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泄丸

PI XIE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6%
胃經 30%
肺經 13%
肝經 7%
心經 5%
腎經 5%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3

方劑組成解釋

脾泄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因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脾泄丸針對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所致的泄瀉,白朮能補脾益氣,固澀止瀉,改善脾胃功能,從根本上解決泄瀉問題。
  2. 燥濕止瀉: 脾泄丸中常配伍茯苓、蒼朮等燥濕利水藥物,白朮可助其燥濕止瀉,尤其針對脾虛濕盛引起的泄瀉,白朮能燥濕健脾,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達到止瀉目的。

脾泄丸中加入神麴,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消食化積: 神麴性溫,善於消食導滯,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消引起的腹脹、便溏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脾泄丸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而神麴的消食化積作用,有助於減輕腸胃負擔,促進脾胃運化,達到止瀉目的。
  2. 健脾益氣: 神麴除了消食化積,亦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脾虛造成的食慾不振、乏力等症狀。脾泄丸中加入神麴,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全面提升脾胃運化能力,達到治本之效。

脾泄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散結的功效。脾泄患者常伴有胃氣上逆,嘔吐納呆等症狀,半夏能有效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嘔吐,改善患者食慾。
  2. 燥濕健脾: 半夏性燥,能燥濕化痰,健脾利濕。脾泄患者脾胃虛弱,濕濁內停,容易導致脾失健運,出現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半夏的燥濕健脾功效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減輕脾泄症狀。

總而言之,半夏在脾泄丸中既能降逆止嘔,又能燥濕健脾,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脾泄的功效。

脾泄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之功。脾泄症多因脾氣虛弱,運化失職,導致水濕內停,故以茯苓健脾益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有助於止泄。
  2. 滲濕利水: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將體內積聚的水濕排出體外,有助於改善脾泄症所致的腹瀉、水腫等症狀。茯苓與其他藥材配伍,更能加強利水滲濕之效,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脾泄丸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祛風止痛的功效。脾泄丸治療脾虛泄瀉,而蒼朮能健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減少濕邪停滯,從而改善泄瀉症狀。
  2. 疏肝理氣: 蒼朮亦有疏肝理氣之效。脾虛常與肝氣鬱結互為因果,蒼朮能疏肝理氣,使肝氣通暢,有助於脾胃運化,進而改善脾泄症狀。

綜上,蒼朮在脾泄丸中,既可健脾燥濕,又能疏肝理氣,對於治療脾虛泄瀉有顯著功效。

主治功效


脾泄丸:調理腸胃的中醫方劑

脾泄丸是一種中醫方劑,由白朮、神麴、半夏、茯苓、蒼朮組成,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止瀉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泄瀉等症狀。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

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

蒼朮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茯苓:利水消腫、清熱利尿、祛風除濕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其成分含有酵母菌、維生素 B 羣和蛋白水解酵素,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腹脹、嘔吐、泄瀉等症狀,同時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緩解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等症狀。神麴還含有酶和益生菌,幫助分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改善虛羸少氣等症狀,可調和脾胃,益氣健脾,適用於產後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食減嗜臥、口苦無味等症。神麴的除煩功效,能調節腸道菌羣,平衡陰陽,扶正祛邪,增強免疫力,緩解壓力和煩悶。

總結

脾泄丸是一種中醫方劑,由白朮、神麴、半夏、茯苓、蒼朮組成,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止瀉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泄瀉等症狀。脾泄丸中的五種中藥材各有其獨特的藥用價值,相互配合,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在使用脾泄丸時,應注意劑量和用法,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朮(炒)2兩,芍(酒炒)1兩,曲(炒)1兩半,楂子1兩,半夏1兩半,苓(炒)半兩,蒼朮1兩半。
虛,加參、朮、甘草;里急後重,加檳榔、木香、荷葉。
煨飯為丸。
口服。
方中楂子、蒼朮用量原缺,據《醫統》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泄丸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脾泄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二。 組成:炒白朮4兩,炒神曲3兩,炒芍藥3兩半(冬月及春初用肉豆蔻代之)。 主治:脾瀉。

脾泄丸, 出處:《脈因證治》卷二。 組成:朮(炒)2兩,芍(酒炒)1兩,曲(炒)1兩半,楂子1兩,半夏1兩半,苓(炒)半兩,蒼朮1兩半。 主治:泄。

脾泄丸, 出處:《醫學啓蒙》卷三。 組成:白朮2兩(飲上蒸),白茯苓2兩(蒸),小茴香1兩(炒),肉豆蔻1兩(面包煨),破故紙2兩(炒),廣木香5錢。 主治:脾虛久瀉,每早晨溏瀉一二次。

脾泄丸, 出處:《醫學六要·治法匯》卷三。 組成:人參1兩,白朮(土炒)1兩,白茯1兩,山藥1兩,陳皮1兩,黃連(炒)5錢,山查5錢,麥芽1兩,肉豆蔻3錢,澤瀉1兩。 主治:老幼久瀉,脾虛不能轉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