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脹丸
XIAO ZH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三九三引《全嬰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82)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消脹丸中加入半夏,主要是利用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來達到消脹的目的。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的特性,能將停滯於胃腸的濕痰之氣排出,達到消脹的效果。另一方面,半夏也能降逆止嘔,對於因濕痰阻滯胃氣,導致的嘔吐、腹脹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消脹丸中加入半夏,能有效地消解因濕痰阻滯而引起的胃腸脹滿、嘔吐等症狀,達到消脹的目的。
消脹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消脹: 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其具有行氣消脹、破氣散結之效。對於因氣滯、食積導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枳殼能疏通氣機,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消食化積,緩解脹痛。
- 降逆止嘔: 枳殼能降逆止嘔,適用於因胃氣上逆、脾胃不和導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消脹丸中加入枳殼,有助於緩解胃氣上逆,促進消化吸收,減少嘔吐的發生。
消脹丸中包含巴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 破氣消積:巴豆性峻烈,味辛,能瀉熱通便,驅除腸胃積滯。對於脹滿、腹痛、便祕等症狀,巴豆能強力破除氣機阻滯,使腸道通暢,消除積聚。
- 攻逐寒凝:消脹丸常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脹滿,而巴豆辛溫,能溫中散寒,化解寒邪凝滯,使氣血流通,解除脹痛。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嚴格控制劑量,並配合其他藥物以減輕其毒副作用。服用前應諮詢專業醫師,避免自行服用。
主治功效
消脹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分析
根據多篇古文記載,消脹丸的主要成分及功效如下:
- **木香:**行氣止痛,溫中和胃。常用於胸腹脹痛、瀉痢後重等症狀。
- **檳榔:**消積、行氣、利水、殺蟲。常用於食積氣滯、脘腹脹痛、大便不爽、水腫、腳氣等症狀。
- **黑牽牛:**瀉下、利水、消腫、殺蟲。常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利、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等症狀。
- **蘿蔔子:**消食導滯、降氣化痰。常用於食積、脘腹脹滿、痰壅氣逆、咳嗽多痰等症狀。
- **大黃:**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常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等症狀。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常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洩瀉、心神不安等症狀。
- **厚朴:**燥濕消痰、下氣除滿。常用於濕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等症狀。
- **澤瀉:**利水、清熱。常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洩瀉、痰飲眩暈、熱淋澀痛等症狀。
- **滑石:**利尿通淋、清熱解暑、祛濕斂瘡。常用於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等症狀。
- **丁香:**溫中降逆、補腎助陽。常用於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陽痿等症狀。
- **青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常用於胸脅脘腹脹痛、食積不化等症狀。
- **枳實:**破氣消積、化痰散痞。常用於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後重、大便不通等症狀。
- **砂仁:**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常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洩瀉等症狀。
