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箭羽丸

GUI JIAN Y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十六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脾經 20%
心經 18%
肺經 15%
腎經 11%
胃經 6%
小腸經 4%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鬼箭羽丸以「鬼箭羽」為名,自然是以「鬼箭羽」為主要藥材,這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也稱「烏蘞苺」。

其入藥原因主要有兩點:

  1. 藥性:鬼箭羽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治咽喉腫痛、風濕痺痛等症。
  2. 方劑主治:鬼箭羽丸通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而鬼箭羽的藥性與方劑的主治方向相符,因此成為主要藥材。

此外,鬼箭羽丸可能還會包含其他藥材,以協同鬼箭羽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鬼箭羽丸方劑中含有鬼臼,主要原因在於鬼臼具有抗癌活性。鬼臼中含有鬼臼毒素,該物質具有抑制細胞分裂的功能,可以有效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因此,鬼箭羽丸利用鬼臼的此特性,治療一些特定的癌症,例如白血病卵巢癌

此外,鬼臼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可以輔助治療一些感染性疾病。但由於鬼臼毒性較強,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鬼箭羽丸中加入赤小豆,主要有兩個原因:

  1.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鬼箭羽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膀胱濕熱、小便不利等症,赤小豆的利水作用能幫助排出體內濕熱,減輕膀胱濕熱的症狀。
  2. 清熱解毒: 赤小豆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解體內濕熱,並輔助其他藥物消解毒素,提高藥效,進一步改善膀胱濕熱及其他伴隨症狀。

總之,赤小豆在鬼箭羽丸中發揮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達到治療濕熱下注的效果。

鬼箭羽丸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可治療心悸、失眠、癲癇等症。鬼箭羽丸主治心神不寧,驚悸不安,故以硃砂鎮心安神,緩解症狀。
  2. 解毒止痛: 硃砂亦有解毒止痛之效,可治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鬼箭羽丸中可能包含其他具有毒性或刺激性的藥材,故以硃砂解毒止痛,減少藥物副作用。

中藥方劑[鬼箭羽丸]的組成中,包含[雄黃],主要是因為雄黃具有燥濕解毒、消炎的作用。雄黃能夠處理由濕熱或毒素引起的病症,如皮膚病、腫瘤等,具有顯著療效。然而,雄黃含有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以免引發不良反應。雄黃的加入旨在增強方劑的解毒效果,但使用時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鬼箭羽丸」,主要成分包含鬼箭羽、鬼臼、赤小豆、硃砂和雄黃,主治功效是流行性疾病,如霍亂、傷寒等。

方劑組成介紹:

  • **硃砂:**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病邪、熱入心包、神昏譫語、心神不寧、煩躁不眠、咽喉腫痛、咽物妨悶、驚悸失眠、心神不安、瘡瘍腫毒、盜汗自汗、砒霜中毒、巴豆中毒、牽牛中毒、洋金花中毒、曼陀羅中毒、烏頭中毒、附子中毒、草烏中毒、川烏中毒、天雄中毒、南星中毒、半夏中毒、皁角中毒、藜蘆中毒等症。

  • **赤小豆:**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可治療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溫病初起、熱勢甚盛、如狂亂發斑等症狀。

  • **雄黃:**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其辛、溫有毒,歸心、肝經。可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雄黃還可殺滅各種寄生蟲及蟲卵,古人常以其治療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等疾病。另外,雄黃外用有消腫解毒、殺菌止癢之效,常治皮膚瘙癢、蚊蟲叮咬、痔瘡出血、口腔潰瘍等症。但須注意用量,過量或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中毒。

  • **鬼箭羽:**性微寒至溫,味苦至辛,歸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利尿消腫,祛風除濕,殺蟲止癢,止血,破血消癥,活血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痢疾腹痛,水腫,風濕痹痛,皮膚瘙癢,跌打損傷,經閉痛經,失血,胸中癥瘕積聚等症。

  • **鬼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消腫止痛、祛風除濕、殺蟲止癢、止血、破血消癥、活血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痢疾腹痛、水腫、風濕痹痛、皮膚瘙癢、跌打損傷、經閉痛經、失血、胸中癥瘕積聚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鬼箭羽丸」的主要成分是鬼箭羽、鬼臼、赤小豆、硃砂和雄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利尿消腫、祛風除濕、殺蟲止癢、止血、破血消癥、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流行性疾病,如霍亂、傷寒等。但中藥方劑的服用應遵循醫囑,並注意用量和禁忌,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傳統服藥法


鬼箭羽3分,水蛭(熬)3分,細辛(去苗葉)3分,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別研)1兩,當歸(切,焙)1兩,芎藭1兩,大黃(銼,炒)1兩1分,牛膝(酒浸,焙)1兩1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漸加至20丸,空腹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鬼箭羽丸, 出處:《聖惠》卷十六。 組成:鬼箭羽1兩,鬼臼1兩(去毛),赤小豆半分(炒熟),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雄黃半兩(細研,水飛過)。 主治:避傷寒瘟疫瘴癧。主治:時氣瘴疫。

鬼箭羽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組成:鬼箭羽3分,水蛭(熬)3分,細辛(去苗葉)3分,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别研)1兩,當歸(切,焙)1兩,芎藭1兩,大黃(銼,炒)1兩1分,牛膝(酒浸,焙)1兩1分。 主治:月水不通,腰腹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