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神效紅丸子

秘傳神效紅丸子

MI CHUAN SHEN XIAO HONG WA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9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肺經 16%
肝經 16%
大腸經 13%
胃經 10%
心經 9%
膽經 6%
腎經 6%
三焦經 3%
脾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神效紅丸子」方劑中包含巴豆,其原因應與方劑的療效及巴豆的藥性密切相關。巴豆味辛、性熱,具有瀉下攻積、消腫散結之功效。其強烈的瀉下作用可有效驅除腸胃積滯,而其消腫散結的作用則能治療腫瘤、瘰癧等病症。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使用不當易造成腹痛、腹瀉、脫水等不良反應。因此,使用該方劑需由專業醫師指導,嚴格控制用量,並謹慎觀察患者反應,避免因藥物毒性而導致嚴重後果。

「祕傳神效紅丸子」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其富含苦杏仁苷,經酶分解後可產生氫氰酸,具有止咳化痰作用,適合治療肺熱咳嗽、燥咳等症狀。
  2. 清熱解毒:杏仁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因此,在「祕傳神效紅丸子」方劑中加入杏仁,可起到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提升整體藥效。

「祕傳神效紅丸子」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能行氣解鬱,疏肝理氣,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有顯著療效。
  2. 健脾和胃: 木香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所致的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木香能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

因此,木香在「祕傳神效紅丸子」方劑中,既可緩解疼痛,又可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祕傳神效紅丸子中加入沉香,主要原因在於沉香的藥性與功效。沉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降逆止嘔、調中開胃等作用。

其香味能行氣開竅,有助於治療心胸痺痛、氣逆喘促、嘔吐腹痛等症。此外,沉香還具有溫腎固精、調和氣血的功效,對於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也有治療作用。因此,將沉香加入祕傳神效紅丸子中,能夠起到協調各藥材的作用,增強其整體療效。

「祕傳神效紅丸子」方劑中添加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乳香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2. 止痛安神:乳香還具有安神定志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瘀血、疼痛所引發的煩躁不安、失眠等症狀,進而達到止痛安神的作用。

因此,乳香在「祕傳神效紅丸子」方劑中,起到活血化瘀、止痛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祕傳神效紅丸子」方劑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消腫: 槐花性涼,味苦,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之效。方中加入槐花,可有效緩解因熱毒上炎、血熱妄行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齒齦出血、痔瘡出血等,同時也能消散腫痛,促進傷口癒合。

2. 疏肝解鬱,降血壓: 槐花還具有一定的疏肝解鬱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胸悶、心悸、失眠等症狀。同時,槐花也能降血壓,對於高血壓患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槐花在「祕傳神效紅丸子」方劑中起到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疏肝解鬱、降血壓等多重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秘傳神效紅丸子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腸胃虛弱,內受風寒,或飲食生冷,傷于脾胃」所引發的一系列症狀,包括:

  1. 嘔吐泄瀉:脾胃受寒或飲食不化,氣機逆亂,清濁不分。
  2. 臍腹疼痛、脅肋脹滿:寒凝氣滯,經絡不通,肝脾失調。
  3. 腸內虛鳴:氣滯水停,腸道蠕動異常。
  4. 積痢赤白:寒濕或濕熱積滯於腸,氣血不調,化為痢疾。
  5. 酒積痢:長期飲酒導致濕熱積滯,損傷脾胃。

整體而言,本方針對「脾胃虛寒、氣滯濕阻」之證,兼顧「攻積」與「溫通」之功。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分析

本方以「溫通攻積」為核心,藥物組成可分為以下幾類:

  1. 攻積瀉下

    • 巴豆(去油存性):大辛大熱,具「溫通峻下」之效,能破寒積、通壅滯。古代醫家通過「去油炒製」緩和其烈性,轉為「溫通」而非純瀉。
    • 杏仁(去油):宣肺降氣,輔助巴豆通腸道,兼潤燥以防巴豆過燥。
  2. 行氣止痛

    • 木香:辛溫行氣,調理脾胃氣滯,緩解脹痛。
    • 沉香:溫中降逆,散寒止痛,尤善治寒凝氣滯之痛。
  3. 活血定痛

    • 乳香:活血行氣,緩解腹痛,兼祛瘀生新。
  4. 澀腸止瀉

    • 黃丹(鉛丹):微量用於收澀止瀉,與巴豆攻補兼施,防瀉下過度。
    • 槐花:清熱涼血,防積久化熱,與黃丹共調寒熱。
  5. 賦形與調和

    • 黃蠟、蜜:賦形定型,緩和藥性,保護腸胃黏膜。

方劑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1. 攻補兼施

    • 以巴豆攻積為主,配合木香、沉香行氣,乳香活血,形成「通-行-調」的協同作用,避免單純瀉下傷正。
    • 黃丹、槐花微調寒熱,防止巴豆過熱傷陰。
  2. 劑型設計

    • 以「蠟丸」形式緩釋藥效,延長作用時間,減輕對胃腸的刺激,符合「峻藥緩攻」的思路。
  3. 寒熱並調

    • 巴豆、木香、沉香性溫,適於寒積;槐花性涼,可制約溫燥之性,避免化火。

綜上,此方通過「溫通攻積、行氣止痛、澀腸調滯」的複合機制,治療寒濕積滯所致的腸胃疾患,體現了「通因通用」與「標本兼顧」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巴豆49粒(去殼心膜及油,存性,炒熱,於銀石器內,慢火熬令黃色,乳細,以紙包壓去盡油,細研,冬月少去油),杏仁15粒(須是真者,去皮尖,蒸,紙裹,去油,和巴豆同再研),木香3錢半(慢曬,勿見火),沈香1錢半,滴乳香3錢(為細末),槐花1錢半(為細末)。
上相和,於乳鉢內乳令勻細;用真黃蠟一兩一錢,於銀石器內,慢火化開,將好綿濾淨,再將蠟溶開,卻投前藥於內,將竹篦不住手攪令勻;次下真杭州黃丹五錢,再攪,令極勻為度,傾出,碗內自凝,捏成塊,如硬,入蜜少許,如不紅,加黃丹;如用旋丸,如綠豆大,用油紙密包。
每服10丸,加至15丸,白湯、薑湯任下;米飲亦可:如常飲食停滯膨脹,熱湯下;溫酒亦可。
小兒泄瀉不可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

相關疾病


嘔吐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神效紅丸子,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經驗秘方》。 組成:巴豆49粒(去殼心膜及油,存性,炒熱,于銀石器內,慢火熬令黃色,乳細,以紙包壓去盡油,細研,冬月少去油),杏仁15粒(須是真者,去皮尖,蒸,紙裹,去油,和巴豆同再研),木香3錢半(慢曬,勿見火),沉香1錢半,滴乳香3錢(爲細末),槐花1錢半(爲細末)。 主治:腸胃虛弱,內受風寒,或飲食生冷,傷于脾胃,嘔吐泄瀉,臍腹疼痛,脅肋脹滿,腸內虛鳴,積痢赤白,并酒積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