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回風養臟湯中加入沙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潤肺,養陰生津:沙參味甘、性涼,入肺、脾經,具有滋陰潤肺、養陰生津之效。回風養臟湯主要用於治療肺熱燥咳、咽乾口燥等症,沙參可以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緩解肺熱燥咳症狀。
- 補氣健脾,益氣養血:沙參亦可補氣健脾,益氣養血。回風養臟湯常配合其他補氣健脾藥物使用,沙參可輔助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回風養臟湯為一方集疏風解痺、溫陽益氣之效的中醫古方,其組成精妙,其中輕粉的加入,尤顯獨特。輕粉,即水銀化合物之一,古人認為其性寒味辛,有強烈的殺蟲解毒、消腫止痛功效。在回風養臟湯中,輕粉針對風濕痹症,可助祛風除濕,對抗關節紅腫熱痛,並能促進局部循環,加速病變組織修復。然而,現代醫學指出,輕粉含有重金屬,長時間或過量使用可能導致中毒,故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慎用。此方綜合多種草藥,旨在調和臟腑、固本培元,輕粉作為一味輔佐,其用量極需謹慎,以確保療效與安全並重。
回風養臟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原因有二:
-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加入枳殼,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氣逆、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 通降泄熱,消食導滯: 枳殼還有通降泄熱、消食導滯的作用。方中加入枳殼,可幫助脾胃運化,消除積滯,減少痰濕的生成,有助於改善因痰濕阻滯所致的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回風養臟湯中包含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散風寒,開達腠理:前胡性微寒,味辛,歸肺經,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之功。回風養臟湯多用於治療風寒襲肺、肺氣鬱閉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前胡能疏散風寒,開達腠理,使肺氣宣暢,利於痰液排出,緩解咳嗽症狀。
二、和解脾胃,消食化積:前胡亦能入脾經,具有健脾消食之效。回風養臟湯中常加入其他理氣、健脾的藥物,如陳皮、茯苓等,與前胡共同作用,可和解脾胃,消食化積,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因脾胃不和而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
回風養臟湯中加入桑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桑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回風養臟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桑葉能清熱解表,散風熱,緩解表證,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2. 宣肺止咳:桑葉亦能宣肺止咳,對於風熱犯肺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桑葉能宣肺降氣,止咳化痰,配合其他藥材,起到治療肺熱咳嗽的功效。
回風養臟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能利水滲濕,消除體內水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此外,茯苓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因心脾兩虛導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
回風養臟湯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癇、神志不清、面色蒼白、口吐白沫等症,茯苓的加入不僅能利水滲濕,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也能寧心安神,輔助治療小兒驚癇等症狀。
回風養臟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助運脾陽: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回風養臟湯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白朮可以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為機體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從而改善氣血不足的情況。
- 補氣固表,防風邪侵襲: 白朮同時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以防止風邪入侵,加強機體抵抗力,防止疾病復發。回風養臟湯中常加入一些具有祛風解表的藥物,而白朮的固表作用可以與之協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回風養臟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的作用。回風養臟湯常用於治療風濕性疾病,而風濕病往往伴隨濕氣滯留體內,影響脾胃運化。薏苡仁能健脾利濕,促進體內濕氣排出,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清除風濕之邪。
- 清熱解毒:薏苡仁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風濕性疾病發作時,患者常伴隨發熱、紅腫等炎症反應,薏苡仁能清熱解毒,緩解炎症,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
回風養臟湯中加入橘紅,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橘紅味辛、性溫,入肺、肝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之功效。方中加入橘紅,可針對肝氣鬱結、氣逆上衝所致的頭暈目眩、胸悶嘔心等症狀,起到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作用。
- 燥濕化痰,宣肺止咳: 橘紅同時具備燥濕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方中加入橘紅,可針對痰濕壅肺、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起到化痰止咳、宣肺止喘的作用。
因此,回風養臟湯中加入橘紅,是為了協調肝肺,疏肝理氣、降逆止嘔,並同時兼具燥濕化痰、宣肺止咳的作用。
回風養臟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效。回風養臟湯多用於治療風熱咳嗽、痰多黏稠等症,川貝母可有效化解肺熱,稀釋痰液,利於咳出,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2. 宣肺降氣,散結消腫: 川貝母還有宣肺降氣、散結消腫的功效。回風養臟湯常用於治療肺氣壅塞、胸悶氣短等症,川貝母可幫助宣通肺氣,消除痰液阻滯,使氣機通暢,緩解胸悶氣短症狀。
回風養臟湯中加入荷葉,主要考量其清熱解暑、利濕降濁的功效。
荷葉性涼味苦,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暑、利濕降濁、涼血止血之效。在回風養臟湯中,荷葉可配合其他藥材,清熱解毒,疏風散熱,幫助改善因暑熱濕邪所致的發熱、口渴、倦怠、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
此外,荷葉還能利水消腫,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減少濕邪停滯,進而改善身體狀態,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回風養臟湯」,主要成分是:
沙參:滋陰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止渴止咳。
輕粉:化腐生肌、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收斂止汗。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前胡: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
桑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平肝息風、清肺熱利咽、清熱涼血、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斂瘡。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薏苡仁: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橘紅: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荷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固澀收斂、止血、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破血消癥、利尿消腫、健脾養心、安神寧心。
主治功效:風熱之邪外襲肌表,肺熱移於大腸,出現咳嗽和大小便失禁的症狀。
總結:中藥方劑「回風養臟湯」組成包括沙參、輕粉、枳殼、前胡、桑葉、茯苓、白朮、薏苡仁、橘紅、川貝母、荷葉,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理氣行氣、止血、平肝息風等功效,適用於風熱之邪外襲肌表,肺熱移於大腸,出現咳嗽和大小便失禁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沙參4錢,蘇子1錢半,枳殼1錢,前胡1錢,桑葉1錢,茯苓2錢,白朮1錢,苡仁4錢,橘紅1錢,貝母2錢,荷葉蒂1枚。
培土化熱,熄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回風養臟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三。 組成:沙參4錢,蘇子1錢半,枳殼1錢,前胡1錢,桑葉1錢,茯苓2錢,白朮1錢,苡仁4錢,橘紅1錢,貝母2錢,荷葉蒂1枚。 主治:培土化熱,熄風。主治:風陽外爍,肺熱移於大腸,咳而遺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