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瓜蔞丸中包含瓜簍仁,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利濕通淋之效。瓜簍仁為葫蘆科植物栝樓的種仁,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其清熱解毒作用可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濕疹等。同時,瓜簍仁利濕通淋之功,能改善小便不利、尿頻尿痛、水腫等症狀。因此,瓜簍仁的加入,可增強黃瓜蔞丸的清熱解毒、利濕通淋之功效,使其更加適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疾病。
黃瓜蔞丸方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黃瓜蔞丸主治痰濕阻肺,咳嗽痰多,氣喘胸悶等症,半夏能有效化解痰濕,使肺氣宣降,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備降逆止嘔的功效,能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噁心嘔吐。黃瓜蔞丸常用於治療痰溼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伴有噁心嘔吐的症狀,半夏可起到協同止嘔的作用。
黃瓜蔞丸中加入山楂,主要原因有二:
-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黃瓜蔞丸主要針對食積、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而山楂可以幫助消化食物,促進胃腸蠕動,緩解這些症狀。
- 活血化瘀: 山楂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食積導致的氣血瘀滯,山楂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山楂的加入能有效提高黃瓜蔞丸的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的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目的。
黃瓜蔞丸方劑中包含神麴,主要原因如下:
- 消食化積: 神麴性溫,善於消食導滯,可幫助脾胃消化積滯,緩解因食積不化而引起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黃瓜蔞丸主治食積胃熱,神麴的加入可以加強其消食化積的效果,使藥效更顯著。
- 和胃降逆: 神麴能和胃降逆,緩解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黃瓜蔞丸中,神麴的加入可有效改善胃腸功能,促進食物消化,防止食積形成。
總而言之,神麴的加入可以增強黃瓜蔞丸消食化積、和胃降逆的功效,使藥效更全面,更符合其主治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瓜蔞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黃瓜蔞丸主要用於治療「食積」與「痰壅滯」所導致的「喘急」。
- 食積:因飲食停滯脾胃,導致腹脹、噯腐吞酸等症狀。
- 痰壅滯:痰濕內阻,壅塞於肺或脾胃,可能引起咳嗽、胸悶、痰多黏稠。
- 喘急:因痰食交阻,氣機不暢,肺氣上逆而發作的呼吸急促。
此方針對「痰食互結」之證,尤其適用於痰濕體質兼飲食不化者,透過消食化痰、降氣平喘來緩解症狀。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瓜蔞仁(天花粉)
- 功效:清熱化痰、寬胸散結、潤腸通便。
- 作用:為君藥,主攻痰熱壅肺,化解胸中痰滯,改善痰阻氣逆所致的喘急。其性潤,兼可防他藥過燥。
2. 半夏
- 功效: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 作用:為臣藥,協同瓜蔞仁化痰,專治濕痰壅盛,兼能降胃氣以平喘逆。
3. 山楂
- 功效:消食化積、活血散瘀。
- 作用:為佐藥,針對食積停滯,尤擅消油膩肉食之積,助脾胃運化。
4. 神麴(炒)
- 功效:消食和胃、健脾化滯。
- 作用:同為佐藥,強化消食功能,尤宜穀麥類積滯,並助半夏、山楂調和中焦。
5. 輔助材料與服法
- 瓜蔞水為丸:增強化痰之效,兼顧方劑整體潤燥平衡。
- 薑湯送服:生薑溫中化飲,助半夏降逆,兼制瓜蔞之寒。
- 竹瀝送服:竹瀝清熱滑痰,加強滌痰開竅之力,適用痰熱明顯者。
治療原理綜述
黃瓜蔞丸的配伍體現「消食」與「化痰」並行的思路:
- 消食導滯:山楂、神麴化解食積,切斷痰濕生成之源(脾為生痰之器,食積則脾運不健)。
- 化痰降氣:瓜蔞仁合半夏一潤一燥,分化痰濁,使胸膈氣機通暢,喘咳自平。
- 標本兼治:食積去則痰濕無所依附,痰化則氣機得降,針對「痰食互阻」的病機環環相扣。
此方適合實證(痰食壅滯),若虛證(如脾虛無力運化)則需加補益之品調整。
傳統服藥法
瓜萎仁、半夏、山楂、神曲(炒)各等分。
上為末,瓜萎水為丸。
薑湯、竹瀝送下20-30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滑腸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瓜蔞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二。 組成:瓜蔞仁、半夏、山楂、神曲(炒)各等分。 主治:食積,痰壅滯,喘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