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子膏

TING Z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脾經 15%
腎經 15%
胃經 12%
心經 9%
肺經 6%
大腸經 6%
膽經 3%
三焦經 3%
小腸經 3%
肝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挺子膏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沒藥。沒藥,作為一種珍貴的香料和藥材,主要由乳香樹的樹脂製成,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主要成分包含揮發油、樹脂和一些有機酸,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減輕疼痛和消除腫脹。此外,沒藥具有抗炎作用,對於因血液循環不良引起的各類炎症有明顯的緩解效果。因此,將沒藥納入挺子膏中,有助於強化其療效,特別是在治療腿部不適、跌打損傷以及關節炎方面。透過這種組合,挺子膏能夠發揮更為複合的功效,增強患者的康復速度。由此可見,沒藥在中藥方劑中的選用,不僅增添了香氣,還提升了整體的療效,使其在臨牀應用上更具價值。

「挺子膏」方劑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 血餘炭性寒,味苦鹹,入肝、脾經,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其可收斂毛細血管,減少滲血,並能促進血液凝固,達到止血的效果。
  2. 消腫生肌: 血餘炭亦具消腫生肌之效。其能促進局部組織的修復,減少炎症反應,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導致的腫痛、出血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血餘炭在「挺子膏」方劑中發揮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外傷出血、腫痛等症狀。

挺子膏中包含密陀僧,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 密陀僧性寒,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有效控制外傷出血,促進傷口癒合。挺子膏主要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等外傷,密陀僧的收斂止血功效能迅速止住傷口流血,減輕疼痛。
  2. 清熱解毒: 密陀僧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消腫止痛,防止傷口感染。挺子膏在治療外傷的同時,也需兼顧消炎殺菌,防止感染,密陀僧的清熱解毒功效可有效預防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挺子膏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成分中包含丁香。丁香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因其具有多種療效。首先,丁香的香氣濃鬱,具有溫暖和提神的特性,可以促進氣血循環,增強身體活力。其次,丁香含有豐富的揮發油和化學成分,對於消化系統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有助於緩解消化不良和腹痛等症狀。此外,丁香還被認為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幫助抵抗一些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在挺子膏的配方中,丁香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還能改善口感,增強患者服用的意願。此外,從中醫理論來看,丁香可調和其他藥物的作用,使整個方劑更為協調,達到治療效果的最大化。因此,丁香作為挺子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理療特性和重要性不容忽視。

挺子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麝香。麝香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改善因血瘀所引起的各類症狀具有重要作用。這使得麝香成為挺子膏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其獨特的氣味和顯著的藥效,更是賦予了此方劑強烈的渾厚性。麝香的成分具有強烈的滲透性,能更好地被皮膚吸收,促使其他成分的吸收效果,加強了方劑的整體療效。此外,麝香還有安神、鎮靜的作用,能夠緩解患者的焦慮和不適感。因此,挺子膏中的麝香不僅增強了它的藥理作用,也提升了臨牀應用的效果,使其在治療一些頑固性疾病時顯得更加有效。總體而言,麝香是挺子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此方的療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挺子膏方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挺子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木香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2. 消積化滯: 挺子膏中往往還包含其他具有消積化滯功效的藥材,如陳皮、山楂等。木香與這些藥材配合,能夠共同消食導滯,減輕胃腸負擔,促進傷口癒合。

挺子膏是一種傳統的中藥外用膏劑,其組成中包含輕粉,這是因為輕粉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抗菌特性。輕粉是由石膏經過加工而成,具有較高的滑膩感,能夠促進皮膚的吸收,使得藥效更加快速地滲透進入肌膚。此外,輕粉在中藥的配方中常被用來舒緩肌肉疼痛、消腫止痛,這意義上特別適合用於一些風濕病症和外傷的治療。其特有的涼性也有助於降低發炎反應,舒緩局部的腫脹與疼痛。由於挺子膏主要用途是治療皮膚問題與肌肉疼痛,因此將輕粉納入方劑中,可增強整體的療效,使患者在使用過程中獲得更好的舒適感和效果。此外,輕粉的使用還能保證方劑的穩定性,延長其保存時間,進一步提升了這一古老方劑的實用價值。

挺子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其中雄黃的添加具有重要的醫療意義。雄黃又名硫黃,主要成分為二硫化鉀,擁有較強的抗菌和消炎作用。在中醫理論中,雄黃被認為具有解毒、清熱以及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由感染或炎症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此外,雄黃還擁有驅邪的功能,可以用於治療某些皮膚病及腫瘤,對於腫瘤性的病變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在挺子膏的製作中,雄黃的使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提升了其穩定性和持久性。透過與其他中藥材的協同作用,雄黃能夠有效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使其在臨牀運用中更具價值。然而,由於雄黃含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需謹慎,應遵循醫師的指導,以確保安全有效地發揮其醫療功能。

