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痰麻木風濕藥酒
Rheumatism and phlegm numbing wine | 更多圖表
此方劑「風痰麻木風濕藥酒」由生地黃、酸棗仁、當歸、海桐皮、羌活、萆薢、地骨皮、川牛膝、桂枝、甘草組成,其寒熱比例為寒性指數13,熱性指數12,整體呈現輕微偏寒的狀態。
方中寒涼藥物主要包括生地黃、地骨皮,兩者皆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酸棗仁雖非純寒藥,但其作用偏於寧心安神,性質相對平和,在整體偏寒的方劑中,更強化了其滋陰潛陽的功效。海桐皮也具有清熱利濕之效,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方劑的寒性。
而熱性藥物則主要有川牛膝、桂枝,前者活血通經,後者溫經通脈,皆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但其溫性相對較弱。當歸、羌活、萆薢性質較為平和,雖略帶溫性或辛溫之性,但其作用主要在於活血化瘀、祛風除濕,對整體寒熱屬性影響較小。甘草則為調和諸藥,緩和寒熱之性,其性平,對整體寒熱的影響較為微弱。
綜上所述,方中寒涼藥物的數量和作用強度略勝於溫熱藥物,因此,此方劑整體呈現輕微偏寒的狀態。這種輕微偏寒的特性,可能與其治療風痰麻木風濕相關疾病的病機有關,旨在清熱除濕、活血通絡,並兼顧滋陰養血,避免溫燥傷陰。 然而,需注意的是,此寒熱比例分析僅基於藥物的基本性質,實際臨床效果會受到諸多因素影響,需結合患者體質、病症等因素綜合考慮。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16%
肺經 16%
腎經 14%
胃經 13%
脾經 10%
膀胱經 7%
膽經 2%
此方劑主要針對肝經、心經、肺經、腎經、胃經、脾經、膀胱經、膽經等八條經絡的異常進行調理。
從經絡辨證角度來看:
- 肝經(20.2%): 此方劑對肝經的影響比例最高,顯示其可能針對肝經的虛證或實證進行調理。若肝經有虛,可能表現為肝血不足、肝陰虧虛等,而若肝經有實,則可能表現為肝氣鬱結、肝火上炎等。此方劑配伍可能兼顧疏肝、養肝、清肝等多方面作用。
- 心經(16.2%): 心經比例次之,說明此方劑對心經的氣血失調有一定影響。可能針對心氣不足、心血虛等心經虛證,或心火旺盛等心經實證進行調理,有助於調和心氣,安寧心神。
- 肺經(16%): 肺經比例也高,顯示此方劑可能針對肺氣不足、肺陰虛等肺經虛證,或風寒束肺等肺經實證進行調理。可能有助於宣肺散寒、潤肺止咳等。
- 腎經(14.4%): 腎經比例顯示此方劑對腎的氣血陰陽失調有一定調理作用,可能針對腎陰虛、腎陽虛等腎經虛證進行調理。
- 胃經(13.3%): 胃經比例顯示此方劑對胃的氣機失調有影響,可能針對胃氣虛弱、胃陰不足、胃寒等胃經虛證,或胃熱、胃實等胃經實證進行調理。可能有助於健胃和中,調和胃氣。
- 脾經(10%): 脾經比例顯示此方劑對脾的運化失常有影響,可能針對脾氣虛、脾陽虛等脾經虛證進行調理,有助於健脾益氣。
- 膀胱經(7.6%): 膀胱經比例顯示此方劑可能對膀胱的氣化功能失調有影響,可能針對膀胱氣虛或膀胱濕熱等進行調理。
- 膽經(2.4%): 膽經比例較低,但仍有一定影響,可能針對膽氣不足或膽熱等膽經病證進行調理。
總體而言,此方劑的配伍較為複雜,涉及多條經絡,可能針對多種證型進行調理,反映其治療範圍較廣,主要著重於肝、心、肺、腎、胃等經絡,並兼顧脾、膀胱、膽等經絡的調和。
主治功效
風痰麻木風濕藥酒的組成藥材具有多種功效,以下是重點功效分析:
祛風除濕:
- 醫學上認為風濕和風濕性關節痛的成因大多與外部氣候因素有關,此藥酒的成分如羌活、海桐皮、川萆薢能有效驅散體內的風寒濕氣。
活絡止痛:
- 當歸、川牛膝等成分可增加血液循環,促進微循環,減少由於血瘀引起的疼痛和不適,特別是關節或筋骨的症狀。
補血活血:
- 大生地、當歸和甘草等可促進血液生成,改善貧血和因血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如手腳麻木。
清熱涼血:
- 當生地黃和地骨皮等成分可用於清熱解毒,緩解內熱引起的症狀,特別是在有口渴、皮膚燥熱等情況下尤其明顯。
舒緩情緒:
- 酸棗仁有助於安神,可以幫助舒緩心情上的不適,增強身體的自我恢復能力。
傳統服藥法
大生地10兩,酸棗仁(炒),當歸身2兩,海桐皮2兩,羌活2兩,川萆薢(風濕加此2味)2兩,地骨皮1兩5錢,川牛膝1兩5錢,桂枝5錢,甘草5錢。
壯筋骨,健步履。
火酒20斤,窨七日後,即可服。
每飲2-3小杯,不宜過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過量服用風險:
- 藥酒中含有酒精,過量可能對肝臟造成負擔,因此應遵循建議劑量。
特定人羣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對酒精敏感者禁用此藥酒。若有慢性疾病患者,請事先諮詢醫師。
配伍禁忌:
- 不宜與某些藥物同時服用,特別是抗凝血劑等相衝突的藥物,需與醫療專業人員確認。
觀察反應:
- 初次服用者應觀察身體反應,若出現過敏或其他不適反應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尋求醫療幫助。
總之,風痰麻木風濕藥酒通過多種中藥材的協同作用,達到舒筋活血、祛風除濕的效果,適合有風濕、疼痛和麻木等症狀的患者使用,但應謹慎操作及使用。
相關疾病
麻痺多痰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月經腹痛大腿後側疼痛臀部痛手背痛合谷穴附近痛 相同名稱方劑
風痰麻木風濕藥酒,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八引江仍度方。 組成:大生地10兩,酸棗仁(炒),當歸身2兩,海桐皮2兩,羌活2兩,川萆薢(風濕加此2味)2兩,地骨皮1兩5錢,川牛膝1兩5錢,桂枝5錢,甘草5錢。 主治:壯筋骨,健步履。主治:風痰麻木,並筋骨疼痛。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