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地膏

黃地膏

HUANG D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鳴錄》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2

熱/寒比例

極寒 (0.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3%
心經 12%
大腸經 9%
脾經 9%
膽經 8%
三焦經 4%
腎經 4%
小腸經 4%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脾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地膏方中含有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 鬱金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跌打損傷或外傷引起的腫痛,配合其他藥材,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2. 清熱解毒: 黃地膏方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而鬱金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清除傷口感染,預防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鬱金在黃地膏方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能消腫止痛,還能清熱解毒,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黃地膏中加入綠豆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黃地膏本身多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皮膚感染等,綠豆粉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幫助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滋潤皮膚: 綠豆粉質地細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可以吸附皮膚表面的油脂和污垢,達到清潔和滋潤的效果。黃地膏多用於外敷,綠豆粉的加入可以使藥膏更易於塗抹,並能形成保護膜,滋潤乾燥的皮膚,促進傷口癒合。

黃地膏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芒硝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黃地膏中,芒硝能有效緩解因外傷、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局部紅腫、疼痛等症狀,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引藥入膚:芒硝能促進藥物滲透,起到引藥入膚的作用。它能將藥物成分帶入皮膚深層,更有效地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黃地膏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護胃的作用。黃地膏多以辛辣燥熱之品爲主,加入甘草可緩和其烈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保護脾胃,防止藥物損傷。

二、增強療效: 甘草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甘草能增強黃芩的清熱燥溼作用,增強白芷的祛風止痛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地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胎毒鵝白痰盛」。「胎毒」指嬰兒先天稟受母體濕熱火毒,蘊結體內,發為諸症;「鵝白」即鵝口瘡(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或泛指小兒口舌生瘡、黏膜潰瘍;「痰盛」則指痰熱壅滯,可見喉中痰鳴、吐沫黏稠等症。結合三者,此方用於小兒胎毒蘊熱,痰火上攻,導致口腔糜爛、痰涎壅盛之證。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鬱金(皂莢水煮乾,焙切)

  • 傳統功效:行氣解鬱、涼血破瘀,經皂莢水製後,增強化痰散結之力。
  • 在本方作用:針對「痰盛」,皂莢水製後強化化痰開閉之效,疏通氣機鬱滯,兼清血分鬱熱。

2. 綠豆粉

  • 傳統功效: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 在本方作用:解胎毒熱邪,緩解口腔黏膜熱毒燻灼,與鬱金共清熱痰。

3. 炙甘草

  • 傳統功效: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兼能解毒。
  • 在本方作用:緩和鬱金、馬牙消之峻性,保護脾胃,輔助解毒生肌。

4. 馬牙消(芒硝的一種)

  • 傳統功效:瀉熱通便,軟堅散結。
  • 在本方作用:清降痰火,引熱下行,從腸腑分消痰熱。

5. 生地汁對蜜煎成膏

  • 傳統功效:生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蜂蜜潤燥解毒、緩急止痛。
  • 在本方作用:保護口腔黏膜損傷,滋養陰液以防熱毒傷陰,蜂蜜兼賦形與增效。

治療原理與配伍邏輯

  1. 清熱解毒為主:綠豆粉、馬牙消直折痰火熱毒;鬱金輔佐清熱化瘀。
  2. 化痰散結為輔:皂莢水製鬱金加強化痰,馬牙消軟堅散結,針對黏滯痰涎。
  3. 局部修復與整體調和:生地汁養陰生肌,蜂蜜潤護黏膜,炙甘草調和中焦,防寒涼傷正。
  4. 給藥方式(鵝翎掃入口內):直接作用於口腔病竈,速效局部清熱斂瘡。

推論功效擴展:除鵝口瘡外,亦可用於小兒心脾積熱所致口舌生瘡、痰熱驚啼等證,體現「清熱化痰、解毒生肌」之核心思路。

傳統服藥法


鬱金(皂莢水煮乾,焙切)5錢,綠豆粉5錢,炙甘草1錢,馬牙消1錢。
上為細末,以生地汁對蜜煎成膏為丸。
用時磨濃汁,鵝翎掃入口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多痰胎毒

相同名稱方劑


黃地膏, 出處:《雞鳴錄》。 組成:鬱金(皂莢水煮乾,焙切)5錢,綠豆粉5錢,炙甘草1錢,馬牙消1錢。 主治:胎毒鵝白痰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