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七聖紫金錠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七聖紫金錠作為治療胃痛、腹痛等症的方劑,木香可通過行氣止痛,緩解胃腸痙攣,達到止痛的效果。
- 消食化積: 木香亦有消食化積的作用,可幫助消化不良,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對於因食積引起的胃痛、腹痛,木香能起到消食化積,緩解症狀的作用。
因此,七聖紫金錠中加入木香,可發揮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胃痛、腹痛等症。
七聖紫金錠方劑中加入蠶砂,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驅蟲止癢: 蠶砂性寒,味辛,具有驅蟲止癢的功效。對於因蟲積、濕疹等引起的皮膚瘙癢症狀,蠶砂能有效驅除寄生蟲,減輕皮膚炎症,達到止癢的效果。
2. 清熱解毒: 蠶砂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因濕熱、毒熱引起的瘡瘍腫毒等。在七聖紫金錠中,蠶砂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配合,加強了方劑的整體療效。
七聖紫金錠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在七聖紫金錠中,硃砂能有效平息心火,安神定志,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
- 解毒化瘀:硃砂亦具解毒化瘀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跌打損傷等症。在七聖紫金錠中,硃砂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能有效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然而,硃砂含有汞元素,長期服用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害。因此,七聖紫金錠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並遵循醫囑,避免自行使用。
七聖紫金錠中包含雄黃,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項重要藥性:
- 解毒殺蟲: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它能有效抑制和消滅體內外各種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對於治療由這些病原體引起的疾病具有顯著療效。
- 祛風止痛:雄黃還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由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例如頭痛、關節痛、肌肉痛等。
因此,七聖紫金錠中加入雄黃,旨在利用其解毒殺蟲和祛風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增強身體抵抗力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七聖紫金錠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疔瘡、瘴氣、時毒」,三者皆屬外感邪毒或熱毒蘊結之證。
- 疔瘡:中醫認爲疔瘡多因火毒攻竄、氣血壅滯而生,發病急驟,易化腐成膿,需清熱解毒、化瘀散結。
- 瘴氣:指山嵐疫癘之氣,或濕熱穢濁之邪侵襲人體,導致寒熱交作、嘔吐腹脹等症,需化濁辟穢、解毒祛濕。
- 時毒:泛指時令疫毒,如溫熱疫癘之邪,常見咽喉腫痛、頭面赤腫等,需清熱散邪、涼血解毒。
此方以內服丸劑配合外用(毛屎梯根磨水化服),內外兼治,重在解毒辟穢、消腫止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中七藥配伍,可分爲解毒辟穢、行氣活血、鎮心安神三大方向:
解毒辟穢
- 雄黃:辛溫有毒,善解毒殺蟲、燥濕祛痰,爲古代治瘴氣疫毒要藥。
- 朱砂:甘微寒,清心鎮驚、解毒,兼安神,與雄黃相配增強辟穢解毒之力(如傳統「紫金錠」多含此二藥)。
- 晚蠶砂:甘辛溫,祛風除濕、化濁和胃,治瘴氣濕濁內蘊之證。
行氣活血
- 土木香:辛苦溫,行氣止痛、健脾消脹,化解瘴氣所致氣滯濕阻。
- 仙人薯(疑爲「黃藥子」或地方草藥別名):可能具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效,助治疔瘡熱毒。
- 苦花子(待考,或指「苦參子」即鴉膽子):苦寒有毒,清熱解毒、腐蝕疔瘡,外用內服皆可攻毒。
輔助藥性
- 柏花:或爲側柏葉花,性微寒,涼血止血,佐制雄黃、朱砂之燥熱。
治療原理:
全方以雄黃、朱砂爲君,解毒鎮驚;土木香、晚蠶砂爲臣,化濕行氣;苦花子、仙人薯爲佐,清熱攻毒;柏花爲使,調和藥性。配合「毛屎梯根」(待考,或爲地方草藥,可能具清熱消腫之效)磨水送服,增強外治疔瘡瘴毒之效。
推測適用證型:
- 熱毒壅盛:疔瘡紅腫、咽喉潰爛。
- 濕熱瘴癘:胸悶嘔惡、寒熱交作。
- 氣血瘀滯:腫痛堅硬、煩躁不寧。
此方體現「毒藥攻邪」思路,以辛香有毒之品辟穢解毒,佐行氣活血藥疏通壅滯,屬急救型方劑,適用於實證急症。
傳統服藥法
土木香1兩,苦花子1兩,仙人薯1兩,晚蠶砂1兩,柏花1兩,朱砂3錢,雄黃3錢。
上為末,米糊為丸。
以毛屎梯根,磨水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七聖紫金錠, 出處:《準繩·瘍醫》卷二。 組成:土木香1兩,苦花子1兩,仙人薯1兩,晚蠶砂1兩,柏花1兩,朱砂3錢,雄黃3錢。 主治:疔瘡,瘴氣,時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