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靈丸

黑靈丸

HEI L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三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腎經 18%
胃經 16%
脾經 16%
膀胱經 10%
肝經 8%
大腸經 8%
肺經
腎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黑靈丸方劑中含有羌活,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散寒: 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之效,可有效治療風寒襲表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與黑靈丸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腰膝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相符。
  2. 通絡止痛: 羌活入肝經,可通經絡、止疼痛,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腰膝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羌活在黑靈丸方劑中,起到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黑靈丸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通經絡:獨活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黑靈丸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而獨活能有效改善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引起的疼痛和麻木,並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痺痛。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黑靈丸中其他藥物如川烏、草烏等,具有較強的溫經散寒作用,而獨活則能配合這些藥物,共同驅散風寒濕邪,提高藥效,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黑靈丸中包含巴豆,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迅速清除腸道積聚的毒素,達到「攻邪」之效。巴豆性熱,味辛,能入脾、胃、大腸經,其毒性較強,但用量得當,可治療寒濕積滯、腸胃積食、腹痛便祕等症。因此,黑靈丸中使用巴豆,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嚴格控制劑量,以免造成身體傷害。

黑靈丸中加入半夏,主要是利用其燥濕化痰的功效。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黑靈丸的組成中可能含有容易導致痰濕阻滯的藥材,而半夏可以有效地將這些痰濕排出,避免痰濕阻礙藥效的發揮。

此外,半夏還可起到和胃止嘔的作用,幫助患者減輕因痰濕阻滯所致的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因此,半夏的加入可以協調藥性,增強黑靈丸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黑靈丸」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黑靈丸」主治「咳嗽不已,日久年深」,意指長期頑固咳嗽,病程綿延難癒。此類咳嗽多屬寒痰、濕痰壅滯,或風寒久鬱化邪,導致肺氣不宣、痰阻氣逆而成。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主方組成與炮製特色

  • 羌活、獨活(各1分)
    二者皆辛溫之品,功能祛風勝濕、散寒通絡。羌活偏走上焦,善祛風寒濕邪;獨活偏走下焦,長於除深伏之濕。合用可疏通全身氣機,尤其適用於風寒濕邪久鬱導致的咳嗽。
  • 巴豆(30粒,與半夏同煅)
    巴豆辛熱大毒,傳統用於攻痰逐積、瀉寒積。此方中與半夏同煅,經炭火煅製後毒性降低,轉為溫化寒痰、破積通滯之力。此炮製法(鹽泥固濟後煅)可能使巴豆的峻烈之性轉為緩消痰癖之功。
  • 半夏(30個,與巴豆同煅)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咳,經煅製後毒性減弱,更專注於溫化寒痰,助巴豆開泄痰結。

炮製關鍵:巴豆與半夏同煅,形成「辛開苦降」之勢,既能溫化痰飲,又能破積通滯,針對頑痰深伏之證。

2. 送服藥湯解析

服藥後以馬兜鈴、官桂、甜葶藶煎湯送下,此設計兼具「輔助治療」與「調和藥性」之效:

  • 馬兜鈴(半兩)
    清肺降氣,止咳平喘,可緩解巴豆、半夏之溫燥,防其過熱傷肺。
  • 官桂(1分)
    溫陽化氣,助主方散寒痰,並引火歸元,防上熱下寒。
  • 甜葶藶(半兩,微炒)
    瀉肺平喘、利水消痰,針對痰濕壅肺的標證,與巴豆協力攻逐痰飲。

服法巧思:送服藥湯「時時呷,令藥香常在咽喉中」,使藥效持續作用於上焦,逐步化解痰結,避免峻藥傷正。


治療原理推論

  1. 溫化寒痰
    巴豆、半夏煅後溫而不峻,專攻寒痰積滯;羌活、獨活散寒祛濕,從氣分疏通邪氣。
  2. 破積通滯
    巴豆與葶藶相配,一溫一寒,一破一瀉,共逐頑痰水飲,尤適合痰阻氣道的久咳。
  3. 標本兼治
    主方攻逐痰積,送服藥湯調理肺氣(馬兜鈴降氣、官桂溫陽、葶藶瀉痰),形成「破痰—降氣—溫通」的協同作用。

總結:「黑靈丸」以溫通峻藥(煅製後緩和)為核心,結合化痰、散寒、瀉肺之法,針對「寒痰久咳」之證,體現「邪去正安」的治療思路,然其藥性偏烈,需嚴謹辨證使用。

傳統服藥法


羌活1分,獨活1分,巴豆30粒(不去皮,半夏30個,同入瓶子內,鹽泥固濟,炭火3斤煅,取出,入前2味)。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丸,以後味藥煎湯送下:馬兜鈴半兩,官桂1分,甜葶藶半兩(微炒),上為末,每服1錢,水1盞,煎至8分,下丸子;其餘飲子時時呷,令藥香常在咽喉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黑靈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黑靈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

相同名稱方劑


黑靈丸,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羌活1分,獨活1分,巴豆30粒(不去皮,半夏30個,同入瓶子內,鹽泥固濟,炭火3斤煅,取出,入前2味)。 主治:咳嗽不已,日久年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