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根散

四根散

SI G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熱 (1.2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19%
心經 13%
肺經 10%
腎經 10%
胃經 6%
大腸經 6%
膀胱經 3%
膽經 3%
三焦經 3%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四根散中加入肉蓯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大腸經,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其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生物鹼、多糖、氨基酸等,能增強腎臟功能,提高精子活力,改善性功能,對腎虛引起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補氣益血: 肉蓯蓉同時具有補氣益血的功效,能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這對於一些因腎虛導致氣血不足的患者來說,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四根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四根散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乳香的加入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行氣止痛: 乳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四根散中常配合其他具有行氣活血的藥物,如沒藥、川芎等,乳香的加入能增強行氣止痛的效果,使疼痛症狀得到更快緩解。

四根散中包含沒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沒藥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四根散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2. 引藥入血:沒藥性溫,能引導藥物深入血脈,使其藥效更好地發揮。四根散中的其他藥物,例如當歸、川芎等,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沒藥能與之協同作用,增強藥效。

總而言之,沒藥在四根散中不僅能直接活血化瘀,還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作用,使其藥效更佳。

四根散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五靈脂為蝙蝠糞便,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其藥性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瘀滯,從而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在四根散中,五靈脂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以有效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病症。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而止痛消腫的功效則可以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狀。

四根散中包含石龍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石龍芮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腫痛等症。四根散本身以清熱解毒爲主要功效,石龍芮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

二、石龍芮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用於治療多種感染性疾病。四根散的組成中也包含其他具有抗炎、抗菌作用的藥材,石龍芮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抗感染功效。

「四根散」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通經活絡: 麝香性溫,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之效。對於神志昏迷、中風不醒、跌打損傷、經絡不通等症狀,麝香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2. 解毒消腫,止痛止癢: 麝香亦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止癢之功效。對於毒蛇咬傷、蜂螫傷、瘡瘍腫毒等症狀,麝香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麝香在「四根散」方劑中起到開竅醒神、通經活絡、解毒消腫、止痛止癢等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四根散方劑中包含天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天雄性溫熱,具有祛風散寒、止痛、除濕之效,能有效治療風寒濕痺、腰腿疼痛、關節屈伸不利等症狀。四根散主治風寒濕痺,四肢疼痛,而天雄的溫熱之性可溫經散寒,促進氣血循環,緩解疼痛。

其二,天雄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療效。四根散中,天雄與其他藥物如附子、川烏等相配伍,形成溫陽散寒、祛風除濕的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風寒濕痺的效果。

四根散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四根散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滯所致的脅肋脹痛、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木香的疏肝理氣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燥溼健脾:木香亦有燥溼健脾之功效,能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四根散中常配伍一些健脾胃的藥物,木香的燥溼健脾作用可與之協同作用,加強藥效。

四根散中包含檀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芳香開竅,醒神安神:檀香氣味芬芳,性溫和,入心經,能開竅醒神,安神定志,對於因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神經衰弱等症狀,起到緩解作用。
  2. 行氣止痛,溫中散寒:檀香亦具行氣止痛之效,對於寒凝氣滯、脘腹冷痛等症狀,亦有療效。此外,檀香能溫中散寒,對於寒邪入侵所致的腹痛、嘔吐等症狀,亦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故四根散中加入檀香,旨在通過其芳香開竅、醒神安神、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等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四根散中包含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通經活絡:地龍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的功效。其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因熱毒壅滯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瘡瘍腫毒、蛇蟲咬傷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2. 疏通經絡,行氣止痛:地龍還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止痛的作用。對於因氣血瘀滯所致的疼痛,如頭痛、牙痛、腹痛等,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四根散中地龍的加入,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協同作用,可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根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四根散主治「乾濕腳氣」。古代所稱「腳氣」並非現代醫學的維生素B1缺乏症(腳氣病),而是以下肢腫脹、麻木、疼痛、無力,或乾枯皸裂為特徵的病症,分為「濕腳氣」(水濕滯留,腫脹重著)與「乾腳氣」(陰血虧虛,乾枯疼痛)。此方通過活血通絡、祛風除濕、溫陽散寒之效,調和氣血,改善下肢氣血瘀滯與水濕停聚。

二、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四種根節心:通絡祛濕

  1. 桑木根節心、松木根節心、柏木根節心、杉木根節心(均炒黑)
    • 共性是「根節」:中醫取類比象,根節質地堅韌,能通關節、利筋絡;炒黑增強溫通之性,兼能散瘀。
    • 桑根節:祛風濕、利水氣;松根節:燥濕止痛;柏根節:清熱解毒;杉根節:散寒除濕。四藥合用,針對腳氣之濕邪瘀阻。

(二)活血止痛組

  1. 乳香、沒藥、五靈脂、地龍
    • 乳香、沒藥為經典活血止痛藥對,破血行氣;五靈脂散瘀通經;地龍(蚯蚓)性走竄,通絡利水。此組化解下肢氣血瘀滯,改善腫痛麻木。

(三)溫陽散寒組

  1. 天雄、肉蓯蓉、木香、紫檀香
    • 天雄(炮製後毒性減)大熱,溫腎陽、逐寒濕;肉蓯蓉補腎陽兼潤燥,防溫燥傷陰;木香行氣化濕;紫檀香理氣散寒。此組針對腳氣因寒濕或陽虛所致者,溫通經脈。

(四)引經與開竅藥

  1. 麝香、石龍芮
    • 麝香辛香走竄,穿透力強,引藥直達病所;石龍芮(毛茛科)外用多攻毒,內服炒後減毒性,可散寒逐濕。

(五)佐使藥與劑型設計

  • 木瓜酒調服:木瓜傳統治腳氣要藥,酒行藥勢,增強活血溫通之效。

三、治療原理綜論

四根散以「通」為核心:

  1. 通絡:四根節配合地龍、麝香,疏通下肢經絡。
  2. 通血:乳香、沒藥、五靈脂活血化瘀。
  3. 通陽:天雄、肉蓯蓉溫補腎陽,助氣化水濕。
  4. 通氣:木香、紫檀香行氣導滯,氣行則濕化。

適用於寒濕夾瘀型腳氣(濕腳氣偏寒、乾腳氣因瘀),通過溫通活血、祛濕散結,改善下肢氣血滯澀與水濕停聚。

傳統服藥法


桑木根節心1兩,松木根節心1兩,柏木根節心1兩,杉木根節心(並細銼,炒黑)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2兩,乳香1兩(研),沒藥1兩,五靈脂1兩,石龍芮(炒)1兩,麝香(研)半兩,天雄(炮裂,去皮臍)2兩,木香1兩,紫檀香1兩(銼),地龍(炒)1兩。
上藥除研者外,搗羅為散,再同研勻。
每服2錢匕,浸木瓜酒調下,早晚食後近夜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根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三。 組成:桑木根節心1兩,松木根節心1兩,柏木根節心1兩,杉木根節心(并細銼,炒黑)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2兩,乳香1兩(研),沒藥1兩,五靈脂1兩,石龍芮(炒)1兩,麝香(研)半兩,天雄(炮裂,去皮臍)2兩,木香1兩,紫檀香1兩(銼),地龍(炒)1兩。 主治:乾濕腳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