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膽煮散

龍膽煮散

LONG DAN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3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脾經 17%
肝經 17%
膀胱經 11%
心經 11%
膽經 11%
胃經 5%
腎經 5%
肺經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心經
膽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龍膽煮散方劑中包含龍膽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利濕解毒: 龍膽草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瀉火、利濕解毒之功效,能有效治療因濕熱內蘊導致的各種症狀,如目赤腫痛、口苦咽乾、小便不利等。
  2. 專治濕熱下注: 龍膽草入肝膽經,善於清瀉肝膽濕熱,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陰囊濕疹等,有顯著療效。

因此,龍膽草在龍膽煮散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其清熱利濕、解毒止痛的關鍵藥材。

龍膽煮散中加入細辛,主要是基於其辛溫通竅、散寒止痛的藥性。

細辛味辛、性溫,入肺、腎經,具有通鼻竅、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客肺、鼻塞流涕、頭痛頭暈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龍膽煮散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淋漓澀痛等症,而細辛的加入,可以溫腎散寒,通利水道,輔助龍膽瀉肝、梔子清熱等藥性,更有效地緩解溼熱下注、小便不利等症狀。此外,細辛還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龍膽煮散為一方經典中醫處方,主要用於清熱瀉火、除濕止癢等症狀。其組成中加入人參,看似與方劑主要功效相異,實則有其深層考量。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之效。在此方中,人參的作用主要是調和諸藥,保護正氣不被其他寒涼藥材所傷,以免損及脾胃。此外,對於體虛患者而言,人參亦能增強體質,提升對疾病的抵抗力,有助於病情康復。總體而言,雖然人參非此方主藥,但作為輔佐成分卻不可或缺,它確保了治療過程中的整體平衡與患者的長遠健康。

龍膽煮散中加入防風,主要是針對其祛風解表功效。

龍膽煮散主治風熱感冒,症狀包括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等。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膀胱、肺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功效。

因此,在龍膽煮散中加入防風,可以緩解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起到疏風散寒、解表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膽煮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出自古代醫籍,主治「頭風注目昏暗」。

  1. 「頭風」:指反覆發作的頭痛,多因風邪外襲、肝陽上亢,或氣血失和所致,常伴頭暈目眩。
  2. 「注目昏暗」:即視物模糊不清,可能因肝經鬱熱、風火上擾,或氣血不足所致。

綜合而言,此證屬風邪夾熱上攻頭目,或肝膽鬱熱兼氣虛,導致頭痛目昏。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龍膽(半兩)

    • 性味苦寒,歸肝膽經,善瀉肝膽實火。
    • 針對「頭風目昏」中的肝熱上擾,清火以明目止痛。
  2. 臣藥:細辛(半兩,去苗葉)

    • 性辛溫,散風寒、通竅止痛。
    • 助龍膽疏散頭面風邪,開竅以緩解頭痛目昏。
  3. 佐藥:人參(半兩)

    • 甘溫補氣,益脾胃而生津。
    • 防龍膽、細辛過耗正氣,兼治氣虛可能加重之眩暈。
  4. 使藥:防風(半兩,去叉)

    • 辛甘微溫,祛風解表、勝濕。
    • 協同細辛外散風邪,引藥上行頭目。

配伍邏輯

  • 清熱與散風並行:龍膽瀉肝火,細辛、防風散外風,標本兼顧。
  • 攻補兼施:人參補氣,防苦寒辛散過度傷正。
  • 甘緩調和:沙糖少許和中,緩解龍膽苦寒之性。

推論功效
此方適用於肝膽鬱熱兼風邪上擾之頭痛目昏,通過清肝瀉火、祛風通竅、益氣扶正,達到止痛明目之效。

傳統服藥法


龍膽半兩,細辛半兩(去苗葉),人參半兩,防風(去叉)半兩。
上為散。
每服2錢匕,水1盞,加沙糖少許,同煎至6分,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風熱感冒未化膿之前服用。
  • 風熱感冒化膿後,不宜使用本方。
  • 本方有清熱明目、祛風通絡之功,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龍膽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 組成:龍膽半兩,細辛半兩(去苗葉),人參半兩,防風(去叉)半兩。 主治:頭風註目昏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