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邪丸
WU XIE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十三引《深師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五邪丸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古人認為心為君主之官,主神志,而五邪丸主要針對心神不寧所致的疾病,因此選用硃砂以鎮心安神。
- 解毒辟邪: 硃砂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用於治療外感風邪、暑熱、濕邪等引起的疾病。古人認爲五邪丸能夠治療多種邪氣入侵所致的疾病,因此選用硃砂以解毒辟邪。
五邪丸中包含雄黃,主要是因為雄黃具有以下兩個特性:
-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能驅除體內外之邪,對於五邪,如風邪、寒邪、暑邪、濕邪、燥邪等所致的疾病,皆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燥濕止癢: 雄黃還能燥濕止癢,對於因濕邪入侵而導致的皮膚病,例如濕疹、皮膚瘙癢等,具有很好的療效。
因此,雄黃在五邪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驅除邪氣,改善病症。
五邪丸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驚安神: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斂汗固澀的功效。五邪丸主要用於治療五邪侵襲所致的驚悸不安、失眠健忘等症,龍骨可有效安神定志,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改善睡眠質量。
- 固腎止遺: 龍骨亦能補腎固精,對於五邪侵犯腎臟所致的遺精滑泄、小便不禁等症狀,龍骨可起到固腎止遺的功效,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總而言之,龍骨在五邪丸中扮演着鎮驚安神、固腎止遺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達到治療五邪侵襲的目的。
五邪丸中包含鬼箭羽,主要基於其藥性與方劑功效的相互配合。
鬼箭羽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寒涼之性可清熱解毒,針對五邪丸所治之熱毒邪氣起到消散作用;苦味能瀉火解毒,有助於清除體內積熱。而鬼箭羽入肝經,可疏肝解鬱,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五邪丸中包含鬼臼,主要因為鬼臼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 鬼臼性寒,味苦,能清熱解毒,對於外感熱毒,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抗菌消炎: 鬼臼中的鬼臼毒素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某些細菌和病毒的生長繁殖,有助於治療感染性疾病。
因此,在五邪丸中加入鬼臼,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有效治療因外感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
五邪丸方劑中加入赤小豆,主要是基於其利水消腫的功效。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五邪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腰膝痠痛、四肢麻木等症。赤小豆能有效祛除體內濕邪,促進水液代謝,緩解因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和麻木。同時,赤小豆還可清熱解毒,減輕炎症反應,進一步促進疾病康復。
五邪丸方劑中包含桃仁,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桃仁味甘苦,性平,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五邪丸主要針對氣血瘀滯所致的諸般病症,桃仁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二、潤腸通便,消積化滯: 桃仁還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對於因氣血瘀滯而導致的便祕症狀,桃仁能有效改善腸道蠕動,促進排便。此外,桃仁還能消積化滯,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邪丸」
中藥方劑「五邪丸」,主治效果為治療邪惡、狂熱的鬼魅,胡言亂語、舉止異常,神智不清,不認識人了。
方劑組成介紹:
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硃砂: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
赤小豆: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
雄黃: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
鬼箭羽:性微寒至溫,味苦至辛,歸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利尿消腫,祛風除濕,殺蟲止癢,止血,破血消癥,活血止痛的功效。
總結:
「五邪丸」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邪惡、狂熱的鬼魅,胡言亂語、舉止異常,神智不清,不認識人了等症狀。方劑組成包括龍骨、桃仁、硃砂、赤小豆、雄黃和鬼箭羽,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丹砂(研)5兩,雄黃(研)5兩,龍骨5兩,馬目毒公5兩,鬼箭5兩,鬼臼2兩,赤小豆3兩,芫青1枚,桃仁100枚(去皮尖,熬,別研)。
上藥治下篩,別研雄黃、丹砂,細絹篩,合諸藥拌令和調後,納蠟和之,大如彈丸,絳囊盛之。
系臂,男左女右,小兒系頭。所服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丸,日3次。
忌五辛、生血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較強的鎮靜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嗜睡、頭暈等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邪丸, 出處:《外台》卷十三引《深師方》。 組成:丹砂(研)5兩,雄黃(研)5兩,龍骨5兩,馬目毒公5兩,鬼箭5兩,鬼臼2兩,赤小豆3兩,芫青1枚,桃仁100枚(去皮尖,熬,别研)。 主治:邪狂鬼魅,妄言狂走,恍惚不識人。
五邪丸, 出處:《外台》卷十五引《深師方》。 組成:川芎4分,龍角(無角用齒)4分,茯苓4分,紫石英(研)4分,防風4分,厚朴(炙)4分,鐵精(研)4分,甘草(炙)4分,遠志6分(去心),丹參5分,大黃5分,梔子仁5分,桂心5分,細辛5分,菖蒲5分,椒(汗,去目)5分,人參5分,乾薑5分,附子(炮)5分,吳茱萸5分,芥子3分,禹餘糧7分(研)。 主治:邪氣所中,涉於臟腑,心驚恐怖,夢寤愁憂,煩燥不樂,心神錯亂,邪氣經入五臟,往來煩悶,悲哀啼泣,常如苦怖,吸吸短氣。當發之時,恍惚喜卧,心中踴踴,忽然欲怒,顛倒手足,冷清氣乏,食即嘔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