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補丸

PING B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直指》卷十七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4%
腎經 31%
脾經 15%
心經 7%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大腸經 3%
肝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平補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旨在調和身體的氣血,增強免疫力,達到滋補的效果。其中,菟蕬子作為重要成分之一,是其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菟蕬子,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對於由於疲勞、年齡增長或疾病導致的虛弱症狀特別有效。它能夠促進身體的內部平衡,提升精力和活力,與平補丸的核心理念相契合。此外,菟蕬子還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備抗氧化、抗炎等作用,能夠增強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

因此,菟蕬子的加入不僅能提高平補丸的滋補效果,還能更好地適應不同體質的需求,使得此方劑在臨牀應用中更具靈活性和有效性。整體而言,菟蕬子在平補丸中的使用,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和對於提升整體健康的貢獻。

平補丸中加入山茱萸,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補益肝腎、固澀止汗的功效。

山茱萸味酸、性溫,歸肝、腎經。其酸甘入肝腎,能補益肝腎之陰,固澀止汗,用於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滑精、盜汗、虛汗等症狀。

平補丸由多味藥材組成,其中山茱萸作為補腎固澀的藥材,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滋補肝腎、平補陰陽的效果。

平補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是調補氣血,恢復身體的陰陽平衡。當歸作為方劑中的一個主要成分,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主要因為其功效和性質。

首先,當歸被譽為“補血之首”,能有效促進造血功能,增強血液循環。這對於那些因氣血不足而出現的疲憊、面色蒼白等症狀的人尤其重要。

其次,當歸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能幫助改善血液不暢的情況,對於一些婦女常見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有良好療效。此外,當歸的性質溫和,可以讓身體在不增加負擔的情況下逐步達到補益的效果。

綜上所述,當歸在平補丸中的存在,不僅是為了提高補血和活血的療效,更是因為它平衡且溫和的特性,對於促進全身的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

平補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在於調和氣血,增強體質。在這個方劑中,益智仁的加入具有重要的意義。

益智仁為中藥中的一種名貴藥材,其主要成分為揮發油、脂肪酸等,具有溫陽、健脾的作用。首先,益智仁能夠促進消化,增進脾胃功能,對於氣血虧虛、食少無味的患者特別有效。其次,益智仁具有安神鎮靜的特性,能幫助改善因氣虛所引起的焦慮、失眠等症狀,從而達到調養心神的效果。此外,益智仁還能提高耐力,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進一步促進整體的健康。

總之,平補丸中添加益智仁,能夠從多方面提升方劑的療效,使其在補虛的同時,兼顧消化與安神,令方劑更加全面,適應不同患者的需求。

平補丸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肝理氣,止痛: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經,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對於肝氣鬱結導致的胸脇疼痛、胃脘脹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殺蟲止癢:川楝子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因蟲積導致的腹痛、腹瀉、皮膚瘙癢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平補丸中加入川楝子,旨在通過其疏肝理氣、止痛以及殺蟲止癢的功效,達到整體的調治效果。

平補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考慮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活血通絡,引藥下行:川牛膝性溫,味苦酸,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的功效。可促進氣血運行,將藥物引導至下焦,增強補腎填精的效果。
  2. 祛風濕,強筋骨:川牛膝亦能祛風濕,強筋骨,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具有輔助治療作用,進一步提高平補丸的療效。

因此,川牛膝的加入,既能促進藥物吸收,又能協調藥性,使平補丸的補腎填精效果更加顯著。

平補丸中加入葫蘆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補腎: 葫蘆巴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補益精血的功效。平補丸旨在調和陰陽,補益腎氣,而葫蘆巴的溫補作用可以幫助扶正固本,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
  2. 助消化增強脾胃: 葫蘆巴亦可健脾胃,助消化,促進營養吸收。平補丸中加入葫蘆巴,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更有效地吸收藥材的營養成分,提高藥效。

平補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杜仲,主要是因為杜仲具有補腎強骨、安胎的功效。杜仲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性溫味甘,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腿腳無力等症狀有良好的補益作用。平補丸的主要功能是調和身體的陰陽,增強正氣,因此需要選擇一些能夠增強腎氣、滋補精髓的藥材,而杜仲正是此類藥物的代表。

此外,杜仲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強健筋骨,對於老年人或體虛者而言,可有效提升體力及抵抗力,減少疾病的發生。因此,在平補丸的配方中加入杜仲,能夠提升整體方劑的補益效果,讓使用者在補充營養的同時,強化身體的免疫功能,更加適合於日常調理和保健。

平補丸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脾胃、增強免疫力、以及改善虛弱的身體狀態。在其組成中,巴戟天是一味重要的藥材,具備獨特的療效。

首先,巴戟天屬於補腎藥,有助於增強腎陽,提升身體的基本能量,對於虛弱體質的人尤為重要。其含有的活性成分可促進體內陽氣的運行,有助於改善疲憊感和增強抵抗力。

其次,巴戟天也被認為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微循環,從而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及免疫功能。此外,巴戟天在傳統中醫中還可用於舒緩因腎虛導致的陰虛火旺等症狀,從而恢復身體的平衡。