挺子膏中包含雌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燥濕止癢: 雌黃性寒,味酸,具燥濕止癢之效。挺子膏主要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雌黃可有效去除皮膚濕邪,緩解瘙癢症狀。

二、 殺蟲止痛: 雌黃亦有殺蟲止痛之功效,可有效抑制皮膚寄生蟲的滋生,並減輕因蟲咬引起的疼痛。

然而,雌黃性寒且有毒性,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挺子膏中包含自然銅,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自然銅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 挺子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自然銅的活血化瘀功效正好可以緩解這些病症,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減輕疼痛。
  2. 自然銅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療效。 挺子膏中其他藥材如乳香、沒藥等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與自然銅共同使用,可以相互協同,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挺子膏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太平聖惠方》記載,挺子膏方劑主治傷折及一切癰疽惡毒瘡痛。其組成藥物包含:沒藥、血餘炭、密陀僧、丁香、麝香、木香、輕粉、雄黃、雌黃、自然銅等,配合動物油脂(如豬羊駝脂、清油)及其他輔料(如黃丹、松脂、蠟、杏仁、柳枝、槐枝、蔥白)製成膏劑外敷。分析其治療原理如下:

一、針對傷折的治療原理:

古方中多次提及挺子膏治療「傷折」,其機理應著重於消腫止痛、活血生肌、接骨癒合

  • 消腫止痛: 沒藥、自然銅皆具有顯著的消腫止痛功效,能減輕傷口腫脹及疼痛。麝香則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消腫。
  • 活血生肌: 沒藥、麝香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供給傷口修復所需的營養,加速組織再生,促進傷口癒合。
  • 接骨癒合: 自然銅具有止痛接骨的功效,可能促進骨骼組織的修復與再生,輔助骨折癒合。 膏劑基劑的油脂成分也具有滋潤、保護傷口的作用,有利於創面癒合。

二、針對癰疽惡毒瘡痛的治療原理:

古方多次記載挺子膏治療「一切癰疽惡毒瘡痛」,其機理應著重於解毒殺蟲、消腫止痛、拔毒生肌

  • 解毒殺蟲: 密陀僧、雄黃、雌黃皆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可以有效殺滅傷口感染的病菌,防止感染加重。輕粉也有殺蟲止癢的功效。
  • 消腫止痛: 與治療傷折的機理類似,沒藥、麝香能有效消腫止痛,減輕患者痛苦。
  • 拔毒生肌: 輕粉具有拔毒生肌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疤痕形成。 油脂基劑則具有滋潤、保護創面的作用。

三、方劑組成成分的協同作用:

挺子膏方劑中各藥物並非單獨發揮作用,而是互相配合,形成協同作用,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例如:溫性的丁香、木香可以緩解部分藥物的寒涼之性,平衡藥性,避免過度寒涼而影響療效;血餘炭的止血作用可以防止出血,配合活血化瘀藥物,使傷口癒合過程更順利。 黃丹則可能具有促進膏劑成形及殺菌的作用。

總而言之,挺子膏方劑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解毒殺蟲、拔毒生肌、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從而治療傷折及癰疽惡毒瘡痛等疾病。 方劑中油脂基劑的選擇也影響著膏劑的滲透性、黏附性及藥物釋放速度,對治療效果亦有重要影響。 不同版本的方劑在輔料及煎熬方法上略有差異,可能也與不同地域的藥材特性和臨牀經驗有關。

傳統服藥法


附子1兩(去皮臍,生用),赤芍藥1兩,當歸1兩,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黃連1兩,赤柳皮4兩,麒麟竭1兩,沒藥1兩,黃丹3兩,清油2斤。
上細銼,先將清油及諸藥入於鐺中,煎令焦黃色,待冷澄濾過,後下黃丹、麒麟竭、沒藥同煎,以柳木篦子不住手攪,候黑色,取少許滴水中成珠子即膏成,放冷,劑作挺子。
多年冷漏惡瘡,先用甘草煎水洗,然後貼之。癰腫,每服1丸如彈子大,皂角酒調下。齒斷癰腫貼之。
方中沒藥用量原缺,據《醫方類聚》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肝炎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挺子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三。 組成:麒麟竭半兩,澱粉1兩,沒藥半兩,自然銅半兩,黃丹1兩,無名異半兩,蠟4兩。 主治:一切惡毒瘡。

挺子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七。 組成:麒麟血1兩,沒藥1兩,亂發灰1兩,密陀僧1兩,丁香1兩,麝香1兩,木香1兩,膩粉1兩,雄黃1兩,雌黃1兩,自然銅1兩,黑狗肝膽1兩(乾者)。 主治:傷折。

挺子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三。 組成:附子1兩(去皮臍,生用),赤芍藥1兩,當歸1兩,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黃連1兩,赤柳皮4兩,麒麟竭1兩,沒藥1兩,黃丹3兩,清油2斤。 主治:一切癰疽惡毒瘡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