- **白豆蔻:**化濕行氣、溫中止嘔。常用於濕阻、氣滯、胸悶不飢、嘔吐等症狀。
- **京三稜、蓬莪朮:**破血行氣、消積止痛。常用於症瘕痞塊、瘀血經閉、食積脹痛等症狀。
- **蓽澄茄:**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常用於胃寒嘔吐、腹痛洩瀉等症狀。
- **肉豆蔻:**溫中行氣、澀腸止瀉。常用於脾胃虛寒、久瀉不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等症狀。
- **法曲:**健脾和胃、消食化積。
- **乾葛:**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升陽止瀉。
- **肉桂:**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
- **蕤仁:**祛風散熱、明目、潤燥。
- **巴豆:**峻下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蝕瘡。
- **陳橘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縮砂仁:**化濕行氣、溫中止瀉。
主治分析
消脹丸主治多種原因引起的脹證,包括:
- **諸脹:**泛指各種原因導致的腹脹。
- **久患腹脹:**指長期腹脹不癒。
- **小兒疳氣腹脹,胸膈痞悶,喘急不安:**指小兒因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導致的腹脹,伴有胸悶、呼吸急促、煩躁不安等症狀。
- **氣惱而心腹脹滿:**指因情緒鬱怒、肝氣鬱結導致的腹脹。
- **痰嗽喘急:**指痰濕阻肺、肺氣不降導致的咳嗽、喘息、呼吸急促。
- **蠱脹:**指由蠱毒引起的腹脹,常伴有腹大如鼓、青筋暴露等症狀。
- **氣脫:**指因元氣虛脫、無力固攝而出現的洩瀉不止等症狀。
- **胸中噎塞、氣滯不行、腸中水聲、嘔吐痰逆、不思飲食:**指氣機阻滯、痰濕內阻導致的胸悶、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
- **心腹脹滿,旦食不能暮食,致成嘔逆鼓脹:**指因飲食停滯、脾胃運化失職導致的腹脹,進食後加重,甚至出現嘔吐。
治療原理
消脹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 **行氣消脹:**方中多味藥物如木香、檳榔、厚朴、青皮、枳實等均具有行氣的作用,可疏通氣機、消除脹滿。
- **消食導滯:**方中的蘿蔔子、大黃、牽牛等藥物具有消食導滯的作用,可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消除食積。
- **利水滲濕:**方中茯苓、澤瀉、滑石等藥物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水腫和腹脹。
- **溫中散寒:**方中丁香、肉豆蔻、蓽澄茄等藥物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改善因脾胃虛寒引起的腹脹。
- **化痰降逆:**方中半夏、陳皮、蘿蔔子等具有化痰降逆的作用,可消除痰濕、降逆止嘔,改善痰濕阻滯引起的腹脹。
- **破血逐瘀:**方中三稜、莪朮等具有破血逐瘀的作用,可消除血瘀、改善氣血運行,緩解因瘀血阻滯引起的腹脹。
- **攻毒殺蟲:**方中檳榔、巴豆具有攻毒殺蟲的功效,可驅除體內寄生蟲,用於因蟲積引起的腹脹。
總之,消脹丸通過多種藥物的配伍,針對不同病因引起的腹脹,採用多種治療方法,達到行氣、消食、利水、溫中、化痰、破瘀等多重功效,從而有效緩解腹脹症狀。
總結
消脹丸是一個以行氣消脹為主要功效的方劑,可用於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腹脹。其通過行氣、消食、利水、溫中、化痰、破瘀等多種途徑,針對不同病因,綜合調理,達到緩解腹脹的目的。不同醫家、不同版本的消脹丸在具體藥物組成上有所差異,但其核心功效和治療原理基本一致。
傳統服藥法
半夏半兩,枳殼半兩,巴豆2-7粒(同上炒黃去豆)。上為末,糊丸如小豆大。
3歲30丸,陳皮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同名稱方劑
消脹丸, 出處:《袖珍》卷三。 組成:木香1兩,茯苓1兩,厚朴(制)1兩,大黃,澤瀉1兩半,滑石6兩,黑牽牛6兩。 主治:脹滿。
消脹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三引《全嬰方》。 組成:半夏半兩,枳殼半兩,巴豆2-7粒(同上炒黃去豆)。 主治:小兒腹急,並心下滿。
消脹丸, 出處:《袖珍》卷三。 組成:陳倉米2兩,蓬朮1兩半,三棱1兩半,香附子1兩半(醋煮,焙),乾薑(炮)5錢,巴豆49粒(與米同炒黃色,裹1宿,去豆),青皮1兩,陳皮1兩。 主治:脹滿。
消脹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法曲4兩(焙),乾葛2兩,肉桂(去粗皮)1兩,蕤仁30粒,巴豆25粒(去皮油,生用),陳橘皮(去白)1兩,檳榔半兩,木香1兩,縮砂仁1兩,黑牽牛1升(用無灰酒10升浸1宿,取出焙乾)。 主治:推氣退腫。主治:蠱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