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乾地黃浸酒

Dried Rehmannia glutinosa soaked in wine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中性 (0.9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腎經 19%
肝經 16%
肺經 15%
脾經 13%
胃經 7%
膀胱經 6%
心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生乾地黃浸酒的功效主要基於以下成分的藥理作用

  1. 生地黃

    • 清熱涼血,有助於降火、滋潤陰液,補充身體因虛熱或失血造成的不足。
  2. 獨活

    • 解表發汗,對於風寒及濕氣引起的痛症有良好效果,尤其是四肢關節的疼痛。
  3. 黑豆

    • 能有效活血化瘀,幫助去除體內的多餘水分,利於水腫患者的恢復。
  4. 海桐皮

    • 其特性能驅蟲殺蟲,並具有活血化瘀、溫經通絡的功能,能改善血液循環。
  5. 牛蒡根

    • 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對發燒、咽痛等熱毒病症有良好的療效。
  6. 桂枝

    • 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的效果,適合感冒及風寒引起的不適。
  7. 大麻仁

    • 有通便、利尿、解毒的作用,能促進腸道健康與排毒。

傳統服藥法


生十地黃3兩, 獨活1兩, 黑豆半升(炒熱), 海桐皮2兩, 生牛蒡根1斤(去皮), 桂心1兩, 大麻仁半升。
上銼細,以生絹袋盛,用無灰酒二斗浸三兩日。
每服1小盞,於食前暖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懷孕及哺乳期婦女:使用前建議諮詢專業醫生,因為某些成分可能會影響孕婦的健康狀況。
  2. 服用量:應注意服用的頻率和劑量,避免過量服用引起不適。
  3. 過敏反應:如服用後出現不適或過敏反應,應立即終止使用並諮詢醫生。
  4. 慢性疾病患者:如有慢性疾病(例如肝病、腎病)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5. 藥物相互作用:若正在服用其他藥物,應注意其間的相互作用,建議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

以上即為生乾地黃浸酒的詳細準備作法及功效分析,並附上相關的注意事項。希望這對您有幫助!

相關疾病


腳氣病四肢關節疼痛坐骨神經痛腰痛全身酸痛纖維肌痛症四肢感到疼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膝軟弱無力三叉神經痛月經腹痛神經衰弱症大腿後側疼痛下背部疼痛腰骶痛臀部痛手背痛合谷穴附近痛

相同名稱方劑


生乾地黃浸酒, 出處:《聖惠》卷四十六。 組成:生乾地黃3兩,獨活1兩,黑豆半升(炒熱),海桐皮2兩,生牛蒡根1斤(去皮),桂心1兩,大麻仁半升。 主治:瘴毒腳氣,熱毒風盛,心神煩悶,腳膝痠疼。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