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胃湯

BU WEI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25%
心經 12%
三焦經 12%
腎經 12%
大腸經 12%
脾經
肺經
心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胃湯」,主要成分是黃耆和陳皮,具有補氣、理氣、健脾、化痰、止痛等功效。

黃耆介紹:

  • 性溫,味甘,歸脾、肺經。
  • 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
  • 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陳皮介紹:

  •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
  •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
  • 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
  • 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
  • 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
  • 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
  • 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總結: 中藥方劑「補胃湯」,以黃耆和陳皮為主要成分,具有補氣、理氣、健脾、化痰、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渾身及手足麻木沒有感覺、兩眼容易畏光、看東西無力、長時間服用過多寒涼藥物的人、眼睛昏花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防風2兩,柏子仁2兩,細辛2兩,桂心2兩,橘皮2兩,芎藭3兩,吳茱萸3兩,人參3兩,甘草1兩。上(口父)咀。以水1鬥,煮取3升,分3次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胰臟炎麻痺四肢麻痺癱瘓睡眠障礙全身性水腫嘴裡發苦呼吸氣短言語無力腹中有鳴叫聲怕冷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補胃湯, 出處:《證因方論集要》卷二引黃錦芳方。 組成:山藥(炒)、扁豆(炒)、甘草(炙)、饴糖。 主治:除中。

補胃湯, 出處:《明醫指掌》卷八。 組成:黃耆湯減黃耆、陳皮1半,加酒柏1兩。 主治:養陽。主治:渾身及手足麻木不仁,兩目緊急羞明,視物無力,久服涼藥過多,目轉昏者。

補胃湯, 出處:《千金》卷十六。 組成:防風2兩,柏子仁2兩,細辛2兩,桂心2兩,橘皮2兩,川芎3兩,吳茱萸3兩,人參3兩,甘草1兩。 主治:胃中虛寒,腹痛腸鳴,面目浮腫,少氣口苦,身無光澤,失眠,惡寒。

補胃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二。 組成:黃耆(蜜炒)2錢,人參5分,甘草(炙)2錢,當歸5分,神曲(炒)7分,柴胡3分,升麻2分,蒼朮(米泔浸)1錢,青皮(去瓤)5分,黃柏(酒炒)3分。 主治: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四肢沉重,食後昏沉,怠於動作,嗜卧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