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翼糞丸

FU YI FE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24.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47%
大腸經 47%
腎經 1%
肝經 1%
胃經 1%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伏翼糞丸中包含斑蝥,主要原因如下:

  1. 通經活絡: 斑蝥性溫燥,具有通經活絡之效,可改善氣血循環,對於經絡瘀阻、肢體麻木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2. 祛風止痛: 斑蝥亦具祛風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腰腿疼痛等症狀。

然而,斑蝥毒性較強,需嚴格控制用量,且需由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伏翼糞丸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其潤腸通便的功效。皁莢性寒,味苦,入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便祕、腸燥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皁莢還有消積化食的功效,可以幫助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腹痛等症狀。因此,在伏翼糞丸中加入皁莢,可以起到潤腸通便、消積化食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伏翼糞丸」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伏翼糞丸的主要組成藥味為:斑蝥、皁莢。

  • 斑蝥: 味辛、性寒,具有攻毒散結、破癥消癥的功效。其藥力峻猛,能以毒攻毒,消散體內積聚之毒邪,並對於堅硬的腫塊結節具有軟化消散的作用。
  • 皁莢: 味辛、性溫,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能清解體內熱毒,並通過利水作用,消退腫脹。

古籍記載:

《太平聖惠方》中記載:「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黑豆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後。以溫酒下二十丸。」並明確指出此方「治一切瘻瘡。神驗伏翼糞丸方。」

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

根據古籍記載及藥物組成,伏翼糞丸的主要功效為治療瘻瘡。其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1. 攻毒散結,消腫止痛: 瘻瘡多由熱毒蘊結所致,導致局部組織紅腫疼痛,甚或化膿。斑蝥之峻猛藥力,能攻散體內毒邪,破除癥結,使得瘻管周圍之毒邪消散。
  2.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皁莢則能清解熱毒,清除導致瘻瘡的病理因素。其利水消腫之功效,有助於排出體內滯留之水液,緩解瘻瘡部位的腫脹。
  3. 協同作用,加速痊癒: 斑蝥與皁莢二藥合用,一者攻毒散結,一者清熱解毒,相互協同,共同作用於瘻瘡病竈,加速其痊癒。

綜合分析:

伏翼糞丸以斑蝥的攻毒散結為主要治療手段,輔以皁莢的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從而達到治療瘻瘡的目的。其藥力峻猛,針對瘻瘡之病因病機,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古籍記載其「神驗」,可見其療效之顯著。此方劑之配伍,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攻邪與扶正相結合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伏翼糞4兩(微炒),斑螫3分(去頭足翅,以糯米拌炒令米黃),皂莢子1兩(炒黃)。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丸,空心以皂莢白皮(塗醋炙微黃)搗。末煎湯送下。服至3丸,病根並於小便中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伏翼糞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六。 組成:伏翼糞4兩(微炒),斑蝥3分(去頭足翅,以糯米拌炒令米黃),皂莢子1兩(炒黃)。 主治:一切瘻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