綜合來看,巴戟天在平補丸中擔任了補腎壯陽、調和脾胃以及增強整體免疫力的重要角色,對於改善虛弱狀況具有顯著的療效。

平補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補腎益精: 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平補丸作為補腎益精的方劑,加入肉蓯蓉可加強其補腎功效,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泄等症狀。
  2. 潤腸通便: 肉蓯蓉還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緩解便祕,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腸燥便祕。平補丸中加入肉蓯蓉,可起到協調補腎與潤腸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

平補丸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味辛、性溫,歸心、肝經。其具備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可針對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起到緩解作用。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平補丸主要用於治療氣血不足、陰陽失調等症,乳香的活血化瘀功效,可輔助其他藥材補氣養血,達到整體改善的效果。

總而言之,乳香在平補丸方劑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並配合其他藥材,增強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平補丸主治功效分析

平補丸,根據多部醫籍記載,主治以腎虛為本,兼見下焦虛寒或心腎不交等症狀的諸多病證。其功效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 治療腎虛: 多部醫籍皆提及平補丸治療「消腎」,即腎陰虧損。古文記載的症狀「肌肉瘦削」、「小便澀數而瀝,如欲滲之狀」等,均為腎陰不足、精血虧虛的表現。「消腎不渴」則與一般消渴症(糖尿病)有所區別,強調的是腎陰虛而非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 方中多種藥材如山茱萸、杜仲、巴戟天、肉蓯蓉等,均具有顯著的補腎功效,從根本上治療腎虛。 山茱萸、杜仲補肝腎,益精血;巴戟天、肉蓯蓉則壯陽補腎,溫腎陽,協同作用,全面提升腎臟功能。

2. 治療下焦虛寒: 「下焦虛寒,小便欲出而不禁」以及「小便澀數而瀝,如欲滲之狀」都暗示了患者下焦虛寒,腎陽不足。 方中川牛膝活血通絡,引血下行,可以溫通下焦;葫蘆巴溫宮散寒,也有助於改善下焦虛寒的症狀;而巴戟天、肉蓯蓉等溫腎陽藥材,更能從根本上解決陽虛問題,使小便得以正常排出。

3. 治療心腎不交: 《仁齋直指方論》中提到平補丸可治「腎虛心熱」,此處的「心熱」並非實熱,而是由於腎陰不足,水火失濟所致的心煩、失眠等症狀。方中當歸養血潤燥,山茱萸養心氣,配合補腎藥材,可以有效改善心腎不交的狀態。 益智仁健脾益智,也能間接改善因腎虛導致的精神不振等症狀。

4. 治療虛勞內損: 《仁齋直指方論》中提及平補丸可治「虛勞內損遺尿」。 虛勞是因臟腑陰精虧損、氣血虛弱而導致的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平補丸中多種補益藥材,通過補益腎陰、益精血,從根本上改善虛勞的體質,從而改善遺尿等症狀。

平補丸的治療原理: 平補丸的治療原理是滋陰補腎,溫陽固澀。方中藥材兼顧補腎陰和溫腎陽,並非單純的滋陰或溫陽,而是根據腎虛的不同情況,採取平衡的補益方法。 通過補益腎精,提高腎臟功能,從而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諸多症狀,如肌肉消瘦、小便異常、遺尿等。 此外,藥材之間的配伍,更能發揮協同作用,提高療效。 例如,補腎藥材與活血通絡藥材的配伍,可以促進藥物吸收和作用,更好地改善症狀。

綜上所述,平補丸是一個治療腎虛及其相關症狀的有效方劑,其藥材配伍精妙,功效全面,能從多個方面改善患者的病情。 方中藥材的選擇和劑量比例,均體現了古代醫家對疾病病機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臨牀經驗。

傳統服藥法


菟絲子(酒浸,研,焙)半兩,山茱萸(酒浸,焙)半兩,當歸半兩,益智仁半兩,川楝肉3錢半,牛膝3錢半,葫蘆巴(炒)3錢半,厚杜仲(薑制,炒)3錢半,巴戟(去心)3錢半,蓯蓉(酒浸,焙)3錢半,乳香2錢。
上為末,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食前棗湯或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腎固精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尿失禁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陰莖勃起不倒骨質疏鬆症夜間頻尿多尿夜間遺尿

相同名稱方劑


平補丸, 出處:《直指》卷十七。 組成:菟絲子(酒浸,研,焙)半兩,山茱萸(酒浸,焙)半兩,當歸半兩,益智仁半兩,川楝肉3錢半,牛膝3錢半,葫蘆巴(炒)3錢半,厚杜仲(薑制,炒)3錢半,巴戟(去心)3錢半,蓯蓉(酒浸,焙)3錢半,乳香2錢。 主治:消腎不渴,肌肉瘦削,小便澀數而瀝,如欲滲之狀;或虛勞內損遺尿,或下焦虛寒,小便欲出而不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