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脾腎雙補膏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健脾燥濕: 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之功效。脾胃虛弱,濕氣內停,可導致脾陽不振,運化失常,出現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蒼朮可燥濕健脾,助脾陽運化,改善脾胃功能。
- 利水滲濕: 蒼朮亦有利水滲濕之功。腎虛可導致水濕停滯,造成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蒼朮利水滲濕,可協助腎臟排泄水濕,改善水腫,恢復腎臟功能。
因此,蒼朮在脾腎雙補膏中,能起到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功效,輔助補脾腎之藥,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脾腎雙補膏中包含熟地黃,是因其補腎陰、益精血之效,對脾腎雙虛症狀有顯著療效。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能滋陰補血、填精益髓,可改善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同時,熟地黃也能補益脾陰,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腹瀉、面色萎黃等症狀。因此,熟地黃作為脾腎雙補膏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改善脾腎雙虛患者的整體症狀,起到雙向調節作用。
脾腎雙補膏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作用:
- 固腎止遺:五味子性酸收斂,入腎經,能固腎氣,止遺精、滑精等腎虛所致的症狀。
- 益氣生津:五味子味酸甘,入脾經,能益氣生津,改善脾胃虛弱、氣陰兩虧所致的乏力、口渴等症狀。
脾腎雙補膏主要針對脾腎兩虛所致的症狀,而五味子兼具固腎和益氣生津的作用,可謂是補脾腎之佳品,故而被納入方劑之中。
脾腎雙補膏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腎主水液,為先天之本。茯苓健脾利濕,能改善脾腎功能,促進水液代謝,有助於脾腎氣虛所致的乏力、水腫等症狀。
- 補脾益腎:茯苓具有補益脾腎的作用,能提高脾腎的運化功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對於脾腎氣虛、氣血不足、面色蒼白等症狀,茯苓可以起到改善作用。
總之,茯苓在脾腎雙補膏中,起到了健脾利濕、補脾益腎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可以更好地改善脾腎虛弱的症狀。
脾腎雙補膏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脾助運:脾喜燥惡濕,乾薑性溫,能溫脾陽,助脾運化水濕,改善脾胃虛寒導致的食少便溏、四肢冰冷等症狀。
- 溫腎助陽:腎喜溫惡寒,乾薑溫陽,能溫煦腎陽,改善腎陽虛導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早洩等症狀。
總而言之,乾薑在脾腎雙補膏中起到溫脾助運、溫腎助陽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達到補脾益腎、溫陽化濕的效果。
脾腎雙補膏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和胃,助消化: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健脾和胃,促進消化。脾主運化,腎主水液,脾腎雙補膏旨在補益脾腎,而砂仁的健脾作用,有助於提升脾胃運化功能,進一步促進營養吸收,更好地滋補腎氣。
- 溫腎助陽,改善寒濕: 砂仁性溫,具溫腎助陽之效,對於脾腎陽虛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脾腎陽虛常伴有寒濕,砂仁的溫燥特性有助於驅散寒濕,改善體質。
主治功效
中醫中藥方劑「脾腎雙補膏」由多種中藥材組成,主要包括蒼朮、熟地黃、五味子、茯苓、乾薑、砂仁等。這些藥材共同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與脾腎虛弱相關的症狀。以下是對每種主要成分的簡要介紹: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等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蒼朮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等症,並可外用於皮膚瘡瘍。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等功效,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關節炎等症。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補陽、止瀉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腹痛、腰痛、消化不良、咳嗽氣喘等症狀,並可作為食品添加劑。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等功效,適用於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等症。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等功效。它能改善貧血、肝腎陰虛症狀,增強腎臟功能,延緩衰老。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腰膝酸軟、咳嗽、陽痿不舉等症狀,並有助於增強骨骼力量。
總結來說,「脾腎雙補膏」通過各種中藥材的相互作用,展現出獨特的療效,特別是在治療脾腎虛弱相關症狀方面。每種藥材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適應症,使得這個方劑成為多功能、全面的治療選擇。然而,在使用任何中藥方劑時,都應遵循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以確保安全有效。
傳統服藥法
蒼朮1斤,熟地1斤,五味半斤,茯苓半斤,乾薑1兩,川椒5錢(或用砂仁末亦可)。
助脾運。
麻油熬,黃丹收。
糯米炒,熨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腎雙補膏具有溫補脾腎的功效,陰虛火旺、濕熱內蘊者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脾腎雙補膏, 出處:《理瀹》。 組成: 脾腎雙補膏(《理瀹》。)出處:《理瀹》。組成:蒼朮1斤,熟地1斤,五味半斤,茯苓半斤,乾薑1兩,川椒5錢(或用砂仁末亦可)。主治:助脾運。 。 主治:助脾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