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固丸

豫固丸

YU G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6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20%
心經 17%
肺經 15%
腎經 13%
胃經 13%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豫固丸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能平息心火,安定神志,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清熱解毒: 硃砂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內蘊、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

然而,硃砂屬重金屬,使用需謹慎,應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豫固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由於脾胃虛弱所導致的病症。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這是一種含有砷的礦物藥,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首先,雄黃具有解毒、抗菌的功效,能幫助清除體內的毒素,增強免疫力,對抗各種病原體。其次,雄黃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夠燥濕化痰,有助於改善陰虛所引起的濕重或痰多的情況。最後,雄黃還有鎮靜安神的作用,能夠緩解因病引起的焦慮和不安。雖然雄黃在使用上需謹慎,因為其含有毒性,需經過專業醫師的指導,但它在豫固丸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針對改善整體健康及促進康復。因此,將雄黃納入豫固丸的配方中,可以提高方劑的療效,達到治病和保健的雙重目的。

豫固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健脾固腎、補益氣血。其成分之一的鬼臼,具有特定的藥理作用。鬼臼的學名為"鬼臼樹"的樹皮或根,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對於改善血液循環、強化免疫系統及抗炎症方面均有顯著效果。

在豫固丸中,鬼臼的使用主要是因為它能夠促進腎氣的運行,增強脾胃的功能,達到固本培元的效果。此外,鬼臼對於治療某些因虛損引起的症狀,如疲倦、食慾不振等,具有調節作用,能夠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綜合來看,鬼臼在豫固丸中的作用,不僅能協同其他藥材增強療效,還能針對特定的臨牀症狀提供額外的支持,充分發揮其補益的功能。因此,鬼臼成為豫固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成分。

豫固丸中加入阿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 阿魏味辛、苦,性溫,具有散寒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阿魏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2. 活血化瘀: 阿魏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組織修復。在豫固丸中,阿魏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發揮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豫固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豫固丸主要用於治療「嶺南諸瘴」,即古代嶺南地區(今廣東、廣西一帶)常見的瘴氣疾病。瘴氣在古代醫學中主要指南方濕熱地區因環境潮濕、氣候炎熱而產生的致病因素,可能包括現代所說的瘧疾、熱帶病或某些傳染性疾病。

此方特別強調預防作用(「瘴氣內行不著人」)與治療作用(「遇瘴病者...5服可愈」)並重,且使用方法特殊(「常執手中頻嗅」與口服相結合)。

組成解析與治療原理

  1. 丹砂(硃砂)

    • 性味:甘,微寒;有毒
    • 傳統功效:鎮心安神,清熱解毒
    • 在本方作用:可能利用其重鎮之性安定心神,又用其解毒功能對抗瘴氣之毒
  2. 雄黃

    • 性味:辛、苦,溫;有毒
    • 傳統功效:解毒殺蟲,燥濕祛痰
    • 在本方作用:發揮其強力解毒之效,特別針對瘴氣之毒,傳統認為雄黃能驅避邪氣
  3. 鬼臼

    • 性味:苦、辛,溫;有毒
    • 傳統功效:解毒消腫,祛痰散結
    • 在本方作用:輔助解毒,可能針對瘴氣引起的腫脹或結聚
  4. 阿魏

    • 性味:苦、辛,溫
    • 傳統功效:消積殺蟲,辟穢解毒
    • 在本方作用:其濃烈氣味可能用於辟穢(傳統認為瘴氣屬於穢濁之氣),並助消化積滯,增強整體解毒效力

治療原理推論

豫固丸的組成展現古代防治瘴氣的幾個思路:

  1. 重鎮解毒策略
    方中丹砂、雄黃均為礦物藥,傳統認為此類藥物質重沉降,能夠「鎮壓」瘴氣之邪,且二者均有解毒功效。

  2. 辟穢防病理念
    阿魏具有強烈氣味,古人認為此類藥物可以「辟穢」,阻止瘴氣侵襲人體。特殊的「頻嗅」使用法強化此作用。

  3. 內外兼治方法
    既通過嗅聞藥氣從外防禦,又通過內服藥物從內解毒,形成雙重防護。

  4. 祛痰消積考慮
    瘴氣常伴隨消化系統症狀,阿魏、鬼臼的消積、祛痰作用可能針對此類症狀。

此方組成有毒藥物較多,顯示古人面對瘴氣這類嚴重疾病時採用「以毒攻毒」的激烈手段,但也反映了古代對南方熱帶疾病認識與治療的特定思路。

傳統服藥法


丹砂、雄黃1兩,(並水飛,令乾),鬼臼半兩(為末),阿魏1分(法酒半升,熬成膏)。上為末,阿魏膏為丸,如雞頭子大。
絆絹袋貯10丸,常執手中頻嗅,瘴氣內行不著人,遇瘴病者,井花水嚼下3丸,5服可愈。

相同名稱方劑


豫固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七。 組成:丹砂1兩,雄黃1兩,(并水飛,令乾),鬼臼半兩(爲末),阿魏1分(法酒半升,熬成膏)。 主治:嶺南諸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