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木瓜散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 大腹皮性寒,味甘,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化濕的功效。木瓜散中加入大腹皮,有助於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改善水腫症狀。
- 調和脾胃: 大腹皮能健脾化濕,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木瓜散中加入大腹皮,有助於調和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木瓜散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以下兩個作用:
- 解表散寒: 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散寒的功效。木瓜散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等症,而紫蘇葉的解表作用可以幫助驅散外邪,緩解患者的症狀。
- 行氣止痛: 紫蘇葉還具有一定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胸悶、腹痛等症狀。木瓜散中加入紫蘇葉,可以增強方劑的行氣止痛效果,促進氣血運行,緩解患者的不適。
總而言之,紫蘇葉在木瓜散中起到解表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提高方劑的療效。
木瓜散中包含木瓜,主要原因如下:
- 疏肝理氣: 木瓜性溫味甘,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化積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胸脅脹痛、食積不消等症狀,木瓜能夠有效緩解。
- 軟堅散結: 木瓜還具有一定的軟堅散結作用,對於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等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因此,木瓜散中加入木瓜,是為了充分發揮其疏肝理氣、軟堅散結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木瓜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木瓜散中多用辛溫之品,如木瓜、川芎等,容易燥烈傷陰。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解毒、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防止藥性偏燥,避免傷陰。
- 增強功效: 甘草與木瓜、川芎等藥材配合,能增強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功效。甘草能使藥效更加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同時還能提高藥物的吸收和利用率。
木瓜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木瓜散常用於治療胃脘疼痛、消化不良等症,木香能疏通氣機,緩解胃腸痙攣,從而起到止痛作用。
- 消食化積: 木瓜散中常加入消食化積的藥材,如山楂、麥芽等,木香則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吸收,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消食化積的作用,改善消化不良症狀。
木瓜散中加入羌活,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木瓜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表的作用,可有效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頭痛等症狀,與木瓜散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解表作用。
- 祛風止痛,通絡止痺: 木瓜散中常搭配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共同發揮祛風止痛的功效。羌活亦具此功效,可有效緩解風寒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增強方劑的止痛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木瓜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要針對「腳氣衝心,胸膈痞滯,煩悶,腳腫」等證候,屬中醫「腳氣病」範疇。此處「腳氣」非現代西醫所指的黴菌感染,而是一種因濕、熱、風邪壅滯經絡,或脾虛水濕不化,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下肢腫脹、麻木,嚴重時邪氣上衝心肺,引發胸悶、煩躁等症狀的疾病。
二、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主藥:木瓜皮
- 性味酸溫,歸肝、脾經,傳統用於舒筋活絡、和胃化濕,為治腳氣要藥。其酸收之性可緩解筋脈拘急,並助祛除濕邪。
行氣降逆:檳榔、木香、枳殼、半夏
- 檳榔:破氣行滯,兼能利水,針對「胸膈痞滯」及腳腫。
- 木香:理氣止痛,暢通三焦氣機,防濕鬱化滯。
- 枳殼:麩炒後減其峻性,偏於行氣寬胸,助消胸悶。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防濕邪上犯致噁心。
祛風清熱:防風、羚羊角屑
- 防風:祛風勝濕,解表邪,防外風引動內濕。
- 羚羊角屑:清肝熄風,涼血解毒,針對腳氣熱毒上衝之煩悶。
利水消腫:桑根白皮、紫蘇莖葉
- 桑白皮:瀉肺利水,通調水道,助消下肢水腫。
- 紫蘇:辛溫發散,行氣寬中,兼解表化濕。
佐使調和:生薑
- 煎藥時加入生薑,既和胃止嘔,又協同諸藥散濕邪。
三、配伍推理與整體作用
本方以「行氣化濕、清熱降逆」為核心,兼顧「通絡消腫」。其治療原理在於:
- 調暢氣機:透過檳榔、木香等行氣藥,解決濕阻氣滯的問題。
- 分消濕邪:桑白皮利水、木瓜化濕、半夏燥濕,從多途徑祛濕。
- 防風火上衝:羚羊角清熱平肝,防腳氣毒邪攻心。
- 標本兼治:既緩解腳腫、胸悶等急症,亦調理氣血水濕失衡之本。
四、適用證型推論
此方適合「濕熱夾風」型腳氣,常見症狀如下:
- 下肢腫脹沉重,皮膚或有發熱感。
- 心悸煩悶、呼吸不暢(腳氣衝心)。
- 舌苔厚膩偏黃,脈象濡數或弦滑。
總結
木瓜散通過行氣、祛濕、清熱的協同作用,解決腳氣病「濕滯經絡、氣逆上衝」的核心病機,體現中醫「通絡除痺、給邪出路」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木瓜皮1兩(乾者),檳榔1兩,桑根白皮1兩(銼),紫蘇莖葉3分,木香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羚羊角屑3分,防風半兩(去蘆頭)。
防春夏腳氣發動。
上為散。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木瓜散具有行氣消脹、化痰利水的功效,適用於腳氣衝心、胸膈痞滯、煩悶。腳腫等症狀。但是,木瓜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木瓜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一。 組成:木瓜、車前子、罂粟殼各等分。 主治:赤白痢。
木瓜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 組成:乾木瓜1兩,紫金皮2兩,香附子(去毛淨,炒黃)3兩。 主治:腳氣。
木瓜散, 出處:《聖惠》卷四十七。 組成:木瓜1兩(乾者),桂心1兩,草豆蔻半兩(去皮)。 主治:霍亂,吐利轉筋,心膈煩悶。
木瓜散, 出處:《傳家秘寶》卷中。 組成:大腹1枚,紫蘇1分,乾木瓜1分,甘草1分(炙),木香1分,羌活1分。 主治:腳氣衝心,胸膈痞滯,煩悶。腳腫。
木瓜散, 出處:《聖惠》卷四十七。 組成:木瓜1兩(乾者),艾葉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木香半兩,桂心半兩,訶黎勒3分(煨),肉豆蔻半兩(去皮),人參半兩(去蘆頭),白朮3分,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3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香熟)。 主治:霍亂吐利,冷氣攻心腹。
木瓜散, 出處:《醫方大成》卷四引《濟生》。 組成:虎脛骨(酥炙)1兩,五加皮(洗)1兩,木瓜(去瓤)1兩,當歸(去蘆,酒浸)1兩,甘草1兩,酸棗仁(炒,去殼)1兩,人參1兩,桑寄生1兩,柏子仁(炒)1兩,黃耆(去蘆)1兩。 主治:筋虛極,腳手拘攣,伸動不得,腹內轉痛,十指甲痛,數轉筋,甚則舌卷囊縮,唇青,面色蒼白,不得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