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藥外應散

XI YAO WAI Y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5%
肺經 15%
膀胱經 12%
腎經 12%
脾經 12%
胃經 12%
心經 7%
小腸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心包經 1%
肝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洗藥外應散中加入羌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羌活味辛、性溫,入膀胱、肝經,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外應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外感風寒、肢體痠痛、頭風頭痛等症狀,羌活可有效驅散外邪,解除表寒,並緩解疼痛。

2. 通經活絡,疏通經脈:羌活亦有通經活絡、疏通經脈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麻木、疼痛等症狀。對於洗藥外應散治療的外感風寒、肢體痠痛等症狀,羌活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洗藥外應散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獨活味辛性溫,入肝經、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獨活,可針對風寒濕邪侵襲肌膚所致的疼痛、瘙癢、紅腫等症狀,起到疏散風寒、通經活絡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洗藥外應散中包含多味藥物,例如當歸、川芎、防風等,獨活與這些藥物共同作用,可以互相協同,增強藥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例如,獨活與當歸、川芎等藥物配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藥物吸收。

「洗藥外應散」中包含「石楠葉」,其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石楠葉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外應散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石楠葉可輔助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2. 消腫止痛: 石楠葉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外應散中常配伍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藥材,石楠葉可協同作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洗藥外應散中包含藿香,主要源於其 解暑化濕、闢穢止嘔 的功效。

藿香性辛溫,入脾胃經,能祛除暑濕之邪,並可止嘔止瀉。外應散作為治療外感暑濕所致的發熱、惡寒、頭痛、嘔吐、腹痛、泄瀉等症的方劑,加入藿香,可有效 清暑解表、化濕止嘔,使藥效更趨完善。

此外,藿香亦能 芳香闢穢,有助於改善患者因暑濕引起的口臭、鼻塞等症狀,提升療效。

洗藥外應散中加入藁本,主要基於其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

藁本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其辛溫之性,能散發外邪,驅除寒氣,有效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同時,藁本又能止痛止癢,對於外傷引起的疼痛、瘙癢也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在洗藥外應散中加入藁本,可起到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治療效果。

洗藥外應散方中包含紫荊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紫荊皮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治療外感熱毒所致的皮膚病,例如濕疹、瘡瘍等。
  2. 消腫止痛: 紫荊皮亦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因外傷或感染導致的局部紅腫、疼痛等症狀。

因此,洗藥外應散中加入紫荊皮,有助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達到治療外感熱毒所致皮膚病的功效。

洗藥外應散中包含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止痛:白芷味辛、性溫,具有解毒止痛的功效。外傷感染常伴有疼痛和腫脹,白芷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幫助傷口癒合。
  2. 消腫生肌:白芷還有消腫生肌的作用。外傷後,白芷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組織再生,幫助傷口快速癒合。

因此,白芷在洗藥外應散中發揮著解毒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外傷感染。

洗藥外應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表散風: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解表散風、透疹止癢的功效。洗藥外應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的皮膚病,荊芥可以驅散外邪,減輕風寒濕邪對皮膚的侵襲。

2. 清熱解毒: 荊芥除了解表散風,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一些因濕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荊芥可以清熱解毒,促進皮膚組織的修復,達到止癢消腫的效果。

因此,荊芥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改善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症狀,同時兼具清熱解毒的功效,使洗藥外應散的療效更加全面。

洗藥外應散中包含紫蘇葉,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解表散寒: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能發散風寒,解表止咳,對於因風寒外邪入侵而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行氣寬中:紫蘇葉還有行氣寬中的功效,可以緩解胸悶、腹脹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能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在洗藥外應散中,紫蘇葉的作用是配合其他藥物,起到解表散寒、行氣寬中,以及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疾病。

洗藥外應散中包含苦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外應散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皮膚瘙癢、瘡瘍濕疹等外感濕熱證。苦參能有效清除濕熱,殺滅寄生蟲,緩解皮膚瘙癢,達到治療目的。

2. 配伍增效: 苦參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柏、地膚子等,具有相似的功效,互相配合,增強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效果,使療效更佳。

洗藥外應散方中包含花椒,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止痛: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外用可溫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對於寒濕痹痛、跌打損傷等外傷性疼痛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殺蟲止癢: 花椒亦具有較強的殺菌、殺蟲功效。外用可抑制皮膚表面的細菌和寄生蟲,並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瘙癢、紅腫等症狀。對於皮膚感染、濕疹、疥瘡等皮膚病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洗藥外應散介紹

洗藥外應散,又稱洗藥散,是一種中醫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腳氣病。洗藥外應散被認為具有強大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此外,它還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供應,加速傷口癒合。因此,它常被用於治療腳氣病、皮膚潰瘍、瘡癤、濕疹等疾病。

洗藥外應散組成

洗藥外應散的主要成分包括:

  • 白芷: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花椒: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 苦參: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 獨活:獨活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常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 藁本:藁本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藁本性溫,味辛,入肝、腎二經,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 藿香:藿香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 荊芥: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羌活: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
  • 紫蘇葉: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洗藥外應散治療腳氣病

洗藥外應散在治療腳氣病方面的效果顯著,其主要機理如下:

  • 殺菌抗炎:洗藥外應散中的中藥成分具有很強的殺菌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 促進血液循環:洗藥外應散中的中藥成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供應,加速傷口癒合。
  • 改善局部營養供應:洗藥外應散中的中藥成分可以改善局部營養供應,為傷口癒合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促進傷口癒合。
  • 調節免疫功能:洗藥外應散中的中藥成分可以調節免疫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防止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結論

洗藥外應散是一種有效的中醫藥方劑,對腳氣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它具有廣泛的抗菌譜,可以有效抑制多種細菌的生長。此外,它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供應,加速傷口癒合。因此,洗藥外應散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腳氣病的藥物。

傳統服藥法


羌活1兩,獨活1兩,樟葉1兩,石楠葉1兩,藿香1兩,藁本1兩,大蓼1兩,紫荊皮1兩,杉木1兩,白芷1兩,荊芥1兩,紫蘇葉1兩,苦參1兩,花椒半兩。
上用水1鬥,蔥1握,煎至7分,置盆內,令病者以足用厚衣蓋覆,熏蒸痛處;候溫熱可下手,令他人淋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洗藥外應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三十九。 組成:羌活1兩,獨活1兩,樟葉1兩,石楠葉1兩,藿香1兩,藁本1兩,大蓼1兩,紫荊皮1兩,杉木1兩,白芷1兩,荊芥1兩,紫蘇葉1兩,苦參1兩,花椒半兩。 主治:腳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