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黑金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涼血: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黑金散多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出血不止、口渴咽乾等症狀,生地黃可有效清熱涼血,緩解這些症狀。
- 滋陰潤燥:生地黃性寒,能滋陰潤燥,適用於陰虛血燥的病症。黑金散中常配合其他滋陰潤燥的藥物,共同起到滋陰潤燥、養血生津的作用,對於一些陰虛內熱、血虛津虧的病症,能起到緩解作用。
黑金散中使用皁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 消腫止痛:皁莢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消腫止痛、行氣散結的功效。對於黑金散所治之病症,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皁莢可有效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活血化瘀:皁莢中含有多種皁苷成分,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作用。對於黑金散所治之病症,如血脈不通、經絡瘀阻等,皁莢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
總之,皁莢在黑金散中起著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
黑金散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入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熱毒所致的瘡瘍腫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大青鹽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血液供應,加速炎症消退,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黑金散中加入大青鹽,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更好地治療相關病症。
黑金散中加入柳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柳枝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紅腫熱痛等症狀。
- 利水消腫:柳枝能利水消腫,對於因濕熱引起的浮腫、水腫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黑金散中加入柳枝,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黑金散中加入桑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風通絡,止痛消腫:桑枝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疼痛、筋骨麻木、肢體腫脹等症狀,桑枝能有效緩解。
- 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桑枝還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並清除體內的毒素,對於一些伴有血瘀、熱毒的關節病變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桑枝作為黑金散的組成部分,可以發揮其疏風通絡、止痛消腫、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多重功效,為藥方增強療效。
黑金散中加入馬齒莧,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馬齒莧性寒,味甘酸,入心、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消腫等功效。黑金散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熱毒壅盛等症,馬齒莧能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 止血生肌: 馬齒莧亦具止血生肌之效,能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等。黑金散中,馬齒莧可輔助其他藥物,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
綜上所述,馬齒莧加入黑金散中,可發揮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黑金散主治「髭鬢斑白,兼治牙齒一切疾病」。古代醫家認為鬚髮早白與「腎精虧虛」、「血熱上蒸」或「氣血不足」相關;而牙齒疾病(如牙齦萎縮、牙齒鬆動)多歸因於「腎虛髓弱」或「胃火上炎」。此方通過煅製成炭的獨特炮製法,強化收斂止血、固精烏髮之效,推測其適用於:
- 鬚髮早白:因腎精不足或血熱導致的毛囊失養。
- 牙疾:如牙齦出血、牙齒鬆動,屬虛火上浮或腎氣不固者。
二、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分類與配伍
動物藥(煅炭止血,補腎固齒)
- 鯉魚皮、黃牛角腮、烏賊魚骨:煅炭後增強收斂之性,止血固齦(牙齦出血),動物藥傳統認為能「以形補形」,強健齒骨。
- 亂髮(血餘炭):止血化瘀,兼養陰血,改善毛囊微滯。
植物藥(溫腎烏髮,活血通絡)
- 破故紙(補骨脂):補腎陽、固精,助毛髮烏黑。
- 熟乾地黃、當歸:滋陰養血,填補腎精,改善鬚髮枯白。
- 木賊:清肝明目,間接疏解血熱上攻頭面之勢。
炭化藥(固澀兼活血)
- 棕櫚皮炭:收斂止血,抑制牙齦或毛囊血熱妄行。
- 炮乾薑:溫中止血,助陽氣生髮,推動藥力上達頭面。
(二)炮製與服法之巧
- 鹽泥煅炭:高溫炭化使藥物質地輕揚,更易吸附病所(如牙齦、毛囊),炭藥兼具「止血不留瘀」特性。
- 麝香米飲調服:麝香開竅通絡,助藥透達巔頂(頭面);米飲護胃,緩和炭藥燥性。
(三)治療原理推演
- 「斂血養髮」:炭藥收斂血熱,減少毛囊氧化損傷;補血藥(地黃、當歸)滋養毛根,改善白髮。
- 「固腎牢齒」:補骨脂、動物炭藥溫腎固齒,針對腎虛牙鬆;血餘炭化瘀,改善牙周血循。
- 「清上溫下」:木賊清肝、炭藥降火,配伍乾薑溫下,防寒涼冰伏。
三、總結
此方以「炭藥止血固澀」為核心,結合「補腎養血」與「引經上達」,體現「標本兼治」思維:治標(止牙血、斂毛囊)、治本(補腎精、養肝血),堪稱古代美容牙齒養護之複方。
傳統服藥法
鯉魚皮1兩,黃牛角腮1兩,棕櫚皮1兩,破故紙1兩,亂發1兩,烏賊魚骨半兩,熟乾地黃半兩,乾薑(炮)半兩,當歸(洗,焙)半兩,木賊半兩。
上銼,拌勻,入在藏瓶內,鹽泥固濟,候乾,以炭火5斤,煅令通赤煙盡,土內埋令冷,取出,為細末。
每服3錢,空心、食前麝香、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黑金散具有滋陰養血、潤燥生發的功效,但是陰虛火旺、口乾咽燥、大便乾結、小便不利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黑金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組成:好細墨(燒)1兩。 主治:卒淋不通。
黑金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五引毛東園方。 組成:當歸4兩,川椒(去目)4兩,甘草4兩,細辛4兩,黑鉛4兩。 主治:曾服輕粉,致筋骨疼痛。
黑金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九引《醫方妙選》。 組成:乾漆2兩,肉桂1兩,草豆蔻半兩,石榴根半兩,精明雄黃半兩(水磨者)。 主治:小兒蟲煩。
黑金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組成:豬蹄合子(黑者)49枚(水浸洗淨),天南星1枚(大者,銼),款冬花(帶蕊者,末)半兩。 主治:久咳嗽喘息。
黑金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九。 組成:香附子1兩,香白芷3錢,蓮蓬殼10個,糊刷2個(敗棕亦可,上4味通要炒焦黑留性)。 主治:婦人血氣虛損,經事不調,多因氣滯不散,月水過多,崩中漏下不止。
黑金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麻(米凡)2斤(細杵,不用羅),地黃3斤(揀擇勻停好者,然後曬乾),皂角6挺(不蛀、肥好者,每挺截作3段),青鹽3兩(杵碎,不用羅),東引桃枝15截(如大指大長1握),柳枝15截(如大指大長1握),桑枝15截(如大指大長1握),牆頭豆(生者)、馬齒1斤(及盛時採,採到即于淨室陰乾,拘數收用)。 主治:烏髭鬢。主治:髭鬢斑白,兼治牙齒一切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