽,引外越之腎火歸於腎中。
健脾益氣,溫運中焦:
- 重用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助脾胃運化,以期「火生土」恢復脾胃功能,使「一陽來復」。
方劑配伍精妙之處:
- 「此方妙在良薑入心,同附子斬關直入,然非參、術之多用,亦不能返元陽於無何有之鄉也,故必須多用而共成其功耳。」 說明本方以良薑引領附子直達病所,溫心腎之陽;同時重用人參、白朮大補元氣,顧護脾胃,才能將虛脫之元陽挽回。四藥合用,標本兼顧,共奏回陽救逆,溫中散寒之功。
總結:
救心蕩寒湯針對陰寒直中少陰,腎陽虛衰,脾胃虛寒之證,以溫補心腎之陽,健運脾胃為主,達到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的治療目的。方中藥物配伍精妙,體現了中醫學「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治療原則,以及扶正祛邪的治療大法。
傳統服藥法
人參3兩,良薑3錢,附子3錢,白朮3兩。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寒較重,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救心蕩寒湯, 出處:《石室秘錄》卷六。 組成:人參3兩,良薑3錢,附子3錢,白朮3兩。 主治:陰寒直少陰腎中,手足青黑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