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甲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硃砂。硃砂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因其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首先,硃砂含有的硃砂成分,能夠安神定驚,常用於治療驚悸、失眠等症狀,能有效地緩解情緒和心理上的不適。此外,硃砂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夠對抗體內的熱邪,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黃甲丸中加入硃砂,可以增強其療效,特別是在對抗一些與情緒相關的疾病時。這種方劑的組合,不僅考量了各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也著重於臨牀應用中的綜合效果。透過長期的臨牀實踐,黃甲丸的配方被證實能夠有效改善多種症狀,使其成為中醫領域中重要的療法之一。硃砂的添加,正是此方劑功能發揮的關鍵所在,展現了中醫在治療疾病時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智慧。
黃甲丸方劑中加入阿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阿魏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其可疏解肝氣鬱結,使氣血流通,緩解因氣滯引起的胸腹脹痛、胃脘疼痛等症狀。
- 散寒止痛,溫經散寒:黃甲丸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氣滯血瘀導致的病症。阿魏溫陽散寒,可溫經散寒,緩解寒邪阻滯經絡引起的疼痛,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黃甲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消積化滯:檳榔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化滯、驅蟲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積食停滯等症狀,檳榔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加速食物消化,起到消食健胃的作用。
- 行氣止痛:檳榔性溫,能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脹痛、胸悶氣短等症狀,檳榔能疏通氣血,緩解疼痛。
因此,黃甲丸中加入檳榔,可以起到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目的。
黃甲丸方劑中加入穿山甲,主要基於其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
穿山甲性味甘、涼,歸肝、胃經,具有通經絡、散瘀血的作用。其甲片能消腫散結、排膿生肌,對於經絡不通、血瘀凝滯所致的腫痛、瘡瘍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黃甲丸方劑中,穿山甲配合其他藥材,能更好地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腫瘤等病症有一定輔助作用。
黃甲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病症,特別是與熱毒、濕邪相關的疾病。其組成中包含的雄黃,則是黃甲丸的重要成分之一。雄黃含有豐富的硫化物,具有極強的解毒作用,常用於驅除熱毒及清理濕熱。中醫理論認為,熱毒和濕邪是造成多種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方劑中添加雄黃,可以加強藥效,提升解毒的效果。
此外,雄黃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病原微生物的數量,因此在治療某些感染性疾病時,能夠起到輔助療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雄黃的毒性較強,使用時需謹慎,以免造成不良反應。因此,在臨牀應用中,黃甲丸需要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確保安全性與效果。總之,雄黃的存在,使得黃甲丸在中醫治療中更具有效性,成為應對熱毒和濕邪的重要選擇。
黃甲丸中加入木香,是為了其行氣止痛的作用。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尤其善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等症狀。黃甲丸作為治療寒濕凝滯、氣血瘀阻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的方劑,加入木香可以疏肝理氣、行氣止痛,輔助其他藥物溫經散寒、活血化瘀,達到緩解疼痛、恢復肢體功能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甲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與主治
此方主治「瘧母成塊,久不能癒」。
「瘧母」為古代病名,指瘧疾久病不癒後,痰濕瘀血結於脅下形成的癥塊(類似現代醫學的脾腫大或肝脾區結塊),屬瘧疾後期併發症。其病機多與氣滯、血瘀、痰凝相關,需以活血散結、行氣消癥、截瘧解毒為治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分析
- 穿山甲(酥炙):
主入血分,性善走竄,傳統用於破血消癥、通絡散結,為治「瘧母」要藥,尤善軟堅化塊。 - 阿魏:
辛溫臭烈,功專「消積殺蟲、破癥散結」,古籍載其能「辟瘟截瘧」,尤適用於瘧疾夾痰瘀之證。 - 檳榔:
行氣導滯,兼能「殺蟲截瘧」,助山甲、阿魏疏通氣血,消除腹脅積塊。 - 朱砂、雄黃:
均為礦物藥,有毒但用量謹慎(雄黃僅5錢),取其「解毒截瘧、燥濕豁痰」之效,針對瘧疾伏邪與痰瘀互結。 - 木香:
理氣止痛,調和諸藥辛散之性,防破血過猛傷正。 - 黑豆泥為丸:
黑豆甘平,解毒利水,兼能緩和峻藥毒性,護胃和中。
2. 方義推衍
全方以**「破瘀消癥」為主,輔以「行氣截瘧」**:
- 攻逐結聚:穿山甲、阿魏直攻頑瘀癥塊;
- 截瘧解毒:朱砂、雄黃、檳榔協力祛瘧邪伏毒;
- 行氣護正:木香、黑豆調理氣機,防藥性剋伐太過。
3. 治療原理
針對「瘧母」痰瘀互結、氣滯成塊的病機,此方通過:
- 破血通絡(山甲)→ 瓦解有形癥結;
- 行氣散瘀(阿魏、檳榔、木香)→ 推動氣血運行;
- 解毒截瘧(朱砂、雄黃)→ 清除餘邪伏毒;
- 緩峻固護(黑豆)→ 兼顧脾胃,使攻邪不傷正。
三、應用特點
此方為古代「峻藥緩攻」之代表,適用於瘧疾遷延、有形積塊的實證。其組方側重「以毒攻毒」(雄黃、朱砂)、「血肉有情之品」(山甲),體現傳統對頑疾的「痰瘀並治」思路,然需嚴格控制劑量與療程。
傳統服藥法
朱砂1兩,阿魏1兩,檳榔1兩,山甲1兩(酥炙,炒),雄黃5錢,木香5錢。
上為細末,泡黑豆去皮,搗成泥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淡薑湯送下。
忌生冷、魚腥三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毒,不可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甲丸, 出處:《古今醫鑑》卷五。 組成:朱砂1兩,阿魏1兩,檳榔1兩,山甲1兩(酥炙,炒),雄黃5錢,木香5錢。 主治:瘧母成塊,久不能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