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菟絲子(酒浸,研,焙)半兩,山茱萸(酒浸,焙)半兩,當歸半兩,益智仁半兩,川楝肉3錢半,牛膝3錢半,葫蘆巴(炒)3錢半,厚杜仲(薑制,炒)3錢半,巴戟(去心)3錢半,蓯蓉(酒浸,焙)3錢半,乳香2錢。
上為末,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食前棗湯或鹽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菟蕬子、山茱萸、當歸、益智仁、川楝子、川牛膝、葫蘆巴、杜仲、巴戟天、肉蓯蓉、乳香等十味中藥組成。其中,菟蕬子、山茱萸、當歸、益智仁、川楝子、川牛膝、葫蘆巴、杜仲、巴戟天、肉蓯蓉均具有補腎固精的功效;乳香具有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本方具有補腎固精、止遺尿的功效,適用於消腎不渴、肌肉瘦削、小便澀數而瀝,如欲滲之狀;或虛勞內損遺尿,或下焦虛寒,小便欲出而不禁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腎固精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平補丸, 出處:《直指》卷十七。 組成:菟絲子(酒浸,研,焙)半兩,山茱萸(酒浸,焙)半兩,當歸半兩,益智仁半兩,川楝肉3錢半,牛膝3錢半,葫蘆巴(炒)3錢半,厚杜仲(薑制,炒)3錢半,巴戟(去心)3錢半,蓯蓉(酒浸,焙)3錢半,乳香2錢。 主治:消腎不渴,肌肉瘦削,小便澀數而瀝,如欲滲之狀;或虛勞內損遺尿,或下焦虛寒,小便欲出而不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