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明眼生熟地黃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清熱: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之功效。此方旨在明目,而目與肝腎密切相關,生地黃能滋養肝腎陰血,清熱降火,緩解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 配合熟地黃:方中同時包含熟地黃,與生地黃相輔相成。熟地黃性溫,味甘,入肝、腎經,有補血滋陰、填精益髓之效。二者配合,既能滋陰清熱,又能補益肝腎,更能促進藥力直達眼部,達到明目之效。
明眼生熟地黃丸中包含熟地黃,是基於以下原因:
- 滋陰補血: 熟地黃為地黃經蒸制而成,其性溫和,更擅長於滋陰補血,且無生地黃的寒涼之性,更適合脾胃虛弱者使用。
- 養肝明目: 熟地黃入肝經,具有養肝血、益肝陰的功效,能改善因肝血不足導致的視力模糊、眼乾澀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明目效果。
熟地黃與生地黃相比,更偏向於溫補,在明眼生熟地黃丸中與其他藥材搭配,能更好地發揮滋陰補血、養肝明目的功效。
明眼生熟地黃丸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養目: 石斛性微寒,味甘,歸胃、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止渴、明目養神之效。與生地黃、熟地黃等滋陰補血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因陰虛火旺所致的眼乾澀、視力模糊、夜盲等症,達到滋陰養目的功效。
- 補益肝腎: 石斛兼具補益肝腎之效,與生地黃、熟地黃等補腎滋陰藥材協同作用,可增強腎精,改善肝腎陰虛,達到增強體質、提高視力的效果,從而達到明目的目的。
綜上所述,石斛的加入不僅可滋陰養目,還可補益肝腎,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明目功效。
明眼生熟地黃丸中加入枳殼,主要目的在於疏肝理氣,促進藥物吸收。
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積化滯、降逆止嘔的功效。生熟地黃滋陰補血,但性寒偏於滋膩,易於阻礙氣機運行,導致脾胃不和、氣血運行不暢。加入枳殼,可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使地黃補血作用更為有效,避免藥性過於寒涼而影響藥效。
明眼生熟地黃丸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清熱明目: 羌活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清熱解毒、通竅止痛的功效。該藥材可有效改善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與生熟地黃等藥材配合,可達到清熱明目、滋陰補腎的功效。
- 促進藥效發揮: 羌活的加入,可有效促進生熟地黃等藥材的藥力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羌活可助生熟地黃滋陰補腎,並疏通經絡,使其藥效更好地到達眼睛部位,達到明目之效。
明眼生熟地黃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通絡明目:防風性溫,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地黃性寒,滋陰潤燥,若單用容易寒凝血脈,影響視力。加入防風可溫經散寒,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視力模糊,達到明目的效果。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防風與地黃相配,一寒一溫,相互制約,協調藥性,使藥力更加平和。防風又能引導地黃的滋陰之性,直達眼部,更有效地改善眼部疾患,達到明目之效。
明眼生熟地黃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通絡,引藥下行: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的功效。地黃滋陰補腎,但性偏寒,易留滯,而川牛膝可引其下行,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 助地黃滋腎養肝:地黃滋陰補腎,川牛膝則補肝腎,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腎養肝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眼部問題。
總之,川牛膝的加入,一方面促進藥效下行,另一方面增強地黃的補益作用,使明眼生熟地黃丸更加有效地改善眼部疾病。
明眼生熟地黃丸中加入菊花,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明目: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地黃滋陰補腎,但可能導致脾胃虛寒,菊花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避免滋陰過度而損傷脾胃。
- 配伍增效:菊花與地黃相配,可互相增效。菊花可引導地黃的藥力上行至目,改善視力模糊、眼睛疲勞等症狀。同時,菊花也能緩解地黃滋陰補腎時可能出現的頭暈、乏力等副作用。
明眼生熟地黃丸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清熱化痰: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明眼生熟地黃丸以滋陰補腎為主,但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肺熱咳嗽、痰多等症狀。加入杏仁可以起到清肺熱、化痰止咳的作用,增強方劑的療效。
- 緩解藥性燥熱:生地黃性寒,熟地黃性溫,配伍使用可以達到滋陰補腎的效果。但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藥性偏燥,出現口乾舌燥等症狀。杏仁性味甘潤,可以起到潤燥止咳的作用,緩解藥性燥熱,使藥物更加平和,服用起來更加安全舒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明眼生熟地黃丸」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針對 肝腎陰虛兼風熱上攻 所致眼疾,具體表現為:
- 腎氣衰弱,肝受虛熱:因肝腎陰血不足,虛熱內生,症見「眼生黑花」(飛蚊症或視物昏花)。
- 肝虛積熱,上攻眼目:陰虛火旺或外感風熱,導致目赤腫痛、翳膜遮睛(角膜混濁)、羞明流淚(畏光多淚),甚至急性結膜炎(暴赤眼)。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以 滋陰補腎、清肝明目 為主,輔以 疏風散熱、活血通絡:
滋養肝腎,填補精血
- 生地黃、熟地黃(各1斤半):
生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熟地補血滋陰,二者合用,壯水制火,滋養肝腎根基,改善陰虛內熱。 - 淨石斛(炒,6兩):
益胃生津、滋陰清熱,助二地養陰明目,尤適肝腎陰虛之目暗不明。
- 生地黃、熟地黃(各1斤半):
清肝明目,疏散風熱
- 甘菊(去萼,1斤):
量重為臣,平肝明目、清熱解毒,善治肝火上炎之目赤翳障。 - 防風、羌活(各4兩):
辛散風邪,引藥上行頭目,兼祛外風、止眼癢淚多。
- 甘菊(去萼,1斤):
調氣活血,通絡退翳
- 枳殼(麩炒,6兩):
理氣寬中,防地黃滋膩礙胃,兼助氣機升降,使藥力上達目竅。 - 牛膝(4兩):
引血下行,折肝火之上炎,補肝腎強筋骨,標本兼顧。 - 杏仁(去皮焙,10兩):
潤燥通便,肺氣宣降則目絡通利(「肺主氣,氣清則目明」),且含油脂可緩解眼部乾澀。
- 枳殼(麩炒,6兩):
配伍特點
- 標本同治:生地、熟地、石斛補腎治本;菊花、防風、羌活清熱祛風治標。
- 動靜結合:滋陰藥佐以行氣(枳殼)、活血(牛膝),使補而不滯。
- 升降相因:羌防升散風熱,牛膝下行火邪,調和氣機。
適用現代眼疾推論
此方可能適用於 慢性視疲勞、乾眼症、早期白內障、玻璃體混濁、結膜炎反覆發作 等屬肝腎陰虛夾風熱者,然需依具體證候加減化裁。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1斤半,熟地黃1斤半,淨石斛(炒)6兩,枳殼(麩炒)6兩,羌活4兩,防風4兩,牛膝4兩,甘菊(去萼)1斤,杏仁(去皮,焙)10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食前鹽湯送下;或蒺藜煎湯送下。
忌一切動風毒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明眼生熟地黃丸有滋陰補腎、清熱明目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