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神散
QI SH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簡明醫糓》卷五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1.08)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七神散中包含龍膽草,主要由於其具有清熱瀉火、除煩安神之效。
龍膽草味苦寒,入肝膽經,善於清泄肝膽實火,對於因肝火上炎導致的頭昏目眩、心煩易怒、口苦咽乾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七神散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而龍膽草的清熱瀉火功效可以輔助改善因肝火旺盛而導致的精神不寧,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七神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 清熱瀉火、燥濕止痢 的功效,用以治療心煩失眠、神志不安等症。
黃連味苦寒,入心、脾、胃經,可 清心火,降心陽,改善心神不寧,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此外,黃連亦可 燥濕止痢,適用於因濕熱內蘊所致的腹瀉、痢疾等症,此功效亦有助於緩解心神不寧。
因此,七神散中加入黃連,可以起到 清熱安神、燥濕止痢 的作用,有效改善因心火亢盛、濕熱內蘊所致的失眠、心煩、神志不安等症。
七神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七神散用於治療風寒頭痛、齒痛、鼻塞等症,而防風則可有效疏散風寒,緩解頭部、牙齒及鼻腔的疼痛和不適。
- 調和藥性: 七神散中其他藥物如白芷、川芎等,皆偏溫燥,而防風性微溫,可與之相輔相成,調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物更為平和,降低副作用。
七神散中包含升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升麻具有清熱解毒之效。七神散主治熱病神昏、心煩不寧、神志不清等症狀,而升麻能清解熱毒,使神志清醒。
- 升麻能升舉陽氣。七神散中含有許多清熱解毒藥物,容易傷及陽氣,導致氣虛。升麻可升舉陽氣,避免藥物過寒,使人體氣血調和,更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因此,升麻在七神散中,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扶正祛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七神散中加入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芳香化濕,醒脾開胃: 草荳蔻氣味芳香,性溫,能溫脾胃、化濕濁,對於脾胃虛寒、濕邪困脾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嘔吐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七神散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而脾胃失調往往會影響心神,因此加入草荳蔻有助於健脾和胃,改善心神不寧。
- 行氣止痛,通竅開鬱: 草荳蔻亦具行氣止痛之效,能疏通氣機,緩解胸悶、心悸等不適,並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頭暈、頭痛等症狀。七神散中常與其他芳香化濕、理氣解鬱的中藥配伍,共同發揮改善心神不寧的效果。
七神散中包含細辛,主要是因為其辛溫散寒的特性,能有效開竅醒神,對於治療因寒邪凝滯導致的神志昏迷、精神恍惚等症狀,具有顯著的功效。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心、腎經,具有通鼻竅、散寒止痛的作用。在七神散中,細辛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使神志清醒,恢復正常。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七神散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七神散主治「齒痛」,此處齒痛泛指因風寒侵襲、經脈凝滯,或腎虛兼外邪導致的牙齒疼痛。古代醫家認為,齒為骨之餘,與腎氣相關,而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循行於齒齦,外感風寒或內有虛損皆可誘發疼痛。此方以祛風散寒、溫通止痛為主,適用於風寒型或寒凝血滯之齒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七神散由七味藥組成,各藥協同發揮疏風散寒、通絡止痛之效,其配伍邏輯如下:
防風、羌活:
- 防風辛溫,為「風藥潤劑」,善祛風邪、解表止痛,尤擅治頭面風寒。
- 羌活氣雄味辛,專散肌表風寒濕邪,兼通經絡。二藥合用,增強祛風散寒之力,針對外感風寒誘發的齒痛。
桂、細辛:
- **桂(桂枝或肉桂)**辛甘溫,能溫通經脈、散寒止痛,助陽氣以驅寒凝。
- 細辛辛烈走竄,擅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本草綱目》載其治「齒痛風冷」。二藥溫性強,協力化解寒凝經脈之痛。
芎藭(川芎)、地骨皮:
- 川芎為血中氣藥,行氣活血,助風藥散邪,兼調氣血運行以止痛。
- 地骨皮性寒,可清虛熱、涼血,在此方中制約辛溫藥之燥性,防過熱傷陰,或兼治寒鬱化熱之輕症。
虎骨(酒浸酥炙):
- 虎骨性溫,傳統用於強筋骨、祛風定痛,古方中認為其能「追風定痛」,尤其對風寒侵襲筋骨之痛有效。現代因保護動物已禁用,可代以透骨草、骨碎補等。
三、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 以辛溫為主:全方多為辛溫藥,集中針對「風寒凝滯」病機,通過發散風寒、溫通經脈,解除牙齒周圍氣血不通之痛。
- 動靜結合:川芎活血、地骨皮涼血,既防溫燥太過,又兼顧氣血調和。
- 酒調增強藥效:以溫酒送服,借酒性辛散,助藥力直達病所,增強散寒止痛之功。
此方體現了「寒者溫之」「不通則痛,通則不痛」的治療思路,適用於風寒外襲或陽虛感寒所致的齒痛,但對胃火牙痛或陰虛火旺者不宜。
傳統服藥法
防風(去叉)、羌活(去蘆頭)、桂(去粗皮)、地骨皮(去土)、芎窮、細辛(去苗葉)、虎骨(酒浸一宿,酥炙黃)等分。
上為細散。
每服1錢匕,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七神散, 出處:《簡明醫糓》卷五。 組成:龍膽草錢半,黃連1錢,防風1錢,升麻7分,草豆蔻(建寧者,研)10粒,北細辛(連葉)2分,炙草4分。 主治:齒痛。
七神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 組成:防風(去叉)、羌活(去蘆頭)、桂(去粗皮)、地骨皮(去土)、川芎、細辛(去苗葉)、虎骨(酒浸一宿,酥炙黃)等分。 主治:白虎風,晝靜夜發,痛徹骨髓,狂言妄見。
七神散,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四。 組成:黃柏(蜜塗,炙九次,研末)1錢,僵蠶(新瓦焙燥,爲末)1錢,兒茶5分(研末),制乳香5分,制沒藥5分,冰片5分,人中白(煅末)1錢。 主治:楊梅結毒在咽喉者。
七神散, 出處:《準繩·瘍醫》卷二。 組成:苦花子、紫金藤、金腦香、大小青、仙人薯、土木香、百丈光(即土人參)。 主治:因剝割瘴死牛、馬、豬、羊以中其毒者;或因食瘴死牛、馬、豬、羊之肉而中毒者;或因蛇傷之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