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方

SHI KE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9%
肺經 16%
肝經 14%
脾經 14%
大腸經 10%
腎經 10%
心經 7%
膽經 3%
三焦經 3%
小腸經 2%
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石刻方中包含五倍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收斂止血: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之效。石刻方多用於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五倍子的收斂止血作用可以有效控制出血,並促進傷口癒合。
  2. 抗菌消炎:五倍子含有鞣質、沒食子酸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石刻方中常見的創傷感染,五倍子的抗菌消炎功效可以抑制細菌生長,防止感染加重。

因此,五倍子在石刻方中發揮著重要的止血消炎作用,有助於治療外傷感染,促進傷口恢復。

石刻方中加入雄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驅蟲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之功效。古人認為雄黃能驅除蛇蟲鼠蟻,並用於治療疥瘡、癬等皮膚病。石刻方多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皮膚病等,加入雄黃可起到殺菌消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二、化瘀止痛: 雄黃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石刻方中常與其他藥材配合,如金銀花、蒲公英等,共同發揮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石刻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之功效。石刻方多爲複雜方劑,藥性繁雜,加入甘草可以平衡各藥性,使藥效更趨平和,避免藥性衝突。

2. 增強藥效:甘草能增強某些藥物的療效,例如它能增強黃芪的補氣作用,增強人參的補氣安神作用。在石刻方中,甘草與其他藥物配伍,能起到增效作用,提高整體療效。

此外,甘草還有解毒、抗炎、止咳等作用,在石刻方中也發揮着一定的輔助作用。

石刻方中包含丁香,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石刻方多用於寒邪阻滯、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疼痛、嘔吐泄瀉等症,丁香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氣,緩解疼痛。

2. 芳香闢穢,醒脾開胃:丁香氣味芳香,可闢穢濁,醒脾開胃。石刻方中常配伍其他芳香類藥材,如陳皮、砂仁等,共同起到開胃消食、理氣止痛的功效。

因此,丁香在石刻方中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以及芳香闢穢、醒脾開胃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石刻方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其能疏肝理氣,調節氣機,緩解氣滯引起的疼痛,因此在石刻方中可用於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
  2. 健脾和胃: 木香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對於脾胃虛弱引起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石刻方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濃烈,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對於神志昏迷、中風不醒、癲癇發作等症狀,可起到迅速開竅、恢復神志的作用。

2. 溫通止痛: 麝香亦具有溫通經脈、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有效緩解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疼痛。在一些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的石刻方中,常加入麝香以增強其止痛效果。

石刻方中含有輕粉,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輕粉為雄黃提煉的製品,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石刻方中可能含有其他熱毒之症,如瘡瘍、濕疹等,輕粉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殺蟲止癢:輕粉亦具有殺蟲止癢的效果,對於一些由蟲毒引起的皮膚病,如疥瘡、陰癢等,輕粉可起到殺蟲止癢的作用。

然而,輕粉為劇毒藥物,使用需謹慎,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石刻方中使用糯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增稠作用: 糯米具有粘性,煮後可形成糊狀,可使湯藥更濃稠,便於服用,特別適合年老體弱、吞嚥困難的患者。
  2. 緩和藥性: 糯米性溫和,具有一定健脾胃的功效,可緩和某些藥材的寒涼或燥烈之性,使藥效更平和,減少對腸胃的刺激。

此外,糯米還有溫補脾胃的作用,可與某些藥材搭配,增強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石刻方 」 組成:五倍子、雄黃、甘草、丁香、木香、麝香、輕粉、糯米

五倍子: 中藥五倍子性味澀、微溫,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瀉、止咳化痰、固澀收斂、固表止汗等功效。

雄黃: 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丁香: 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木香: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麝香: 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

輕粉: 具有化腐生肌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瘡瘍潰爛、不斂口等症狀。

糯米: 性溫味甘,入脾、胃二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瀉、健脾胃、解毒、補中益氣、溫裡溫中、止汗等功效。

主治: 蠱毒,又稱蠱害,是一種源自古代中國的巫術,被認為是一種可以通過巫術或咒語來控制或傷害他人的方法。蠱毒通常是指利用昆蟲、爬行動物或其他動物的毒液或分泌物來作法。

總結: 中藥方劑「 石刻方 」由五倍子、雄黃、甘草、丁香、木香、麝香、輕粉、糯米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瀉、止咳化痰、固澀收斂、固表止汗、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化腐生肌等功效,可治療蠱毒、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瘡瘍潰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五倍子2兩,雄黃末1錢,甘草3錢(炙),丁香少許,木香少許,麝香少許,輕粉少許,糯米10粒。
用水1大碗,於砂鍋內煮至7分,候藥面生皺皮為熟,絹濾去滓,通口服。服畢平正仰臥,枕令頭高,覺腹中有物衝心,不得動,若吐出,以盆盛之,如魚鰾之狀,乃是惡物。吐罷飲茶1盞,瀉亦無
忌生冷、油膩、醋醬十日。
方中雄黃末,《奇效良方》作「硫黃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石刻方, 出處:《醫統》卷七十七引《夷堅志》。 組成:五倍子2兩,雄黃末1錢,甘草3錢(炙),丁香少許,木香少許,麝香少許,輕粉少許,糯米10粒。 主治:蠱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