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瘀蕩穢湯

消瘀蕩穢湯

XIAO YU DANG HU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寒 (0.8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心經 19%
脾經 19%
大腸經 10%
肺經 7%
胃經 6%
腎經 3%
小腸經 3%
肝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消瘀蕩穢湯中加入水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破瘀通絡: 水蛭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其所含的成分能溶解血栓,改善血液循環,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2. 清熱解毒: 水蛭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清除體內毒素,對於熱毒瘀積所致的各種病症有一定療效。

因此,消瘀蕩穢湯中加入水蛭,可起到破瘀通絡、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消瘀蕩穢湯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與補血兩方面的功效。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功效。其活血化瘀可助於散瘀消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減輕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同時,當歸補血作用能改善血虛之症,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

因此,消瘀蕩穢湯中加入當歸,既能促進瘀血的消散,又能滋養血液,雙管齊下,以達到治療效果。

消瘀蕩穢湯中加入雷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破瘀消積: 雷丸性溫,味苦,入肝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化瘀之效。對於因瘀血阻滯導致的症狀,如腹部腫塊、疼痛、腹脹等,雷丸能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驅蟲殺蟲: 雷丸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特別針對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消瘀蕩穢湯常用於治療脾胃濕熱、積滯內停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而寄生蟲感染往往會加重這些症狀,因此加入雷丸能有效驅蟲,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消瘀蕩穢湯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消瘀蕩穢湯旨在清除瘀血、祛除穢濁,紅花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瘀血,達到消瘀的目的。
  2. 通絡止痛:紅花亦有通絡止痛的作用,可改善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消瘀蕩穢湯治療的病症常伴有疼痛,紅花可緩解疼痛症狀,達到止痛之效。

紅花在消瘀蕩穢湯中發揮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消瘀蕩穢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散結的功效。方中加入枳實,可助於疏通氣血,消散瘀滯,促進消化吸收,解除積滯。
  2. 理氣止痛:消瘀蕩穢湯主要針對瘀血阻滯、氣機不暢所致的疼痛。枳實理氣止痛,可緩解因瘀血阻滯而引起的疼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效果。

消瘀蕩穢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疼痛,活血化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瘀血所致的疼痛。消瘀蕩穢湯旨在消散瘀血,而白芍的活血化瘀功效有助於促進瘀血的消散,並減輕疼痛。
  2. 滋陰養血,輔助治療:消瘀蕩穢湯常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濕熱瘀阻等病症,而白芍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可以滋補氣血,改善陰虛,輔助治療疾病。

消瘀蕩穢湯中包含川牛膝,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行血通絡、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的功效。其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清除瘀血,消除腫痛。同時,川牛膝利水消腫的功效也能幫助排除體內積液,消退水腫,從而促進傷口癒合。因此,川牛膝的加入對於消瘀蕩穢湯治療瘀血腫痛、水腫等病症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消瘀蕩穢湯中加入桃仁,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活血化瘀: 桃仁味苦甘,性微溫,入心、肝、脾經。其具有破血行瘀、潤腸通便的功效,能有效消除血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
  2. 利水消腫: 桃仁同時也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出積聚的毒素和廢物,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消瘀蕩穢湯中加入桃仁,可以發揮其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雙重功效,促進病竈的消散和身體的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消瘀蕩穢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消瘀蕩穢湯主要用於治療「血臌」。「血臌」是中醫古代病名,指因瘀血停積所致的臌脹病證,主要表現為腹部脹大如鼓、腹壁青筋顯露、面色暗黑、形體消瘦等症狀,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肝硬化腹水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水伴有明顯瘀血證候者。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此方劑以活血化瘀、消積導滯為主要治療原則,其組成藥物及其配伍邏輯如下:

藥物組成功效分析

  1. 水蛭(炒黑,淨末)

    • 破血逐瘀之要藥,善消體內瘀血積聚,尤長於深入經絡破血消癥
    • 炒黑後可減其峻烈之性而存化瘀之功
  2. 當歸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既可助水蛭化瘀,又能防化瘀太過傷血
  3. 雷丸

    • 攻積消癥,破氣行滯
    • 兼有殺蟲之效,古代認為某些臌脹與蟲積有關
  4. 紅花

    • 活血通經,祛瘀止痛
    • 助水蛭增強活血化瘀之效
  5. 枳實

    • 破氣消積,化痰散痞
    • 行氣以助血行,氣行則血行
  6. 白芍

    •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 防止活血藥過於峻猛損傷肝血
  7. 牛膝

    • 活血通經,引血下行
    • 導瘀血下行自二便出
  8. 桃仁

    • 活血祛瘀,潤腸通便
    • 與紅花配伍為桃紅配,增強活血功效

組方配伍邏輯

  1. 攻補兼施

    • 以水蛭、紅花、桃仁等峻猛破血藥為主攻瘀血
    • 配當歸、白芍養血護正,防攻伐太過
  2. 氣血同治

    • 瘀血內停必有氣滯,用枳實破氣以助血行
    • 符合「氣行則血行」的中醫理論
  3. 標本兼顧

    • 水蛭、雷丸主攻瘀積之標
    • 當歸、白芍兼顧肝血不足之本
  4. 引經導邪

    • 牛膝引藥下行,導瘀血從下焦而出

此方組成重點突出破血消癥之功,通過破血逐瘀、行氣導滯以達到「蕩穢」之效,使體內瘀血積聚得以消除,從而改善血臌之證。其治療原理在於解除瘀血阻滯,恢復氣血運行,使脹滿自消。該方體現了中醫「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及「通則不痛」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水蛭(炒黑,淨末)3錢,當歸2兩,雷丸3錢,紅花3錢,枳實3錢,白芍3錢,牛膝3錢,桃仁40粒(去皮,搗碎)。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消瘀蕩穢湯, 出處:《石室秘錄》卷六。 組成:水蛭(炒黑,淨末)3錢,當歸2兩,雷丸3錢,紅花3錢,枳實3錢,白芍3錢,牛膝3錢,桃仁40粒(去皮,搗碎)。 主治:血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