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煎膏

浮萍煎膏

FU PING JIA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2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脾經 15%
胃經 15%
膀胱經 15%
大腸經 15%
心經 7%
腎經 7%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浮萍煎膏中包含浮萍,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浮萍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浮萍性寒,味淡,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在方劑中,浮萍可針對熱毒壅盛、水濕停滯所致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小便不利、水腫等,起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

二、浮萍可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浮萍常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以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與清熱利濕的藥材配伍,可增強利水消腫的作用;與解毒消腫的藥材配伍,可增強清熱解毒的作用。

浮萍煎膏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浮萍性寒,善於清熱解毒,而升麻味苦辛,性微寒,具有疏散風熱、升陽解毒之效。兩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對於外感風熱、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症狀,如發熱、頭痛、咽痛、口渴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升陽利水,消腫止痛: 升麻具有升陽利水之功,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利水消腫。對於浮腫、水腫等症,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此外,升麻還有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熱毒壅盛而引起的紅腫疼痛,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浮萍煎膏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浮萍煎膏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瘡瘍等,而黃柏可以清熱解毒,抑制病菌生長,從而緩解皮膚炎症。
  2. 收斂止癢: 黃柏性收斂,能止癢消腫。浮萍煎膏中加入黃柏,可以幫助收斂皮膚,減少滲出,並抑制瘙癢,達到止癢止痛的效果。

浮萍煎膏中添加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浮萍性寒,甘草性甘溫,二者配伍,可減輕浮萍的寒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寒涼傷脾胃。
  2. 增強功效: 甘草有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脾胃的作用,與浮萍配伍,可增強浮萍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因此,甘草在浮萍煎膏方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功效的作用,使藥效更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浮萍煎膏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口舌生瘡,久不癒者」。口舌生瘡多因熱毒蘊結、心脾積熱或陰虛火炎所致,遷延不癒則常見熱鬱夾濕、局部氣血壅滯。其膏劑以含化咽津之法,使藥力直接作用於瘡面,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斂瘡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浮萍草

    • 《本經逢原》載浮萍「性輕浮,發汗利水」,兼能清熱解毒。其輕揚之性可透解鬱熱,針對口瘡之熱毒上浮,尤善疏散肌表及黏膜之鬱火。
  2. 川升麻

    • 升麻為「陽明經解毒要藥」(《本草綱目》),既能清熱解毒,又可升散火鬱。此處用之,既可助浮萍透熱外達,又能引藥上行至口腔,針對瘡面久不癒之熱毒壅滯。
  3. 黃柏

    • 苦寒沉降,善清下焦濕熱,但在此方中與升麻、浮萍相配,轉而清解上焦之濕熱。其燥濕斂瘡之效,能直折口舌瘡瘍之熱毒,並抑制局部糜爛滲液。
  4. 甘草

    • 生用清熱解毒,炙用(方中半生用)兼能緩急和中,調和諸藥。其甘緩特性可減緩黃柏、升麻之峻烈,保護黏膜,促進瘡面修復。
  5. 豬脂煎膏

    • 豬脂性潤,既能作為基質使藥效緩釋,又能滋潤黏膜,緩解瘡痛。以銀鍋煎製,銀性寒涼,可增強清解熱毒之效。

全方配伍特點

  • 清透並行:浮萍、升麻透散鬱熱,黃柏清降濕熱,一升一降,使熱毒分消。
  • 標本兼顧:針對「久不癒」之病機,既清熱解毒治本,又以豬脂潤膚生肌治標。
  • 局部直達:含化之法使藥效持續作用於瘡面,符合「上病上治」之理。

此方體現中醫「火鬱發之」的治療思路,通過透熱、清熱、燥濕的層次配伍,改善口腔局部氣血壅滯,促進瘡瘍癒合。

傳統服藥法


浮萍草1兩,川升麻1兩,黃柏1兩,甘草1兩(半生用)。
上細銼,和勻,以豬脂一斤,同於銀鍋中以文火煎至半斤,濾去滓,膏成。
每服半匙,含化咽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浮萍煎膏,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浮萍草1兩,川升麻1兩,黃柏1兩,甘草1兩(半生用)。 主治:口舌生瘡,久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