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皁莢子丸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消積化痰:皁莢性味苦寒,入肺、大腸經,具有消積化痰、潤腸通便的功效。其含有的皁苷類化合物可以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積食,緩解痰多咳嗽等症狀。
- 殺蟲止癢:皁莢亦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其外用可治療疥瘡、濕疹等皮膚病。在皁莢子丸中,皁莢可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發揮更佳的抗菌消炎效果。
因此,皁莢子丸中包含皁莢,是為了充分利用其消積化痰、殺蟲止癢的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皁莢子丸中加入巴豆,主要基於其瀉下通便和消積化滯的功效。巴豆性烈,味辛,具有峻下逐水、消積化滯、殺蟲止痛的作用。
皁莢子丸常用於治療積滯腹痛、便祕等症。巴豆的加入,可以有效促進腸蠕動,加速排泄積滯,緩解便祕症狀。同時,巴豆也能消食化積,幫助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
皁莢子丸中添加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皁莢子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乳香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與皁莢子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 引藥入絡,增強藥效: 乳香氣味芳香,能引導藥物深入經絡,使藥力更有效地到達病竈部位,提高治療效果。
皁莢子丸是一個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斑蝥,這一成分的加入主要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斑蝥屬於毒性藥物,在中醫理論中具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內含的活性成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由淤滯引起的疼痛和腫脹。此外,斑蝥還被認為具有抗腫瘤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因此,皁莢子丸整體方劑的設計意在通過斑蝥的強力活血作用,加強皁莢子本身的消腫作用,使得其療效更加顯著。然而,斑蝥的毒性也需謹慎對待,使用時必須依醫師的指示,確保安全有效。總之,皁莢子丸中斑蝥的組成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效果,旨在提高方劑的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皁莢子丸」
皁莢子丸,出自清朝《醫宗金鑒》,為治療氣毒引發的瘰癧、腫塊堅硬且疼痛的常用方劑。其組成包括皁莢、巴豆、乳香、斑蝥四味中藥,各司其職,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藥物組成介紹
-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可用於治療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症。
- 巴豆:味辛、苦,性溫,歸大腸經,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 乳香:味辛、苦,性溫,歸肺、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乳香能有效治療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等,兼具活血化瘀、止痛、消炎、抗氧化等多重功效,促進傷口癒合與修復。乳香中的樹脂酸類化合物具有利尿作用,能促進多餘水分排出,減輕水腫。其辛散溫通之性,能活血行氣止痛,緩解疼痛。此外,乳香清熱解毒,能清熱散結,消腫解毒,常與金銀花、白芷、沒藥等配伍,治療瘡瘍腫毒、癰疽、痰核等。
- 斑蝥:味辛、甘,性溫,歸肺、肝經,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活絡止痛等功效。可治療癓瘕腫塊、積年頑癬、瘰癧、贅疣、癰疽不潰、惡瘡死肌等癥;瘀血腹痛、產後瘀阻、跌打損傷等;風濕痛、神經痛等;牛皮癬、顏面神經麻痹、劇烈頭痛等。斑蝥外用,療效顯著,但應注意其毒性,不可內服。
以上四味藥材合用,共奏氣血雙補、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適用於治療氣毒引起的瘰癧,腫塊堅硬且疼痛。
總結
中藥方劑「皁莢子丸」由皁莢、巴豆、乳香、斑蝥四味中藥組成,具有氣血雙補、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常被用於治療氣毒引起的瘰癧,腫塊堅硬且疼痛。在使用時,應注意斑蝥的毒性,不可內服。
傳統服藥法
皂莢子20個(炒熟),巴豆2個(去皮心,研,紙裹區去油),乳香2錢,斑蝥2個(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翅足)。
上為末,用軟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方中乳香用量原缺。據《普濟方》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皂莢子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六。 組成:皂莢子20個(炒熟),巴豆2個(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乳香2錢,斑蝥2個(以糯米拌炒,米黃爲度,去頭翅足)。 主治:氣毒瘰癧,結硬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